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登基后秦琼为什么很少露面的原因有哪些
观点一
乱世出英雄。在隋末乱世中,群雄并起、英才辈出,乱世之时的各路大侠有四猛四绝和十三杰,个个都武功盖世,卓尔不凡。
李世民登基后,为了表彰跟自己出生入死打天下的弟兄,专门建立了凌烟阁,给功臣树碑立传,可是细心的人们注意到,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参加过两百多场大小战斗、功勋卓著的大将秦琼名字却排在最后。
众所周知,秦琼不但才华出众、武艺超群,而且对李家非常忠诚,堪比关羽,尤为民间喜闻乐见。
因此,秦琼和尉迟恭有幸成为中国百姓的门神,过年的时候,他们被贴在门上,一人一边、分列左右,为老百姓保驾护航,看家护院。
按说这样一个大功臣,不说名列大唐开国功臣之首,也不至于排在末尾。而且在李世民登基之后,就很少见到秦琼露面,好像人间蒸发一样。
其中原因也许有很多,比如秦琼在李世民跟前效力时间短,参加革命晚,大型战役参加的少,不是李世民的嫡系等,但最主要的一条还是秦琼这个人原则性不强,立场不坚定,说白了就是不够专一,不够忠诚。
秦琼少年时就勇猛过人,喜欢打抱不平,江湖上出了名的讲义气。秦琼的侠义被隋朝来护儿看中,成为他麾下一员猛将。来护儿对秦琼非常欣赏,特别器重。秦琼母亲有病,来护儿对待像亲生母亲一样,亲自看望,还派人照料。后来秦琼母亲病故,来护儿百忙中前去悼念,行儿子之礼。来护儿对秦琼的好,让早就跟着他的部下都不满,但来护儿觉得秦琼是个人才,要格外对他好。
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来护儿对秦琼这么好,秦琼应该对他忠心耿耿,赴汤蹈火。鞍前马后效力。可是秦琼母亲死后不久,秦琼就跳槽了,离开了来护儿,投身到隋朝大将张须陀的队伍中。
张须陀后来在奉隋朝皇帝的命令讨伐瓦岗寨的时候,兵败战死。
按说秦琼作为隋朝军人,理应为国尽忠。而且,瓦岗寨杀了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上司张须陀,此仇不共戴天呢。
可是他在带对突围失败后,竟然做了瓦岗寨的俘虏。这还不算,瓦岗寨做了秦琼的政治思想工作后,秦琼竟然背叛了隋朝,"弃暗投明",当了叛徒,成为瓦岗寨的五虎上将,调转枪口向曾经的老板隋朝开火。
叫人更不可思议的是,公元617年,瓦岗寨后来发生内讧,寨主东公翟让死于火拼,新人李密上位,秦琼竟然摇身一变成为李密的亲信。
有了前几次的改换门庭,就像女人出轨一样,有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就无所谓了。
公元618年,秦琼再次换老板。
那是秦琼跟着李密没有干多久,李密跟王世充交战兵败,秦琼被军阀王世充俘虏,这次他也没等王世充做政治思想工作,直截了当投靠了胡人王世充。王世充也没有查一下秦琼的档案,看他对组织忠诚度如何,直接就封他为被封为龙骧大将军。
可笑的是,秦琼在王世充手下只待了一年,就投靠了李世民老爸李渊。
李渊对秦琼非常欣赏,秦琼也没辜负老板信任,为李渊屡立奇功,还在美良川之战中打败了尉迟敬德。
李渊对秦琼更加器重,对他比亲儿子还亲。平灭宋金刚后,秦琼被提拔为秦王府右三统军。还赏赐他黄金百斤、杂彩六千段,加封上柱国。李渊对秦琼说,我很在乎你,我身上的肉甚至也可以割下来给你吃。
可是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时,秦琼却站在了李渊的对立面。积极参与政变,事后被李世民提拔拜为左武卫大将军。
李世民不像王世充和李密那样糊涂,肯定要翻阅秦琼的档案,对秦琼的履历了如指掌。
虽然秦琼是一员猛将,为唐朝建国建立了不朽功勋,但以前一再跳槽的作为,也成为其人生的污点,他的忠诚度也就受到了怀疑,不但没有位列功臣之首,而且也不适合再委以重任。
而且秦琼跳槽李世民之后,李渊还健在,秦琼也不好意思再面对昔日愿意为他割肉吃的老板,只能低调点,深居简出了。
观点二
秦琼秦叔宝是隋末唐初名将,他最早是隋朝名将张须陀、来护儿、裴仁基等人手下的低级将领,后被提拔才得以脱颖而出。
隋朝末年群雄并起,各地起义军纷纷反抗杨广的统治,就连杨广的表哥李渊也加入了反隋大军。
讲真那阶段是历史动荡碰撞激烈的时代,秦琼的人生由此跌宕起伏。
从最初的隋朝将领到加入反隋的瓦岗军,瓦岗军失败后,秦琼投靠了王世充,因看不上王世充的为人,继而转投了李渊,后成为了秦王李世民手下的得力干将。
在隋朝灭亡之际,李渊的最终目的就是建立大唐,这就势必要消灭其他起义军。
秦琼在这时跟随李世民一边消灭异己,一边和隋朝死磕。
比如他在平叛刘武周义军时,“三鞭换两锏”招降了尉迟恭,二人后来成了民间的左右门神,讲真秦琼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历史资料显示,李世民自从发动“玄武门政变”成功后,没多久就登基称帝,他就是历史上的唐太宗。
这时人们确实发现秦琼很少露面了,唐朝史料说秦琼因为长年征战,落下了一身伤痛,当局势稳定后,他闭门谢客在家养病,因此很少露面。
