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射杀了李广的儿子李敢后,付出了怎样的代价(霍去病为什么要射杀李广的儿子)

观点一

公元前118年,21岁的霍去病陪姨父汉武帝打猎。没想到他突然拉弓,对着李广的儿子李敢就是一箭,李敢当即死亡。汉武帝说:“他是被鹿角撞死的。”

这场射杀发生在众目睽睽之下,此时的霍去病年纪虽轻,却已经战功赫赫,被封为大司马骠骑将军,与卫青同掌军政。

李敢是大名鼎鼎的飞将军李广的第三个儿子,曾经跟着霍去病征讨匈奴,战绩出色,被封为关内侯。

这样两个前途似锦的大好青年,为什么斗得你死我活?汉武帝为什么又公然说假话帮助霍去病呢?

一切都要从公元前119年那场漠北之战说起。

一、漠北之战,不服老的李广迷路自尽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这首千古闻名的诗句中的“飞将”就是将军李广。

李广于汉文帝在位期间从军,历经汉景帝、汉武帝两朝。一生和匈奴进行过大大小小七十多次战斗,立下了辉煌的战功,连匈奴单于也十分敬畏他的威名。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军卫青统帅大军出征漠北,一同出征的还有卫青的外甥霍去病和李敢。

将军李广找到汉武帝,想要一起出战,并要求做前锋。

可是当时李广已经年近70岁。汉武帝考虑到他年纪太大,因此拒绝了他的请求。

李广却不服老,一再找汉武帝,强烈要求出征。

这么积极的一个老将,汉武帝实在不好意思扫了他的面子,只好答应了李广的请求。

不过,汉武帝暗中叮嘱卫青,要多照顾李广。也担心李广年龄大了,运气不好。因此遇到大战时,尽量不要让他跟匈奴正面冲突。

卫青明白汉武帝的心思,就这样带着李广、霍去病、李敢一起去了漠北。

他们没想到的是,三个人的命运就在这一次出征的时候悄悄发生了转变。而卫氏一族也因此大受挫折,从如日中天的盛景渐渐凋败。

汉军出塞后,卫青派人刺探到匈奴单于的位置,准备自己带领精兵正面痛击单于。他命令李广和右将军队伍合并,从东路出击,侧面包抄单于。

李广请求说:“我的职务是前将军,大将军命令我从东路出兵不合理,我愿做前锋,先和单于决战。”

卫青想起汉武帝的叮嘱,李广年老,恐不敌单于,容易影响士气,于是没有同意他的请求。

李广心里非常生气,可是又不能不遵守军令,他没有跟卫青告辞就启程出发了。

不知道是李广太过气愤而糊涂了,还是山路太复杂,他竟然迷路了。

这边卫青与单于交战,单于趁乱逃跑。那边李广绕来绕去,错过了围追堵截单于的机会。

直到卫青南行度过沙漠,才遇到李广的军队。

卫青想要向汉武帝汇报军情,详细询问李广迷路的情况,李广竟然不搭理他。

卫青只好派下属去找李广的下属调查情况,李广说:“校尉们是无罪的,是我迷了路,我会向大将军交代的。”

当他到了大将军府,越想越觉得窝囊。他对下属说:“我从少年起就与匈奴作战七十多次,如今随大将军出征单于,如果不是大将军调我的部队走那些弯弯绕绕的远路,我怎么会迷路?这就是天意。我已经60多岁,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侮辱了。”

