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到底从何时开始衰败的?(清朝康熙年间的衰弱与问题分析)

清朝康熙年间的衰弱与问题分析

谢谢邀请!个人觉得从康熙年间就开始衰弱了。此时大清入主中原只经历顺治帝一朝,时间不久并没有完全统治全国(比如台湾等地)。虽然我个人还是挺佩服康熙皇帝的个人能力和魄力,但是这不影响我评价清朝历史。

说到开始衰弱,具体表现在哪些呢?咱们举举事例。首先,清朝是满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他们为了更好压制汉族,开始兴起文字狱,延续那种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将君主集权制发挥到新的高度。将愚昧无知植入整个民族,纵观满清二百多年,没有出现影响杰出的思想家。

康熙在位60年,期间擒权臣鳌拜,平三藩,平台湾,平蒙古准噶尔部,抗击沙俄,建立了一个帝王的丰功伟绩,不得不说人生很充实,是爱新觉罗家族后世帝王学习的典范。是体现了他自己的价值观,维护了自己的统治,这是他的本分。只要打仗,就得大量死人大量花钱,增加了人民群众的负担。平定三藩是地主之间争权的内战。平定台湾期间东南沿海地区实行海禁,是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伊始阶段,天朝上国富有四海,无所不有,当然这与封建社会小农经济有关,能自生自长。平定准噶尔,更是因为其背后得到沙俄的支持,企图分裂西北地区,更有称霸中原恢复蒙元时期的辉煌,康熙作为一个强人不可能让葛尔丹得逞。再说到抗击沙俄的千人远征部队,在龙兴之地自家门口,有全国资源跟沙俄打个平手,签订了《尼布楚条约》,界定了当时的边界线,实则丢失了领土。虽然同样为帝国,那时的西方经过了大航海时代,进行全球殖民扩张,那时主要有西班牙 葡萄牙 荷兰以及沙俄…而满清统治者却不能审时度势看到国际情况,总以天朝上国自居。尽管康熙帝个人热爱天文 数学 地理等的学习,却没有推动整个国家科技的发展,只让王公子弟探究,不像沙俄彼得大帝那样全民化。火药虽然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但是真正让技术发扬光大的还是西方人,炮弹的威力高于任何冷兵器。当时的军火专家戴梓也研究出了先进的军械产品,当局者却自大的认为满人靠马上得天下,靠的是骑射,这些不过是雕虫小技不足为奇。唉,怎么说呢,目光短浅罢了。或许这就是时代机遇吧,17世纪,东亚乃至中亚,中国是国际上公认的强国,周边没有敌对国家,尽是臣服的藩属国。没有外界刺激,当然发展的慢。不像西方世界进行不同程度的殖民扩张,先起的是前面说到的西班牙 葡萄牙 荷兰王室,后起之秀有英 法 德等,这都是后话。掠夺全球的资源原料,17世纪末18世纪初,欧洲世界形成了大量的新兴资本家,为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而中国内部却在内耗打仗(清剿平叛),统治阶级的夺权(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

不能说哪种政治制度更先进,推动社会发展,让人民群众活的有希望,符合国情的都是值得提倡的,封建社会的制度从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到秦始皇统一六国逐步确立,在中国运行了两千多年,时间太长了,在明朝末期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机工出力机户出资”的模式,只是后继的清朝并没有响应时代的潮流,封建家天下的等级观念。而西方英法首先抓住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先机,君主立宪制。逐步走向富国强兵的海外扩张之路。

康熙皇帝雄才大略关心民生,下江南察漕运,历朝历代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中后期吏治腐败,直接影响就是地主阶级过的好,百姓过的窘迫,衣衫褴褛食不果腹。康乾盛世更多层次的是歌功颂德,赞扬帝王的,社会产能远不及前朝。

提问的问题是开始衰弱,只能是康熙年间吧。尽管如此,一步错步步错,历史的轨迹谁也改变不了,近代的百年屈辱史只能时刻铭记,活在当下,听党指挥,跟党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

闭关锁国:导致大清衰败的重要原因

大清走向衰败的原因有很多,其中闭关锁国是大清政策上的一个重大失误,也是导致大清衰败落后的重要原因,我们就说说大清的闭关锁国的形成:明朝末年,英国也提出了与中国通商的要求。1637年,英国一艘武装商船来到中国。在进入广东后,却发炮轰击广东炮台,明朝军队只得反击,击退了入侵,贸易通商也提出拒绝。这一次的中英摩擦也为后朝统治者借鉴和对英国的初步印象。在顺治帝时代,当时为隔绝东南沿海各省人民以及郑成功的反清活动,顺治帝为稳固政权,于1656年颁布了禁海令:商民不得下海交易,沿海居民内迁50里,违者或越界者,无论官民一律处斩,货物没收,犯人家产偿给告发人。顺治帝施行这政策是为了稳固王朝政权,但是对于外来贸易也一律禁止。到了康熙时期,台湾抗清政权彻底毁灭。经过几十年的加快发展,已经具备了抵御外族的实力。康熙帝顺应局面解除了海禁。乾隆皇帝继位以来,国力与前朝已不能相提并论,出现每况愈下的局面。大清的国运日下,可西方技术突飞猛进,他没有积极地学习先进农业和战事技术,反而大清朝担心反清势力得到西方的支持,所以断绝对外贸易往来成为乾隆时代大势所趋的政策。 防止外夷进入国家,维护朝代制度成为乾隆皇帝及以后历代帝王们的心腹大患。在乾隆皇帝看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闭关锁国。李侍尧颁布《防范外夷规条》,直接损害了英属东印度公司的利益,也急不可待地扮演了敲开中国大门的“敲门者”角色。乾隆时代还是大清王朝的盛世时期,英国人还有丝畏惧。可到了嘉庆时代,盛世已过,英国人不再把大清朝放在眼里,对政策漠视不理,甚至不惜以武力相威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