李白的武功到底有多高(李白到底会不会武功)
观点一
李白(公元701年——762年),字太白,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还有中亚碎叶 一说)人。李白在中国可谓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他是唐代诗坛的领军人物,亦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大诗人,人称“诗仙”。
李白的诗作名篇迭出,代表作有《蜀道难》、《横江词》、《鸟栖曲》、《子夜吴歌》、《长干行》、《行路难》、 《把酒问月》、《将进酒》......李白的文学成就不用多说,是个中国人都能背诵几首他的诗,但他还是一位任侠好义、武功高强的剑客,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李白曾经写过“儒生不及游侠人”的诗句,由此可见,他非常欣赏仗剑行走江湖、急公好义的游侠。他也曾在《与韩荆州书》一诗中说他自己 “十五好剑术”,也就是说他十五岁时开始痴迷并练习剑术,还有友人说他“少以侠自任”。
在他的诗作中,描写并赞美游侠的不胜枚举,譬如《侠客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结袜子》:“燕南壮士吴门豪,筑中置铅鱼隐刀。感君恩重许然诺,泰山一掷轻鸿毛”。
《少年行》:“君不见淮南少年游侠客,白日球猎夜拥掷,呼卢百万终不惜,报仇千里如咫尺......”
李白的游侠思想表现出一种现实主义,以及对儒家思想的蔑视。他生性倜傥绝伦且狂放不羁, 喜欢钱,喜欢酒,喜欢美色,儒家说富贵若浮云,而他偏偏只要眼前富贵 ,喜欢结交权贵,“王侯皆为平交人”;一旦遇到不平事,或不爽不如意,他还要杀人,所以“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三杯弄宝刀,杀人如翦草”。这些都是他的平生理想。假若理想无法实现,他亦无遗憾,啥都不想, 就会“纵死侠骨香”了。
由于李白有浓烈的游侠思想,所以他对快意恩仇的江湖儿女颇为赞赏。譬如他在《秦女休行》中说:“西门秦氏女,秀色如琼花;手挥白杨刀,清昼杀仇家;罗袖洒赤血,英声凌紫霞”。
李白早年曾求仙学道,期间是否遇到世外高人教授他练习剑术, 史料没有记载 。但他的任侠好义却见诸史册。传说他曾经手刃数人,可见他不仅练过剑术,而且击刺技艺高超,剑法精湛,否则不能一次格杀好几人。
他自己说年轻时曾经携蜀中好友吴指南同游楚地,途中吴指南患了重病,不幸病死于洞庭湖。李白大恸,好比亲兄弟死了一样,路人见之无不感动;他守着好友尸体,后来一只猛虎靠近,他也不退缩,暂且草草敛葬;后来他从金陵游历回转,借钱将好友遗骸正式安葬。李白“存交重义”,也是游侠思想的一种具体实践。
李白结交广泛,他的朋友三教九流,干什么的都有。其中就有书剑飘零的游侠。其中著名的有公孙大娘、武谔等。他在《赠武十七谔诗》的序中说:“门人武谔,深于义者也,质本沈悍,慕要离之风,潜钓川海,不数数于世间事......”。他的门人都有行侠仗义之风,可见他有多 喜欢结交江湖豪杰。
唐朝时的中国人,确实生机勃发,生命力颇为昂扬,雄健义烈的野性还没有丧失殆尽。李白就是盛唐的象征。他身为一介文人,身体与思想却并不羸弱,他赞慕游侠,说明他和当时的社会一样充满了朝气、活力、流动着豪放的情感与新鲜的血液。不仅如此,他确实练就了一身惊人的剑术,而且不止一次的使用过,否则也没有“十步杀一人”的说辞了。要问他的武艺水准有多高?肯定不是马保国大师那样的花拳绣腿,中看不中用,否则他哪能独自“ 手刃数人”?可见他的剑法不仅中看,而且中用,和他的“诗仙”称号一样,他也是一位武功出众、侠肝义胆的“剑侠”。
观点二
唐初社会都尚武,尚边功。
既有边塞诗人超常的慷慨激昂,还有游侠风也很盛行, 社会年青一带多以好勇斗狠为乐事。李白个生性潇洒热血, 所以他染上游侠气很正常,加上有心走终南捷径依附高官的, 也沾染上了纵横家的一些风气,喜欢自吹自擂,自我推销。