说完,他就拔刀自刎了。

李广年轻时威名赫赫,老了却有点糊涂。如果他能够接受自己已经衰老的现实,或者能够听命于上司,根本不至于落到这个地步。

卫青虽然没有如他的意,让他正面与匈奴交锋。却也不是没有给他机会。李广如果能够执行好从东面包抄堵截的任务,也有亲手抓住单于的机会。

无奈李广既不服气年轻一辈的指挥,又无法接受自己的失败。实在是英雄末路,让人唏嘘。

李广平时对士兵非常爱护,在老百姓中也盛名已久。因此他死的时候,举国上下,无不为他默哀悲悼。

司马迁:“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二、李敢为父报仇,当街殴打卫青

漠北之战中,李敢是霍去病的下属,任职校尉。

他作战英勇,夺了左贤王鼓旗,斩首众多匈奴士兵,也得到了汉武帝的嘉奖。赐爵关内侯,食邑二百户。

父亲李广的死亡,让李敢悲痛难抑。

李敢本有两个哥哥,可惜大哥李当户早死,二哥李椒也与父亲同年去世。李广家的支撑门户的男人只剩下李敢。

李敢听说父亲的死讯,认为是卫青故意找李广的麻烦,造成李广出战不利,因而身死。

因此,他把父亲的死因归咎于卫青,自己这个唯一当家的男人应当为父亲报仇出气。

于是,李敢趁卫青外出之际,出其不意打伤了卫青。

其实以卫青的本事,如果不是卫青故意承让,李敢想打伤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卫青对李广的死本来就心有内疚,虽然他本意并不是要为难李广,也完全没有要逼死李广的意思。可是,李广的身死和死前的责备,还是给了卫青不小的压力。

而且此事不仅与自己有关,还涉及汉武帝。卫青当然不能供出汉武帝,只能自己背黑锅。

被李敢打一顿,让他出出气。卫青的心理压力也会获得稍许缓解。

因此,卫青没有想过追究,而是悄悄隐藏下李敢打人的事情。冷处理此事是皆大欢喜的最佳方案。

没想到他的伤被霍去病发现了,霍去病登时大怒,发誓非要报了此仇不可。

三、霍去病为什么敢杀朝廷官员

李敢虽然官职不如霍去病,却也是年纪轻轻就封爵的青年才俊。更何况他家世显赫,父亲还是颇受人爱戴的李广。

霍去病为什么如此大胆,竟敢当众射杀朝廷官员呢?

