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农民有事,村人都帮,城里人有事,互相观望?(农村人情淳朴,城市人冷漠?)

农村人情淳朴,城市人冷漠?

为什么农民有事,村里人都帮,城里人有事,相互观望?

我们和许许多多打工仔一样都是从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现已十多年了并在城里购房安营扎寨,打算过一辈子的人。

看到这个问题,的的确确不禁让我们有些诧异迷惑不解,但实事求是地讲又是真的,有着一种天壤之别的感觉。

那是1995年元旦深夜次日凌晨吧,创作者君的刚刚“民转公”的父亲,突发脑溢血离世,给涉世未深的君来了一个措手不及。

我跑到完小找到书记校长,他们来到家里粗略说了两点步骤,一,赶快给至亲长辈幺叔,兄妹,堂兄和岳父等打电话;二,赶快给武汉的妹妹发电报。

等我到区上邮局发电报,打电话回家,整个就是另一番景象,真的像放映厅,大会场热闹得很。父亲的寿衣已经穿好。有点在搬桌子,拿凳子,有的已经赶信(通知亲朋好友),有的购买香蜡纸钱……

实质性的搭灵堂,预算坐多少客人,购买多少食材,需用丧礼物资费用等,还没有“提网子”(主持操办整个丧事者)的人。就在这个时候,住在县城里的幺叔到了。他五几年结婚在我们街上,上门女婿吧,包括他的内兄那一摊人在内的就是专门搞“红白喜事”的团队,我们这个时候松了口气,不用愁了,大不了出钱了事。父亲丧事整整搞了一个星期,完全是亲朋好友,左右邻居大力协作的结果。

我们农村哪个有喜事,哪个生病了,哪一家子修房造屋,都是积极主动大帮小补尽力而为去踏踏实实卖力,把事情做得巴巴适适的。

不像现状的大城市,哪个跌了一跤,哪个三轮车翻船了,甚至说红白喜事,均不得主动请缨要求帮忙而来的。

2015年下半年,为了拿到政府发放的失业金,到三四公里远的一个社区参加“失业就业培训班”,要取得毕业证书才领取得到“失业金”。

培训才两天,在去培训途中,发现了电瓶车前轮跑气了,正准备找修车店在十字路口右拐时人车顺向右倒下,我的右腿整个被压着,一点儿不能动荡。

我向正在等红绿灯的几位男女打招呼,求助来了把电瓶车掀开,一个个头也不回地等绿灯,过公路对面去了……这是一次活生生典型的“道德绑架案”,见死不救三分罪啊!

去年下半年,在财大东门对面公路边,一骑单车女士,被一三轮车擦挂了一下倒地不起,围观群众至多,木一个帮忙打110,120的,还是她本人自己慢慢从衣兜里掏出手机打的120。路过此地的我,只看到被120医护人员抬上车了……

诸如此类,不一一列举。之所以说,农民有事,村里人都帮,城里人有事,相互观望?这与时代背景历史根源分不开的。传统观念与现代思潮想碰撞形成的的火花,我们不能说哪个是高尚无比,哪个是“低级趣味”,毕竟环境不一样,造就了今天的不同而又尴尬局面!

乡村和城市的生活氛围差异及成因分析

这就是传统乡土观念的氛围。

1、农村的乡土观念是连续性的一种传承。

你现在看到的这种良好氛围,可不是一代人就能解决的。传统乡土氛围,至少需要两代人的乡情耕耘,你提的这个问题,忽略了乡村中也有被孤立的族群,人称“外来户”,所以不要被蒙蔽了。

2、城市生活节奏较快,乡村慢节奏,人情世故会重,更有烟火气。在农村生活过的,都知道,一村人都会有个称呼,亲情感会浓厚一些。反观城市,快节奏的生活、彼此冷漠的邻里氛围。

3、当然,哪里都有个别,城市中的老社区,也会有良好的氛围。

4、乡情氛围跟走亲戚一样,也不是不变的。

再亲的乡情长时间的不往不来也会丧失殆尽。

5、国情决定的,有句老话“往上数三辈都是农民”,传统的农耕社会,恶劣的自然环境,长期依附于土地等不动生产资料,邻里相助、相互守望,是长久农耕社会积累下来的经验,更是财富。

6、城市中为什么没有或者形不成这种氛围?笔者感觉,是居住条件的高频变动引起的。上边提到了一点老旧社区会好点,子女长大陆续搬离,重新投入经营一种新的邻里氛围,多累。农村不一样,子女大了,特别一点是家里有男孩的,根不动,再划片新宅,空间距离不会太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