《新唐书·文苑传》里说过,李白“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无论纵横家还是游侠,还是李白最喜欢的道士,在古代都是要学点武艺才行的,因为这三个职业都是要云游天下,没有武艺防身,在山贼出没的古代是很危险的。所以毫无疑问李白是会武功的,而且功夫不算平庸,是个行家。为什么说是行家?证据有三, 第一他杀过人。不要以为杀人很简单,只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刺客和军士才能懂,平常人事到临头是会阵脚大乱的,更别提什么手刃数人了。
战国时期秦舞阳也就杀了一个人而已,都被人传说成勇士了。这一点就算证明不了李白武艺的高低,也能证明他的胆魄及“专业性”,他是个地道的游侠,而不是文人玩儿票;第二他的师父是当时公认的第一高手裴旻。即使裴旻因为李白的诗词给李白面子,但是师徒关系在过去可不是闹着玩儿的,要是李白太差劲,裴旻绝不会教李白,因为将来出去丢的不仅是李白自己的脸面,还有裴旻的脸面。 所以起码李白的武功底子,是得到了当时天下第一剑客的承认和教导的。 再加上李白除了裴旻之外,总是吹嘘自己未尝一败,这也是大家为什么总说李白是天下第二剑客的原因;第三是李白有徒弟。
李白写过一首诗,叫做《赠武十七谔》,序言里说的大意就是他的门人武谔,是个质朴深沉的豪侠,崇拜古时候要离那样的刺客游侠,所以周游江湖。听说李白的儿子陷落在山东乱军之中,于是来拜访李白,自告奋勇去帮李白把儿子接回来。李白为此作诗相赠。门人有三种意思,一是徒弟,二是食客,三是看门人。三可以排除。 而武谔平日里“潜钓川海,不数数于世间事”,直到“闻中原作难,西来访余”, 可见平日里并不是依附李白为生的食客,何况李白一生落拓,哪里养得起门客。所以武谔只能是李白的学生弟子, 而武谔又是“慕要离之风”的一个刺客游侠,他拜李白为师,当然不是为了来学习文化的,只能是来学剑的能开门授徒,可见李白的剑术已经到了宗师级别了。当然也有可能武谔折服的是李白的人品,拜师也不能直接说明李白就有一派掌门那种实力。
综上,李白是一个具有一定剑术造诣的诗人,由于缺乏实战经验,剑术也不见得就登峰造极!与他的师傅更没有什么可比性!简而言之,就是文人中的剑客,剑客中的诗人。
观点三
关于李白的武功有多高,恩,我来说个不一样的声音吧,或许李白根本就没有武功。
关于李白是武术高手这事,很多人的证据在历史中除了他自己的诗在不断重复剑啊,侠啊一类以外,特别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这句盛传的《侠客行》,还有记载的就是《新唐书·文苑传》里说:“(李白)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 这两个是证明李白是会武术的最直接的证据,但是不够说服力啊。
因为除了新唐书里着短短这一句话以外,其余全部都是李白他自己说自己很牛逼的,会耍剑,会杀人的呀,比如说他在《赠从兄襄阳少府皓》一诗中说自己:“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还有就是魏颢专门给李白诗集《李翰林集》做的序里写道:“少任侠,手刃数人。”
在法院判别中我们都知道,亲属朋友或者有厉害关系人的证词作为判定依据,其证明力是非常弱的,除非能跟实际证据相吻合,但问题又没实际证据咯,当然也包括他自己的。所以李白到底有没有武术这个事情就非常值得怀疑了,因为如果李白真的是武林高手,这么一个在大唐装逼出名的人,哪还会没有其他一星半点的记载,按照唐朝人的那个大嘴巴个性,早扯上天了。
当然了,大唐盛行佩剑,这是毋庸置疑的,而且李白梦想成为一名剑客,或者说常常YY自己是为剑客也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一切都不能说明他就会武术。
还有,很多人说李白拜当时的同被称为“唐代三绝”之一的剑圣裴旻为师,以此论证李白也是武林高手,恩,非常抱歉,依旧没有任何证据,找不到任何记载。而且同为”唐代三绝”,要李白这么喜欢装逼的人拜另一个人为师,恐怕比杀了他还不让他愿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