1】霍去病对卫青的感情非同寻常,亦舅亦父

霍去病的母亲是卫少儿,她的妹妹卫子夫后来成为汉武帝的皇后。

霍去病出生时,卫少儿是平阳侯府曹寿家的女奴,卫子夫是平阳侯府的歌舞姬。

当时平阳人霍仲孺以县吏的身份在平阳侯家供事,同卫少儿私通生下霍去病。

霍仲孺差事完成后,回到家中又娶妻生子,与卫少儿断了关系,不通音信。

因此,霍去病在青少年时期并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

简言之,霍去病是个私生子。他的身世与卫青几乎一模一样。

卫青的母亲卫媪与丈夫生有一子三女,二女儿是卫少儿,三女儿是卫子夫。

丈夫死后,卫媪到平阳侯家中帮佣,与同在平阳侯家里做事的县吏郑季私通,生下了卫青。

很小的时候,卫青就被送到亲生父亲郑季家中。没想到郑季这个渣男,生了儿子却不负责任,让小小年纪的卫青出去放羊。

郑家的其他人对卫青更是苛刻,将卫青当成畜生一样虐待。

卫青长大一些后,不愿再受郑家奴役,回到了母亲身边,跟着她在平阳侯家中做事。

后来,他彻底与郑家断绝了关系,改姓卫。

作为私生子的卫青对同样是私生子的霍去病称得上同病相怜,非常疼惜。

在霍去病成长的过程中,卫青把霍去病带在身边,担当了父亲的角色,悉心培养霍去病长大。

因此,在霍去病心中,卫青是舅舅,也相当于是父亲,他对卫青的感情相当深厚。

他看到卫青受伤,甚至比自己受伤还难受得多,这是造成霍去病暴怒想杀人的原因之一。

2】霍去病深得皇帝宠幸,有恃无恐

霍去病刚刚周岁,卫子夫就跟随汉武帝入宫了。随后的几年里,卫子夫一直受到汉武帝的宠爱。

霍去病12岁时,卫子夫成为皇后。卫青多次抗击匈奴,升为车骑将军,整个卫家水涨船高。

霍去病成为当时最重要的外戚家族的一员,过上上流社会的生活。

他受到舅舅的耳濡目染,在少年时代就“善骑射”。

后来,霍去病跟着舅舅抗击匈奴,很快就显露出军事天分,年纪轻轻就立下了极大的战功。

霍去病从小就受到汉武帝的宠爱,再加上越长大越有出息,汉武帝对他珍爱非常。

可以说,霍去病是舅舅卫青和姨父汉武帝共同培养的军事奇才。

他相信,即使自己犯了大过错,皇帝也会帮他开脱,不至于太难为他,更不会杀他。

更何况,他杀了李敢,在道义上也并非完全不占理。

3】李敢有错在先

战争中,应该严格执行军令。李广仗着自己以往的资历,对卫青的军令多有抱怨,本身就违反了军纪。

上级在调查情况时,李广负气自杀,更是错误的行为。

而李敢当街打伤大司马大将军,已经犯了以下犯上的大罪。

霍去病很清楚,自己也并非完全无理取闹。

霍去病年少封侯、战无不胜,深得皇帝宠幸,一切都太过顺利导致他骄横霸道,不知道天高地厚。

他热血上涌就不管不顾,趁着李敢随汉武帝打猎的机会,公然射杀李敢,论罪也应当处死。

可是,幸运的是,他竟然逃脱了罪责。

四、霍去病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汉武帝震惊之余,还是强行出面把这件事摁了下去。

他以李敢“撞到了鹿角而被顶死”的理由结了案。霍去病并未因此受到任何惩罚,此事就不了了之。

贵为公卿王侯又如何?只要天子一句话,死了也是白死。

不过,李广家族并不是小门小户,作为传统将门,其家族子弟和门徒盘根错节遍布朝野,影响力不容小觑。

为了平息众怒,也为了保护霍去病不被仇家报复。汉武帝让霍去病离开长安,前往朔方驻守。

汉武帝希望霍去病能够离开长安一段时间,通过战功和时间来淡化射杀李敢的影响。

可是谁都没想到的是,霍去病到朔方后,不到两年,突然病逝。

霍去病到底是因为什么病去世的?史书上并未记载。

很可能是霍去病从少年时期就对外作战,生活极其不规律,身体健康受到很大的影响。

因为李敢事件,霍去病没有在长安调养好身体就又去了朔方前线,导致积劳成疾,或者抵抗力降低突染疾病,又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而去世。

如果没有李敢事件,霍去病可以在长安得到很好的健康调理,也可以有更好的医疗条件。以他24岁的年龄来看,不可能那么快就死亡。

霍去病杀死李敢,最后付出的是自己生命的代价。

对于卫氏家族来说,霍去病的死加速了卫氏家族的覆灭。

霍去病和卫青是卫氏家族最为出色的两个男人。霍去病如此年轻,如果他活着,将在卫青离世后,成为卫氏家族的顶梁柱,支撑着卫氏家族继续辉煌下去。

对整个大汉朝来说,霍去病的死亡也是一次巨大的打击。

他不仅仅是卫氏家族最为出色的男人,也是大汉朝最为出色的将领。

他从小就表现出杰出的军事天才,也积累了丰富的对匈奴作战的经验。

此后的大汉朝,再也没有出现过这样前途无量的大将军。这也是整个汉朝无法挽回的损失。

观点二

霍去病杀了李广的儿子李敢后,没受到任何惩罚。

在汉武帝看来,他没杀错人,所以对他的惩罚力度低到出人意料。

下面,我们可以从这整件事情的经过中,来看看霍去病有没有过错。

李敢被杀经过

李敢会被杀,跟他父亲李广的自杀、跟他对卫青的殴打有关。

在漠北之战展开的时候,卫青是汉朝大军的统帅,带领着众多骑兵部队深入漠北,准备清剿匈奴。

展开最后决战时,卫青决定自己和一名将领担当此次行动的前锋, 直接正面追杀匈奴人的首领。

而李广,则被卫青安排和另一名同等级的将领负责侧面冲杀,从东路比较遥远的路途、迂回协助卫青追杀匈奴首领。

卫青安排李广执行这个任务很正常,因为李广名头虽大,但是在他此前的人生中,获得的都是一些零星的小胜利,从未获得过太大胜利。

这不免让人怀疑李广的能力,就连汉武帝在卫青临行前,也专门嘱托他不要重用李广,汉武帝觉得李广这个人命不好,天生打不了大仗,把他用在关键位置上,可能会使战争走向不好的局面。

