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迹象表明,你的抑郁已经很严重了(抑郁哪些表现形式)

我还记得,小冯第一次来到咨询室,穿着一件缀满了花纹的连衣裙,十分美丽。

然而她的面容,却仿佛枯萎的花朵,萎靡不振。

涣散而疲惫的眼神,黑眼圈清晰浓重。

当时她正读大学。

因为和男友分手,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非常糟糕。

所有的兴趣都消失了,不想见任何人,严重失眠,她说自己连脸都没有力气洗。

和父母倾诉过,却被骂“太矫情”,朋友也只是叫她“乐观点”“别想太多”。

最严重时,看到窗户或高楼,会有一种跳下去的冲动。

后来,她在医院确诊了抑郁症。

确诊那一天,她感觉要崩溃了,不知怎么办。

于是,想通过心理咨询获得解脱。

初次访谈,我就感受到了小冯那种极致的礼貌与客气。

她非常在意我的感受。

而这,反应了抑郁来访者的低自我价值感的特点,永远把对方放在比自己更重要的位置上。

他们的核心信念,往往是“我不好”。

由于认为自己不好,所以遇到糟糕的人和事,都会向内攻击自己。

因此我采用了人本主义的态度,无条件的接纳、积极的共情、认真倾听她讲话。

在这个过程中,让她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初次访谈之后,她决定和我继续咨询,约好每周一次。

其实,小冯从高中起,就已经出现了抑郁的症状,有时情绪低落无力,但那时没有重视。

状况不好时,和好朋友说一说,或者自己消化,一直挺到了今天。

但现在,抑郁症完全搞砸了她的生活——

“我什么也不想做,就连以前最喜欢的画画,也提不起兴趣了。”

“我不想见任何人,最好朋友也不想见,现在连接电话的力气都没有。”

“我以前喜欢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给自己化一个漂亮的妆,现在我连脸都懒得洗。”

“我睡眠紊乱,暴饮暴食,胸闷头疼......”

“我感觉自己正在一点点消失,不断往下沉,我好像逐渐在变成一株植物。”

以往的咨询经验告诉我,抑郁的种种躯体化表现,往往是因为来访者对负面情绪过度的、长期的压抑。

而这,会消耗人的大量心理能量,导致无力感。同时,人逐渐麻木、失去感受。

有人觉得自己像生活在壳里,有人觉得自己和世界隔着一堵墙,有人觉得世界是假的。

小冯也一样。

一路走来,她压抑了太多负面情绪。

她是独生女,因为父母工作忙,小学之前一直寄养在外婆家,之后才和父母同居。

就算住在一起,也是早出晚归,很少关心小冯的喜怒哀乐,她从小就学会了照顾自己。

从情感上看,父母仿佛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

妈妈是一个理性到有点冷漠的科研工作者,没有办法理解和共情她的情绪,喜欢讲道理。

爸爸则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动不动就要发个火。

父母的这些行为,都让小冯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情绪和感受。

童年的创伤,会让受创者进入漫长的抑郁症潜伏期。

当成年后发生了新的重创,比如情感打击或幻想破灭的打击等,就极容易触成抑郁症。

就像小冯,她对前男友表现出“我不能没有你”的共生型依赖性。

男友的爱是她赖以生存的养分,是她所有安全感和归属的来源。

而分手这件事,对她而言,相当于失去绝对安全的幻想。

他离开了她,她便再也感受不到生存的意义。

当幻想破灭,抑郁症也不可避免地来袭。

为了缓解小冯的抑郁状态,我需要让她释放大量的压抑负面情绪,去突破她的理智化防御。

所以我决定采用催眠疗法。

咨询过程中,我引导小冯进入催眠状态,运用年龄回溯,让早期的创伤事件浮现出来。

小时候,妈妈伤害她的一些事情不断闪现。

比如,把她和别人进行比较,指责她成绩不理想,突然发火等。

我让她在这些事里,选择一件年龄最小的、或者感受最强烈的。

她选择了妈妈用抬高表姐来贬低她的回忆。

我问:“在什么地方?都有谁?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她回忆着那个画面——

过年在家,妈妈说这次表姐的考试成绩比她高,表姐样样都比她好。

妈妈的语气和表情,让她感觉到了委屈和愤怒。

但当我引导她对妈妈表达真实情绪时,她却怎么也表达不出来。

她:“我不想说,说了没用。”

