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极度缺爱和关注的人,是不是比较容易得抑郁症(抑郁症的成因: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相关)

抑郁症的成因: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相关

抑郁症的成因呢,现在在业界也还是没有达成共识的,但是现在会认为,抑郁症的成因与生理、心理、社会等因素密切相关。

现在朋友你只是提到了心理因素,即“缺爱”、“缺关注”,以及由这两个因素诞生出来的非心理因素,即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恶劣的经历等。

那么,如果其他人都不出一点问题的话,有这样特点的朋友看起来确实更容易得抑郁症。

但这个“其他人都不出问题”的前提是不存在的。

他人即便没有缺爱、缺关注,但是可能会有心理创伤、会出意外、特殊事件影响、会肠胃持续不好、会持续碰壁、会喜欢自我攻击等等,这都可能带来抑郁情绪,并且组合起来,也都可能带来抑郁症。

要知道,抑郁本身是属于情绪的一种,基本上每个人都有。比如,亲人离世、重大事件的打击、失恋等,都可能让我们陷入一段时间的抑郁情绪中。

考虑到影响因素的广泛性、影响因素每个人都会遇到,以及绝大多数人都会遇到抑郁情绪,我们可以说,每个人都可能遭遇抑郁症。可能区别只是在于:严重程度、出现在什么阶段,以及持续的时间。

诚然,在确诊抑郁症的朋友中,确实一部分朋友存在极度缺爱、缺乏关注的情况,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说,有这两点就容易得抑郁症。

我们只能说,在抑郁症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朋友同时具备这两个特点,但他们并不是只有这两个特点。

所以这个说法粗看确实是对的,但其实并不准确,甚至非常片面。

而当然,我也知道一些朋友在看到“每个人都可能遭遇抑郁症”的时候,内心里还是有些稍微的紧张的。

但是,我也需要强调的是,未来是充满可能性的,“可能遭遇抑郁症”是一种可能性,那么与其相反的可能性当然也是存在的。

那么,至于最终哪种可能性变成现实呢,往往与我们如何度过当下、如何面对自己、如何面对生活、如何理解过去是相关的。

假如现在的我呢,沉浸在虚假的美好中,总是逃避问题、总是不去成长,那么随着年龄的增加,我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窄,我遭遇的现实打击会越来越多,而我又因为习惯沉浸在虚假的美好中,不能正确的看待自己的现状,那么,出现抑郁症的可能就增加了。

所以,重点不是曾经我拥有什么、经历什么,重点始终是当下我怎么做。这一点要明确。

童年缺爱和关注并不一定导致抑郁症,关键在于个体的成长环境和自我努力

童年缺少关注和爱,与易患抑郁症,并不一定有因果关系;

如果把童年的成长环境比喻成土壤,那么,看似贫瘠的土壤,如果长出了苗子,那么,这棵苗子生命力到底是更强了,还是更弱了?

童年缺爱和关注,或有遗憾,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培养自己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话,而成长的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行动,收获到认可,那么,缺少爱和关注的成长环境,就仅仅是成长中磨刀石;

遇到困难,我们如果从内归因去面对和改变,往往对我们自己会逐步有力量。

罹患抑郁症,来自于不良体验后的失控感,如果,曾经付出过行动克服过成长中困难,一般,内心反而会更健康;

心理学角度,我们会警惕从小乖巧懂事的孩子,或者,从小没有历练的孩子,长大后,面对复杂的社会关系,容易适应不良,这种情况,更容易罹患抑郁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