考虑到这种种问题,卫青决定只让李广从侧面协助自己。

卫青觉得李广不管再怎么样,侧面协助自己应该还是能做得到的。

但是在他的任务颁发下去后,李广的态度却让他很是意外。

面对他的任务,李广非常抗拒。

李广认为东路的路途太过于遥远,自己可能无法顺利完成目标。

还有,他觉得自己此前一生和匈奴打的都是小仗,好不容易得来了一次大决战的机会,不担任前锋实在可惜。

于是,就多次请求卫青让他当前锋,想在自己这人生末年有一次建立大功的机会。

他的抗拒态度很强烈,但卫青并没有因此改变安排。

见他不是很愿意执行,就言辞坚决地向他下达了死命令,让他赶快执行任务,不要再拖。

在卫青下了死命令后,李广这才不情不愿和另一名将领从东路出发了。

或许是消极的态度让李广出战前没有做好安排、也或许是李广根本没有想过要做好准备,李广出战前竟然没有找到识路的人,完全是凭借感觉出兵的,这就让李广一行人经历到了迷路的尴尬。

因为不熟悉路途,李广等人在前进的路途中经常走错路,一直在漠南地区兜兜转转,愣是没能到漠北。

后来,是卫青等人和匈奴交锋完了、从漠北退回了漠南,这才找到了迷路的李广。

对于迷路的李广,卫青没有太过严厉的措辞。

他知道这才是李广的正常水平,也庆幸自己没有让李广担任前锋,在和李广见了一面之后,就让李广回了自己的营帐、派人跟着他回去给他送了酒和粮食抚慰部下。

在抚慰的过程中,卫青为了让汉武帝知道事情经过,特意嘱咐手下人向李广问迷路的原因。

在卫青的手下询问的时候,李广显得异常沉默,怎么也不肯开口。

见无法从李广口中得到具体经过,卫青变得有些恼火了,直接派人让李广幕府中的军师前去受询,让他们好好交代事情经过。

李广是一个江湖义气很重的人,他羞愧得不想多说失败的过程,又怕手下人受到自己的牵连,所以在主动包揽了所有责任后,就跑到卫青的帐前自杀了。

李广死得很悲壮,也让卫青难堪,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卫青逼他自杀的。

李广的儿子李敢在听到这件事情后,就认为一切都是卫青的错,觉得卫青如果不安排李广走远路、觉得卫青如果不急于询问迷路的原因,李广也不会被逼自杀。

在气急之下,李敢后来就找机会把卫青打了一顿。

卫青是一个很有胸怀的人,他敬重李广一生苦战不得功的悲壮、也理解李敢丧父的心情,所以在被打后,并没有动用自己的地位惩罚李敢,反而还让人帮李敢隐瞒,不让这件事情泄露出去以至于李敢被惩罚。

