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周岁的孩子看电视停不下来,强制关电视是可行的吗,应该怎样教育和引导孩子?(关于小孩看电视,如何引导孩子注意力转移、替代电视和调整环境等方法。)

关于小孩看电视,如何引导孩子注意力转移、替代电视和调整环境等方法。

关于小孩看电视,个人认为:

1.注意力转移法

注意力转移法可以分为简单注意力转移法和间接注意力转移法。

先来说说简单注意力转移法。在孩子看电视时,我们可以直接打断他,把他朝你想要的方向引导。比如,叫孩子过来听故事、带他出去散步等等。

间接注意力转移法是指家长通过做某些事情来吸引孩子注意力,让他产生好奇,主动加入。书中写到一个孩子哭闹不止,孩子的妈妈则起身去旁边弹钢琴,不一会,孩子停止了哭泣,走到妈妈身边听音乐。这个方法的关键在于在成功转移孩子注意力前不要与之说话,也不要与之有眼神交流,让孩子自己感兴趣,主动转移注意力。

2.替代法

替代法,顾名思义就是用正确的行为方式代替不正确的,家长可以改变行为发生时使用的工具,或者改变地点。家长可以买一些适合孩子的绘本,来替代电视。现在的绘本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图画书”了,它具备故事性、娱乐性,相比于看电视被动接受信息,绘本可以激发孩子主动思考。

我女儿最喜欢看的是《点点点》,这本书不仅教孩子认识颜色,关键还能让孩子玩起来。根据作者的指示,孩子面对红黄蓝三个点,按一下其中一个,它就能幻化出五个分身,摸一下其中一个,它就能变大。我女儿每次都要翻来覆去玩好多遍。

3.环境调整法

环境调整法分为拓展环境、限制环境和改变环境。

家长可以增加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和活动,来扩展环境,让孩子除了电视之外,还能有更多的选择。

限制孩子的玩耍空间,避免让孩子去有电视的空间里,孩子的注意力自然就不会被电视吸引了。

如果上述方法都不管用,那就改变环境吧,家长可以把电视机搬走,也可以把孩子送到托儿所,没有刺激物,孩子看电视的瘾就不太会发作了。

培养新习惯

通常,一个新习惯的养成需要花费一些时间,但只要家长掌握了正确培养方法,就能有效减少培养时间,提高培养的效果。

1.亲身示范

孩子都是模仿界的天才,从心理学上来说,他们的行为习惯、待人接物的态度等等都是对父母的模仿,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必须严格去做。假如你希望孩子诚实,你就不能说谎,希望孩子爱看书,你就不能只刷手机。

所以,父母的亲身示范是孩子行为养成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2.简单指令

2岁的孩子,理解能力有限,要让孩子做什么,最好用简短易懂的指令来说,说的同时加上手势,更能让孩子明白自己该怎么做。

3.强化好行为

当孩子展现出期望行为时,家长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孩子充满信心地继续坚持下去。强化不仅仅只有表扬这一种方式,在《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里也有很多强化好行为的方法,你可以去看看。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如何应对孩子沉迷电视的问题

孩子沉迷看电视确实是现在让家长头疼的一件事,不让看孩子就哭闹,可是放纵他一直看,对孩子的成长肯定不利,令很多家长犯愁。

我们先来看看沉迷看电视的坏处:

第一是耽误了孩子学习。

精力都用来看动画片了,到学习的时候就没有精力了。有时上课的时候不认真听课,脑子里想着电视画面。

第二是影响视力。

长时间对着屏幕,会产生视觉疲劳,增大近视的可能性。

第三是没有交流。

长时间看电视减少了外出的时间,无法接触更多的外界和外人,也会减少与家人的交流,对性格也会产生影响。

第四是对身体的发育也有影响。

看电视的姿势一般是坐着或是躺着,长时间这样,减少了活动的机会,骨骼畸形的可能性增大。

第五学习动画片中的暴力情节。

孩子好奇心重,模仿力强,当看到有些暴力的画面他觉得好玩,会模仿。

那么我们家长应该怎么防止孩子沉迷看电视呢?

1、尽量不要让孩子接触

平时把电源拔掉,遥控器放好,尽量不让看,当然家长也要以身做则。

2、看一些有益的

家长可以给孩子看一些有助于孩子学习的内容,尽量看一些正能量,比较积极的,不要放动画片或尽量少放。

3、转移孩子注意力,多和孩子互动

和孩子做游戏,给孩子讲故事或者让孩子给你讲故事、表演节目,同时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

4、和孩子一起做家务

当家长收拾家的时候,不要让他自己看电视,即使他越帮越乱也要让他参与,一开始可以让他学着收拾自己的东西。

5、告诉他只能看多长时间,并且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看

前期和孩子做好约定,要在他做完自己该做的事以后才能看,看多长时间都约定好。

6、多带孩子出去,鼓励孩子多交朋友。

有条件可以经常出去旅游,既锻炼身体,又可以增长见识,还可以和很多外人交流,对他以后处理人际关系也有帮助。没条件旅游,可以到小区走一走,广场打打球,多和身边的人交朋友,朋友多了也许就不想在家看电视了。

7、多沟通,告诉他利与弊。

良好的沟通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家长不能硬逼着他接受你的观点,双方可以各自把想法和意见都说出来,然后一起剖析,分析其中的利与弊,让孩子慢慢接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