历史上秦琼面如土黄,好像一个病夫,每逢打仗必吐血。
演义上说他是天上左天蓬元帅下凡,尉迟恭是黑煞神下凡,尉迟恭打不过秦琼。
当初尉迟恭不想下凡,玉帝说:“这样吧,我让秦琼每逢打仗吐血,这样你就不用怕他了。”
还有一种说法:秦琼和表弟罗成在后花园练武时,罗成想学秦家锏招数,秦琼想学罗家枪,二人发毒誓谁也不许隐瞒招数。
秦琼发誓:“如果我隐瞒秦家锏招数就让我打仗时吐血。”
罗成说:“我要是隐瞒罗家枪招数就被敌人乱箭射死。”
结果二人都隐瞒了最后的绝招,罗成隐瞒了“回马枪”,秦琼隐瞒了“杀手锏”。
最终罗成被苏定方乱箭射死,秦琼每逢打仗就吐血。
当然这都是传说,不过从侧面说明秦琼身体状况确实不太好。
秦琼不露面除了养病外,实则另有隐情。
原来秦琼此时对李世民的“杀兄逼父”的做法十分不满,因此消极怠工(不上朝)以表达自己的情绪。
玄武门政变时,秦琼并没有参加战斗,这从凌烟阁二十四功勋排名可以看出来,秦琼名列末尾。(如果不是秦琼功高盖世,估计李世民不会给他上榜机会)
秦琼之所以没参加政变这里面有两层原因,其一秦琼是忠孝之人,史书说秦琼孝母似专诸,秦琼虽然屡投屡叛,那都是没有找到明主时的事。
直到他投奔唐高祖李渊后,也就结束了信仰危机,认定李渊是他要效忠的明主。
换言之,历史上李渊才是秦琼真正的主人,李世民要篡位杀当时的大哥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在秦琼眼中就是大逆不道的举动,既然李世民不忠不孝,秦琼又怎么会参与其中呢?他更不会逼高祖李渊退位。
李世民觉察到了这点,也没有强人所难,不过从他称帝后就弃用了秦琼。
秦琼在公元638年去世,李世民在公元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后继位的,整整12年秦琼很少露面,不是秦琼被李世民雪藏又是什么呢?
观点三
说到秦琼秦叔宝,他的一生颇为传奇,忠义果敢为人仗义疏财,民间有句老话常说道:“秦琼为朋友可两肋插刀,何况你我乎!”可以说秦琼处世为人光明磊落标榜千秋。
在《隋唐演义》中秦琼是书胆式的人物,不仅武艺超群出众,他把山东汉子的刚毅直率的个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起初秦琼东奔西走,多次想投奔有道主人,可惜来护儿、王世充都不是秦琼心目中的主公,最后选择了唐高宗李渊。他与尉迟恭在李世民手下并驾齐驱,为开启李唐江山的大业立下汗马功劳。
公元626年,李世民为了得到皇位,他自导自演的玄武门之变,杀死了自己的亲兄弟,逼迫父亲李渊退位,才有有了后来的唐太宗!
李世民称帝后,秦琼为何不露面了,他干什么去了?这里面有五个问题,才是秦琼归守田园不问世事的。
一。玄武门之变与李世民彻底决裂,以秦琼直爽的性格来说,李渊按照历朝嫡长子世袭制,立嫡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是无可厚非天经地义的事。
而李世民为了夺权,杀死手足兄弟,说明李世民残酷无情,一奶同胞都没有的人,他还能有谁呢?
逼迫自己的父亲退位,从道义来说,李世民不说他是“欺师灭祖,”就父子君臣来讲,他缺失道德底线。不说秦琼藐视他,就参与玄武门之变的那些人,心里也极不舒服。
二。从李世民分封的凌烟阁二十四士可以看出,秦琼被排在最后一位。怎么会把秦二哥安排得如此靠后呢?
这里面有个严重的问题,以前打江山秦琼一马当先,但到了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时,秦琼保持了沉默。秦琼没有参与李世民政变的行动,二十四士给他个末位,应当是李世民施舍给他的。
秦琼的此时的不配合,使李世民非常的不爽,不重用秦琼也在情理之中。
三。在秦琼的心目中,李渊要比李世民重要得多。因为秦琼当初投奔的是李渊,李渊把秦琼尉迟恭等人拨给了李世民,李世民帮助父亲打天下时,还算英武霸气,讲究人情世故,秦琼也很佩服他。
但是从玄武门之变后,秦琼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在李世民的眼中秦琼已不堪重用,所以秦琼在李世民这里,没有什么存在的意义了。
四。秦琼看清了李世民庐山真面目,心灰意冷之时,要求隐退名利场,以养病为由与李世民分道扬镳。
这正是李世民求之不得的,秦琼功高震主,历来都是帝王家所忌惮的,虽然贾家楼42友烟消云散,可秦琼在江湖上的名声不输李世民,他的号召力还是很大的。
觉察到李世民的心思,选择急流勇退,说明了秦琼非常识时务,他没把功名利禄视若生命,道不同不相为谋,这是秦琼不露面的原因。
五。秦琼离开李世民后,回到家中的十二年间,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教教儿孙们学些武艺,特别是秦家双锏,决不能在他这里失传了。
主要还是以养病为主,多年征战沙场留下的伤疾,一直困扰着秦琼的身心。加上与李世民的之间的矛盾,更使秦琼悲愤难平,终在公元638年,遗憾而逝,一代英豪走完了他完美的人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