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诸葛亮的空城计,如果他不会弹琴还能拿什么传递信息?(诸葛亮空城计:传递消息巧妙应对!)
诸葛亮空城计:传递消息巧妙应对!
谢谢邀请回答:
三国中诸葛亮的空城计事迹非常有名,皆赖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小说的功劳,因为它让世人知晓诸葛亮摆下空城计吓退曹魏司马懿的事迹,显得诸葛亮智慧超群,有险中求安的胆量。其实,历史上,正史之中,诸葛亮摆空城计之事情未有记载。罗贯中根据西晋郭冲所述的“条亮五事”所提到诸葛亮摆空城计之事,将其引入《三国演义》改编成情节跌宕的故事桥段,如此使得此事非常之有名。
古装人物影视形象(图)文:悔昔道来
当然,历史上,空城计还真有摆,比方说三国时期,孙坚就干过这事,在《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孙破虏讨逆传》,他所摆下此计出自“鲁阳之战”中,具体咱就不多讲了;出了孙坚还有文聘,在《三国志.文聘传》中就记载了文聘使用空城计吓阻了进攻的孙权大军等。
好了题外话说了那么,笔者悔昔现在言归正传,问主问若是诸葛亮不会弹琴那么他还能如何应对?这个其实有很多方式来进行您所问的“传递消息。”所谓传递消息就是要让司马懿知晓诸葛亮本身心态平稳,气定神闲,若无其事,以此勾起司马懿的疑心,怀疑城中有埋伏,不敢轻举妄动。
古装人物影视形象(图)文:悔昔道来
比方说,诸葛亮可以与人高坐城头而下围棋(两汉、三国时期围棋盛行),气定神闲而专注下棋,不关注战事,只在表现出逍遥自在,毫无顾忌之态,司马懿若是见诸葛亮在兵临城下而还能如此逍遥自在的下着围棋,恐怕也够司马懿怀疑与胆怯的了。
除了下围棋,诸葛亮还可以与人在城头摆下一桌酒菜,与人喝酒吟诗作对,以显云淡风轻,毫无顾虑之感,使得司马懿对城中布局而怀疑。
古装人物影视形象(图)文:悔昔道来
出了下围棋与喝酒吟诗作对外,诸葛亮可以在城头上高谈阔论,司马懿挨近之时,与司马懿聊聊人生,谈天说地,就如他与王朗谈谈人格,再不济犹如张飞那般大吼一声,“你们战又不战,退又不退是何道理?”
其实,说实话,既然摆下了空城计,即便诸葛亮不在城头也是没有关系的,就像历史上郑国的叔詹摆空城计,以及三国的文聘摆了空城计啥都不管,回去假装睡大觉照样成功了,当然,这空城计乃险中求安的招数,一般要用,得看对象,危险系数大!笔者就回答道这里,不知道问主是否满意?
诸葛亮和司马懿之间的谱写:城头弹琴暗藏的策略
即使那个时候就有电话、微信、QQ等,我还是觉得在城头上弹琴比较好。就算他本人不会,也可以假装弹,蜀国的军乐队可以躲在楼里伴奏。
1.弹琴是最好的烟幕弹,即没有示弱,又能装逼,还能交流。而且不担心泄密。因为在那时能懂的人只有诸葛亮和司马懿了。
2.诸葛亮和司马懿是同一层次的,两人切磋多年,早已经互为知已。诸葛亮在空城上弹的肯定不是凤求凰,而是狡兔死,走狗烹之类的曲子,解密出来就是:你现在灭了我,你也好不了,请三思、请三思…司马懿一听立即明白対方弦外之音,于是向魏军宣布:城里有埋伏,必须马上撤军。
3.司马懿的敌人从来不是蜀国,而是他身后的魏国。否则魏国那么强大,为什么很少主动出击,就是怕一不小心把蜀国打垮了。到时候他又有什么理由继续领兵,不能继续领兵,又怎么培养自己的势力,等待时机搞政变。
4.其实诸葛亮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需要趁司马懿领兵,却又不敢全力进攻这段时间,反复冒险北伐。因为一旦司马懿政变成功,必起倾国之力来打蜀国。而夷陵之战后,蜀国已经没有力量跟魏正面硬抗了。这从诸葛亮在隆中对刘备说的:若中原有变,提一劲旅,则天下可定。到后来刘备白帝托孤,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只说尽力辅佐后主,再不提鼎定天下之事,态度大为转变。
5.以前不明白,为什么罗贯中要在《三国演义》中虚构一段空城计。后来才知道,原来,蜀国在夷陵之战后,其实也就是空城了。诸葛亮一直在演空城计,而能看破的人只有司马懿,但却一直不说破,反而还一直很配合诸葛亮装神。
6.后来五丈原孔明归天,深得诸葛亮真传的姜维上位后,也懂得了这个秘密。所以继续北伐。直到司马家族完全控制魏国,以邓艾、钟会二人为将,起雷霆之势,迅速灭掉蜀国,而后以杜预为将扫灭东吴,从此三国归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