但卫青可以不在乎这件事情,霍去病却不可以不在乎。

卫青是他的舅舅、与他之间有着很深厚的感情,他不能容忍有人如此殴打自己的舅舅,所以在听到这件事情之后,作为李敢上司的霍去病就在一次皇家狩猎活动中用暗箭射死了李敢。

霍去病的小动作,汉武帝是明确看在眼里的。

但是他不在乎,为了保护霍去病,他对外撒谎说李敢是狩猎时被鹿撞死的,并没有告知外界事情的真相。

而汉武帝之所以会做出如此选择,跟两个原因有关。

第一个原因就是他和霍去病的关系比较亲密。

在霍去病的亲姨卫子夫成为汉武帝的皇后后,卫子夫一家开始一步登天,卫青和霍去病都在此过程中得到了汉武帝的重用。

在卫子夫的一家中,霍去病又是比较受汉武帝偏爱的。

在霍去病少年时期,汉武帝就把他安排在了自己身边,甚至还想亲自教导他兵法。

这样的关系,由不得汉武帝不偏心。

第二个原因是李敢确实有错在先。

但凡了解过事情的经过,都知道卫青对于李广的死并无责任。

李广迷路,是他能力问题,没有事先做好准备。

李广自杀,是他性格太过于刚硬,受不得挫折。

从头到尾,卫青并没有太过逼迫他。

卫青所做的,皆是按照程序所来,要求李广说明迷路的原因,换了哪一个上司,都会如此做。

按照程序做了这些事情,就被李敢当成了杀父凶手,这实在是没有道理的事情。

无论从理、还是从法来说,李敢以下犯上的罪名是逃不掉的。

古代等级尊卑森严,这种事情一旦发生,惩罚都会极其严厉,或许汉武帝也觉得李敢被杀得不冤。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李广的领兵作战能力并没有很多人想象中那么强悍。

在李广的身上,个人的勇猛其实远超领兵作战的强悍。

在他的一生中,最厉害的战绩无非有三个。

第一个战绩是在汉景帝时期,那时候爆发了七国之乱,他作为都尉跟着周亚夫去平叛。

在周亚夫的惊人谋略下,叛军实力由盛转衰,渐渐开始走向了末路。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个人战力勇猛无比的李广带着一小众部队夺下了叛军的旗帜。

第二个战绩是他带着上百骑兵面对数千匈奴骑兵临危不惧,伪装出身后有大军的样式,让匈奴人不敢包围,最后在用箭射杀了一名匈奴将领后,带着手下安全回到了阵地。

第三个战绩是在他当上了将军后,有一次他带兵对阵匈奴,因为敌人太过强大,所以他部下不小心被匈奴击溃,就连他自己也被匈奴人给俘虏了。

在周围都是匈奴人的情况下,李广异常勇猛,趁着匈奴人不注意,抢了一个匈奴人的马匹,飞一般地就逃出了匈奴人的包围。

无论匈奴人如何在后面追,都拿不下他。

在这三个战绩中,李广个人的勇猛体现得淋漓尽致。

能做到这些事情,他凭借的是他过人的胆识和过人的射箭技艺,如果他一辈子带的都是小规模的部队,这些东西或许会让他如鱼得水。

但是在他的名气越来越大、职务越来越高后,这种勇猛却并未给他带来多大帮助,在需要更多谋略的大战斗里,他几乎没建立什么大功劳。

如果跟卫青和霍去病相比,他的这些战绩其实上不得台面。

他儿子李敢跟着霍去兵打仗都能被封侯,他和匈奴对战多年却到死不能封侯,从这上面就可以看出区别。

观点三

霍去病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李敢是飞将军李广的小儿子,李氏家族一直就是秦末汉朝时的大家族,李广的先祖是秦始皇手下大将李信,李信曾经在破燕国太子丹,但在攻楚战争中被项燕击败。

而飞将军李广更是三朝元老,成名于汉文帝时期,经历汉景帝,再到汉武帝,李广以勇猛刚烈著称,虽然数有战功,但功劳都不大,在文、景、武三朝一直不温不火。一直没有被封侯,所谓的李广难封也就是指这个了。

而李敢的死就与他父亲李广有关,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发动漠北之战,由卫青、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兵由出大漠远征匈奴本部,原本汉武帝计划的出兵将领中没有李广,一是李广年龄大了,二是李广多次参战,都没有战功,并且运气还不好。