我:“你说了不会对妈妈产生伤害,但是会对你有疗愈作用。”

她依然坚持,不想说,认为妈妈是为了自己好,有的地方自己确实没有表姐好。

看到她运用理智化防御,不敢表达愤怒情绪时,我只好采用意象对话,让她去感受和表达。

我让她在看到妈妈伤害自己时,试着把注意力收回自己的身体,体会当下的情绪。

如果有一种颜色,这些情绪是什么颜色?——“黑色。”

如果选一个季节,哪个季节可以代表这些情绪?——“冬季。”

如果有一种植物,哪种植物可以表达这些情绪?——“仙人掌。”

如果用一个句子形容它,你会怎么形容?

——“冬天的傍晚,白茫茫的天地间有一株枯树孤独地伫立着。”

在直面意象的过程中,小冯消极的情绪逐渐释放。

意象慢慢变了,光线好了,雪没有了,树有叶子了。

这时,我再引导她去回观不能表达情绪的自己,看看曾经发生了什么。

她看到一个表情严肃、爱讲道理的内在形象。

我让她和这个自己对话,问自己为什么不能表达情绪?

原来,是爸爸的爆脾气,让她对表达负面情绪有羞耻感,觉得那样是不好的,不理智的。

妈妈也说,女孩子脾气性格要好,才会有人喜欢。

我继续引导,不表达情绪,情绪消失了吗?别人喜欢她了吗?

最后,她领悟到要用合理的方式去感受和表达,这样既不会伤害自己,也不会伤害别人。

这个阶段,小冯的状态明显有了好转。

她不再拖延,一点一点恢复了活力,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抑郁的直接原因,是压抑太多负面情绪不能表达。

深层的原因,是自我价值感低。

在接下来的咨询,我开始提升小冯的自我价值感,改变她觉得自己不好的信念。

新的催眠中,小冯看到一个不够好的自我形象。

那是一间狭窄黑暗的房间。一个小女孩,独自一人蹲在角落里,双手抱着膝盖,埋着头。

一开始,小冯对这个小女孩充满了不接受的情绪,觉得她胆小脆弱,不优秀。

在引导她释放了对这个小女孩的负面情绪之后,她开始理解、可怜这个女孩,进而心疼她。

最后领悟到,不是这个女孩不够好,而是父母的要求和期待太高了。

她说,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她会好好去爱这个女孩,她是值得被爱的。

这次催眠改善了她和自己的关系,提升了她的自我价值感,改变了“我不好”的核心信念。

那一刻,小冯终于从抑郁的泥潭中走了出来。

随着小冯状态的恢复,我建议可以结束咨询了。

最后一次咨询中,她画了一张画。

画里,原来的枯树都长出了绿叶,地上的树桩没有了,变成了小草,原来很小的没有门的房子,变大了,有了门和窗。

在多年的咨询经验中,我发现——

当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低时,会把ta遇到的一切不幸福,别人对ta的伤害,都向内归因。

ta会认为发生的一切都是ta的错,是自己不够好。

低自我价值感的形成,往往来自早期成长中的创伤体验。

这些创伤体验,我们可能都不记得了。

但就像弗洛伊德说的,如果没能够消化好曾经的创伤,那些被压抑的情绪,注定会再次重复、再次经历。

而我们的身体没有办法躲掉,负面情绪日积月累,就会以躯体化方式表达。

所以,如果你也深陷抑郁,被创伤困扰,或迈不过某个坎儿,我想告诉你,不必一个人苦苦支撑。

脆弱才是人的常态,求助并不羞耻。

我理解你十分沮丧,很想放弃,甚至可能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但你把这篇文章看到了这里,证明有一部分的你仍在寻求活下去的力量。

现在,我希望和你身上想要活下去的那一部分聊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