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存着哪些值得怀念的老照片?

1966年下半年,文化大革命进行到了新的阶段:革命大串联。红卫兵大串联使得铁路拥挤,所有旅客列车几乎全部晚点。中央媒体就推出了步行串联的典型,意在鼓励步行串联,开启新的“长征”,以减轻国民经济大动脉铁路的压力;让青年一代去革命的大风大浪里磨练。

那时的红卫兵一呼百应,于是七人一伙,八人一堆,自愿组成串联队伍,似一条条小溪,汇成一条条大河,然后又流入大海,形成浩浩荡荡的串联大军,奔忙在各个城市;行走在乡村小道、高山峻岭。由此,被红卫兵称为“长征”的步行串联成为当时的时髦。在此大背景下,我们才有了参加“长征”的奇妙经历。

在那个火红的年代,学生们在家根本呆不住。学校里空空如也。能走的大部分都各奔东西。我们三个女生犹豫了好长时间,最后还是决定西去革命圣地——延安。我们这支最小的长征队取名《全无敌》。

已是腊月二十了,我们说走就走,打起背包就出发。走的不算太快,每天最多七八十里。即使这样,脚上也难免打泡,是那种革命的意志克服了脚上的疼痛,让我们朝着目的地坚定的前进。走到哪儿,都有红卫兵接待站,管吃管住,第二天继续赶路,特别的地方多停留一天。

第一停留点是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十五岁的革命英雄刘胡兰的家乡。从课本上我们知道了刘胡兰从小参加革命,被叛徒出卖,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牺牲在敌人的铡刀之下,她是我们崇拜的英雄,她的家乡是我们从小向往的地方。

来到胡兰墓地,放眼望去,寒风瑟瑟,荒草萋萋。站在英雄之地,向英雄致敬,刘胡兰在铡刀面前英勇就义的形象浮现在面前,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一股英雄之气在胸中悠然升腾:英雄啊,你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我们要继承你的遗志,把革命进行到底!

朋友们请看这张珍藏了五十四年的照片,猜猜我是哪一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