李广几次请求汉武帝同意自已参战,汉武帝起初以他年老没有答应,后来经不起李广再三请求,最终同意他出任前将军,也就是这一次出征,成了李广人生最后一次出征。

当时大将军卫青率前将军李广、校尉公孙敖、右将军赵食其、后将军曹襄迎战匈奴,卫青命令李广和赵食其沿东路迂回包抄,自已率领主力迎击匈奴单于。而霍去病则率领另一支军队独自出战,当时的李敢是霍去病手下校尉。

当时的李广想任前锋率军迎战匈奴单于,但是卫青不肯,一是汉武帝有交待不能让李广担任前锋或主力,二是李广当时年龄已经很大了,在卫青的强制命令下,李广不情愿的去包抄了。

卫青主力最终击败了匈奴单于,匈奴单于率领溃兵从西北逃走,而负责包抄的李广和赵食其因为迷路,没有遇到匈奴单于,自然也就没有完成合围匈奴单于的任务,让匈奴单于逃走。

此战结束后,卫青需要了解此战的全部情况,写报告上交汉武帝,因此派人召李广来府上询问迷路情况,并受审对质,李广原本心中就不爽,他想当前锋,卫青不肯,憋着一肚子火,现在又无功而返,还要受审对质,李广一下子不理智了。

李广对着他手下的将士说:我从少年起与匈奴作战七十多次,如今有幸随大将军出征,同匈奴单于的军队交战,可是大将军又调我的部队走迂回绕远的路,偏偏又迷路,这难道不是天意吗?况且我现在已六十多岁,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污辱。于是就拔刀自刎了。

李广就这样自杀了。

可惜了飞将军一世英名,到头来竟然落得个自杀的结果,这事不久后就传到了李广的儿子李敢耳中。

也许是继承了李家刚烈的性格,李敢得知自已的父亲之死与大将军卫青有关后,趁着一次机会,打伤了卫青,卫青不想将此事闹大,因此不计前嫌,隐瞒了下来。

卫青隐瞒下来后,结果这事不知道怎么就被霍去病知道了,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又是李敢的上司,同时又是个20岁出头的年轻人,血气方刚,当时又受汉武帝宠信,于是霍去病为了给自已舅舅卫青报仇,在一次甘泉宫的打猎中,霍去病放暗箭射死了李敢。

当时的霍去病是大司马、骠骑将军,李敢只是霍去病手下的校尉,这种私自杀害手下将领的行为,在当时可算是大罪,但是因为汉武帝非常宠信霍去病,而霍去病每次征战匈奴都能取得较大的成绩,因此汉武帝干预了并隐瞒了这件事。

汉武帝以李敢是被鹿撞死为名,为霍去病开脱,这事由于皇帝发话了,谁也不敢追究,因此霍去病杀了李敢这事,没有任何责任,官照当,匈奴照打。

要知道当时的西汉可是治制社会,汉承秦制,汉武帝此举等于是干预司法,但没办法,谁叫霍去病是天才呢?汉武帝实在是太溺爱霍去病了。

这事过了1年后,霍去病就死了。怎么死的?应该是病死的。什么病?不知道。

其实有一点很明确,霍去病之所以取名叫霍去病,你没有想过为什么?去病,去病,肯定是霍去病生病的太多了,所以才要叫去病,也就是说霍去病身体不好,经常生病。再加上长年累月高强度的战争,长途跋涉,风餐雨露,身体吃不消,结果24岁就病死了。

为什么说霍去病射杀李敢付出了生命代价呢?这是因为如果杀害将领一定责任也不用负,而且受到皇帝庇护的话,年轻的霍去病会越来越骄纵,越来越跋扈,霍去病不是是卫青,也与卫青的性格相差很大。

霍去病性格张扬,卫青性格低调,霍去病行事高调,卫青行事低调,霍去病大大咧咧,卫青小心谨慎,而要想毁灭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放纵他,汉武帝的庇护,其实就是一种放纵,按现在的说法是溺爱。

24岁的年轻人就已经是大司马、骠骑将军了,前途无量,再加上皇帝的宠信,如果霍去病没有病死,一个24岁的年轻人势必更加嚣张跋扈,就会犯下更大的错误,最终也会把自已害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