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谁比较正常?(明朝十六帝:正常与奇葩皇帝纷呈)

明朝十六帝:正常与奇葩皇帝纷呈

明朝十六帝,奇葩真可气。明朝从1368年建立到1644年灭亡,出了16位皇帝,很多都让人觉得不正常,正常的是少数,个人认为,朱允炆、朱高炽、朱瞻基、朱祐樘、朱载坖这五位皇帝相比之下还算正常。所谓“正常”,主要指还是个正常人,没有那么多不可理喻的事情,并不是以他们的功业为评价标准的。下面我把十六个皇帝挨个简单说一说:

不正常,理由:疑心过重,杀伐太重。他杀功臣,几乎到了斩尽杀绝的程度,光是胡惟庸和蓝玉两个案子就株连了数万人。他杀贪官本是好事,但是冤杀了太多人,而且治标不治本,剥皮实草也没有止住贪污之风。他受早年贫寒时期影响,把全国变成一个“大农村”,他就是超级村长。

正常,虽然柔弱,但是仁义,建文新政也已经有所成效,只是经验不足,也不够狠,落了个被推翻的下场。

不正常,因为靖难之役篡位,心里有鬼,对建文朝忠臣杀戮到了变态的程度,什么诛十族、女眷送教坊司强奸、酷刑太多,惨不忍睹,被鲁迅先生称为“坐寇”。当然他当皇帝还是功绩不小,但是人性扭曲了。

正常,仁宗的仁实至名归,没有什么劣迹,只是身材太胖了,做皇帝时间短了点,十个月。

正常,在位十年,明朝到达巅峰的仁宣之治。爱好广泛,有艺术天分。虽然好玩,被称为促织天子,但是总体瑕不掩瑜。

不正常,就看他的经历也不正常,当过两回皇帝,还当过一年瓦剌人的俘虏,当过七八年太上皇,经历了土木之变、夺门之变和曹石之变,可是并没有什么长进,他信任王振这个太监,明知于谦忠诚却杀害,这些无论如何不是正常人干出来的。

正常,北京保卫战有功于明朝,治国也算中规中矩,任用于谦等忠臣,比他哥哥朱祁镇强不少,可惜英年早逝,还给了很不公正的评价。

不正常,就从他宠爱比他大十七岁的宫女、后来的万贵妃就可以看出来,口味不是一般的重。

正常,仁孝之主,在位时间被称为弘治中兴。礼贤下士,亲贤臣远小人,宅心仁厚。而且后宫只有张皇后一人,也是一位专情皇帝。

不正常,有名的荒唐皇帝,办公不上朝而建立豹房,与美女野兽为伴,成天玩闹。而且自封为大将军,改名朱寿,镇国公。为了显示自己勇武,他命令已经被擒住的宁王朱宸濠又放了出来,自己又演了一回生擒宁王的戏码,你说逗不逗。最后荒唐皇帝死于一次戏水。

不正常,为了给自己老爸兴献王封个皇帝,不惜与文官集团为敌,甚至廷杖打死许多人,这就是“大礼议”。他还一心修仙,几十年不上朝,信任妖道,追求长生不老,不过差点被宫女勒死,还被海瑞骂个狗血喷头。

基本正常,就是太好女色,被掏空了身体,在位六年去世。

不正常,张居正功大于过,可是被万历成年后清算,就差鞭尸了,这是心理扭曲的结果。后来由于立储的问题与文官集团对立,他干脆三十几年不上朝,连内阁首辅都难得一见。以至于雒于仁写了《酒色财气四箴疏》骂他。明朝实亡于万历,此言不虚。

不正常,一月天子,也就是只当了一个月皇帝就暴死,他本来由于不受爸爸万历皇帝喜欢,年轻时候比较坎坷,当了皇帝一下放松了,对美女需求贪得无厌,加上食用丹药,导致身亡。

不正常,有名的文盲皇帝、木匠皇帝,因为喜欢木匠活,精益求精啊,以至于作品虽能工巧匠不能及。真好给了太监魏忠贤机会,每当他大汗淋漓坐木工的时候,魏忠贤就来请示事情,朱由校不耐烦地说:你看着处理吧,没看我忙着嘛。魏忠贤正中下怀,于是权倾朝野。

不正常,疑心太重,而且不敢负责,且刚愎自用。他走马灯似的换大臣杀大臣,可是无济于事。他后来信任的宦官高起潜、曹化淳等恰好卖了他,他杀了袁崇焕,使边事益发无人了。他二十几岁头发就白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已经使他心理扭曲了。

