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医院发展的瓶颈在哪?(县级医院发展的困境)

在国家确立的新医改要着力建立五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分级诊疗制度是摆在第一位的。而在分级诊疗制度体系中,县级医院主要提供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

未来使县级医院达到这样的能力,在未来建设规划中,国家明确要根据服务人口、疾病谱、诊疗需求等因素,合理确定县级公立医院数量和规模。按照“填平补齐”原则,加强县级公立医院临床专科建设,重点加强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相关专业,以及传染病、精神病、急诊急救、重症医学、肾脏内科(血液透析)、妇产科、儿科、中医、康复等临床专科建设,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在具备能力和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适当放开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限制。

县级中医医院同时重点加强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推拿、骨伤、肿瘤等中医特色专科和临床薄弱专科、医技科室建设,提高中医优势病种诊疗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通过上述措施,将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为了推进这一目标实现,2016年5月,国家卫计委颁布《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和《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对县医院的科室设置和应该具备的能力进行了详细规定,也给县级医院发展明确了目标。

2017年12月底,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出《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进一步提出,要以危急重症为重点,创新急诊急救服务。在地级市和县的区域内,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建立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

这一系列谋求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的安排,为县级医院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促使医院管理走向职业化专业化

随着医改深入,国家也出台了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的方案。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形成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和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治理机制,促进社会办医健康发展,推动各级各类医院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基本建立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县级医院发展遇到几个瓶颈:

第一,县政府投入少,造成医院房屋和场地不足,医疗仪器设备落后,诊断能力和治疗水平差。现在的县级医院都是公立医院,但是由于县政府财力有限,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医院基础建设,医院建设提升很难。

第二,医护人才奇缺,尤其是主任医师少,研究生少,整体医疗水平较低。由于县城生活环境远不如城市,加上工资比较低,留不住高水平人才,所以县级医院招不到高学历人才,自己培养起来的高职称医生也很容易流失。

第三,县级医院一般规模小,楼房老旧,空间狭小,病房数量少,床位严重奇缺,这又严重制约了发展升级。一到流行病季节,县级医院病房和床位都非常紧张,一床难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