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户口上大学时迁到学校变成了非农户口,毕业后又迁回了家乡,这个户口留在农村有什么意义?(农村户口:价值大还是小?)

农村户口:价值大还是小?

不管在农村种地挣不挣钱,但农村户口一定值钱。说到农村户口值钱很多人都会笑,笑的人是真的不懂,他们认为农村户口就是农民在农村种地,谁说了是农业户口就必须留在农村就业?就要在农村种地?没有农村户口,看看农村的土地、宅基地、农村自建房与你有关系不?

我是农村的80后,2002年那时上大学,学校有优惠政策,可以把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在那时非农业户口在当地农村叫做“吃商品粮”,也就是说转为非农业户口福利待遇,养老都有保障。在2000年左右,当地农村很多人都想转为“商品粮户口”(非农业户口),却很难落实。那时学校发来了领取通知书,提供便利条件,可以把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那时就很乐意把户口迁出,落户到就读学校。在学校,户口的性质是集体户口,既不是农业户口也不是城镇户口。那时(2002年)上大学毕业包分配,并且学校帮忙把户口落户到工作所在地。这是农业户口转为城镇户口的一个途径,很多学生都把户口迁出农村。

2006年大学毕业后,学校却说,现在毕业不包分配,自己就业。户口更不会帮忙落户了,变化太快了,很多80后都适应不过来。70后,几乎都包分配户口包落户城市,80后入学时还有这样的条件,到了一毕业却啥都没有了。户口已经迁入学校,学校已经开好了户口转移证明材料。在城市上班,却很难落户城市,只好把户口迁回农村迁回祖籍。

我是2006年把户口由学校的集体户口迁回农村的,那时我还比较天真,还认为非农业户口更吃香。那时办理户口落户农村时,落户的地址和农村父母的地址一样,还是祖籍地址,但唯一不同的是户口性质是非农业户口,而当地农村其他人都是农业户口。

2007年当地农村,开始严控户口转入农村。限制非农业户口转为农业户口,那时因为是2006年就因为落户农村了,虽然户口在农村,但户口是非农业户口。那时自己去把户口转为农业户口,没有熟人却没有办下来。到了2008全面限制非农业户口转为农业户口,有熟人也很难办到了。就这样我的户口虽然在农村,却一直是非农业户口。

接下来的问题就来了。2012年,我提出申请使用宅基地,新建农村自建房,手续都齐全了。交到土管局却被退回来了,理由是非农业户口不能申请宅基地,无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虽然生活在农村,但不是农业户口没有宅基地、土地、林地使用权。2015年当地的耕地重新确权,非农业户口也没有耕地。2016年当地农村户口统一为居民户口,不再有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之分。以前是非农业户口,但有些权益还是受限。2018年当地农村,宅基地重新确权,不知道能不能重新拥有宅基地使用权。

现在有些农村的开发,拆迁,都是按农村户口来补偿,户口不在农村是没有补偿的。那你说户口在不在农村的意义大吗?

城市户口的梦想破灭:农村孩子迁户口后的无奈与思考

作为80后对此深有感触,小的时候,应该是高考之前吧,当时家长的人为了把农村户口转为城市户口,甚至花大价钱,通过各种途径去实现。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大概是因为当时还能接班和包分配。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看着别人转,虽然也羡慕,但并没有实际行动。

后来自己考上大学,当时的政策应该是不能自己选择(其实自己也不清楚是否硬性要求),反正当时几乎所有同学都把户口迁到了学校。因为能把农业户口转为城市户口,父母很高兴,啥也没想就跑镇上去办了,我记得很清楚,为此事父亲还专门跑了两趟,估计是因为某些原因第一次办得不顺利。好不容易不下来,在离家上学之前,村里就来把我的田地收回去了,当时一人有将近一亩地,父母也没觉得啥,毕竟以后是城里人了,肯定不会回来种地了,所以也开开心心帮着丈量了。

毕业的时候没能马上找好工作,户口就挂到了人才市场,这也是当时绝大多数人采取的方式,老师给我们的说法就是,放在人才市场方便就业,至于其他还能放在什么地方,我们也不知道,更没有人想到要迁回老家,大概是那时候农村人向往城市户口的情节太浓了。打个简单的比方,当时城市户口金贵,农村孩子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实现鲤鱼跃龙门了,现在再让你跳回去,很多人都不愿意。到后来发现是自己太天真想多了。

后来工作一段时间后才发现,近几年政策放开了,考上大学是否迁户口成了可选项,刚放开的时候很多人不明白,仍然有不少人,特别是农村孩子把户口迁到学校,然后毕业找不到工作的,要么挂到人才市场,要么迁回原籍(应该是只能回到乡镇一级),反倒成了迁来自愿,迁走是必须的,来回折腾一番,发现自己大学几年一次都没有用到过户籍,然后唯一的变化是把自己从农业户口变成了非农户口,然后农村没了土地,在城里如果没有稳定的工作,没有住房就一直是集体户,到有了小孩才知道有多麻烦,小孩子上户都比较麻烦。

这几年因为对三农的扶持,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农业户口的金贵,甚至有人想办法把户口往农村老家迁,但基本不现实。农村孩子考上大学也不往外迁了,大概是随着房价的高涨,所有人都意识到了土地的金贵。真可谓应了那句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