明仁宗:正常的皇帝,治国有方

作为一国之君,我认为个人品德上应该是宽厚仁慈,勤俭简朴;在治国理政上应该是亲贤远佞,政风清朗;在对待底层百姓方面应该是察民情,恤民苦;在维护国家安全上应该是固边疆,促交流。这样的皇帝才是正常的皇帝,才是安邦定国的好皇帝。

阅读明朝的历史,有作为的皇帝也不少,我认为按题主说的"正常"的皇帝应该是朱高炽。

朱高炽,后来的明仁宗。父亲朱棣,母亲是大名鼎鼎的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徐达之女。朱高炽从小随有"女秀才"之称的母亲一起学习,养成了宽厚仁慈的性格,像他母亲一样明晓事理。朱高炽身体肥胖一个文弱书生,虽然不能像他的两个兄弟那样在沙场上冲杀,但也绝不能小看了他,他是大块头大智慧。当年朱棣与侄子皇帝惠帝争夺皇位,惠帝派大将李景隆率兵50万进军北京城,朱高炽团结部下奋勇斗敌,硬是以万人之师击退李景隆。这场北京城保卫战的胜利对"靖难之役"的意义相当重大,是一个重要的节点。

朱高炽保卫北京城立下大功,但他的两个兄弟朱高煦和朱高燧军功更大,朱棣对朱高煦也十分中意,暗中有把他作为接班人来培养。但是按祖制,朱高炽是嫡子又是长子,品行俱佳,朝臣拥戴,另外朱棣还十分喜欢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聪明的朱瞻基在皇帝爷爷的心中地位高的不得了,皇帝爷爷一心想把长孙培养成帝君之才。朱棣为立太子伤了好几年脑筋,权衡利弊最后还是选了已经27岁朱高炽做太子。

宫廷争斗历来都是暗流涌动的。朱高煦当不了太子,自然是处心积虑地要搞垮朱高炽,明朝大名鼎鼎的解缙为了他的事被搅和进去结果被他陷害遭受极刑。后来朱棣查明真相勃然大怒打算把朱高煦贬为庶民。朱高炽对这个多次陷害他的兄弟倒是充满着胞波情谊,出面恳请父皇从轻发落。换作别人有这么一个机会早就落井下石,剪除异己了。朱高燧也和朱高煦一个样,最后也是朱高炽出面求情。朱高炽确实是个宽厚仁慈之人。

公元1424年朱棣驾崩,当了20年太子的朱高炽即位,历史上称为明仁宗。换作别人,20年里不知道动了多少坏脑筋了。

朱高炽不仅对自己的兄弟以仁相待,对百姓也很宽仁。他即位后,将察人民疾苦,行恤民之政作为自己的治国方针。凡灾害之年,仁宗都会赈灾并减免税赋,同时派御史到各地考核当地官员政绩并严惩贪官污吏,以实现真正的恤民。有大臣曾对他说执政不能对百姓太过仁慈。仁宗说道:"体恤民众,我宁可过于仁厚,作为天下之主,怎可与民较锱铢?"。

仁宗对民仁慈,对自己要求很高,他崇尚俭朴,禁止宫中太监宫女们的奢靡行为,同时要求官员必须以市价购买百姓们的物品,不得巧取豪夺。经过一番大力度的整治,仁宗时期的吏治还是很清明的,百姓们也能安居乐业,这是生活在底层农民最大的心愿。

仁宗治国,十分注重选贤任能,做到了"亲贤臣,远小人"。他对那些才识过人的正直大臣都相当信任,比如:精通典章的蹇义;善于理财的夏原吉;正直敢言的杨士奇;军事能力出众的杨荣等等,这些人才由于仁宗的知人善任,都在各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仁宗对阿谀奉承之徒深恶痛绝,所以在仁宗执政期间,政治风气很好,大臣们敢于实事求是地把各种事情反馈给仁宗,仁宗也能集思广益。

在仁宗执政期间,边疆没有发生过大的军事冲突,也是比较稳定的。与各国的边界关系比较稳定的。

仁宗励精图治,从明成祖时期的苛刑厉法顺利过渡到比较稳定的发展。只可惜,这样想有所作为的称职皇帝,只做了十个月的皇帝便因病去世。享年48岁。仁宗在位日子虽短,社会各方面得到稳定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为"仁宣之治"的兴盛打好了基础。仁宗励精图治,是一位好皇帝。我认为这样的皇帝才能算个真正的明君。仁宗具备称帝的条件,是个"正常的"皇帝。后来,他儿子朱瞻基继承(明宣宗),继续仁宗的惠民政策。(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