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这种观点有道理吗?

我觉得是有一定的道理存在的。起跑线是什么?是孩子走向人生的第一步,每个孩子从一出生就相当于融入这个社会了,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重视胎教、重视早教的原因。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小时候什么早教都没上过,更没有胎教过,不照样长大,上大学、工作得挺好吗?

可是我想说的是,因为那时候的早教行业还不盛行,人们对于胎教和早教的概念还不深,所有人都是一样,该上学前班的时候上学前班,该上小学的时候上小学,同一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接受着同样的教育,所以彼此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起跑,所以你感觉相差不大。

但现在这个社会跟那时候已经完全不一样了,重视早教的家庭孩子从一出生就接受早教,如果你还把自己的思想停留在自己小时候的状态,而跟你家孩子同龄的孩子已经开始了早教生活,那么自己的孩子本身就比别人晚了一步,根本就不是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了。

我有一个朋友,自己和爱人两个都是高知,父母都是做教育的,家里是标准的书香家庭,按理说这样的家庭生出来的孩子智商不会差到哪去。正是因为有这样好的家庭条件和天然的教育优势,朋友就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必像别人家孩子一样按步就班的上幼儿园、学前班就可以顺利的进入小学生活,所以压根就没让孩子上幼儿园,就让退休的母亲专门带孩子。

孩子是高高兴兴的玩了几年,别的孩子在幼儿园学着做手工、听着读书、试着过集体生活的时候,她家孩子就和奶奶一起到处玩,本以为这样遗传基因下的孩子上了小学之后接受老师的知识能力不会差到哪去,可谁知今年九月份要入学的时候,好一点的小学一听孩子没上过幼儿园和学前班,压根不愿意收。只有对口的一个小学,因为房子在本学区内不得不收才收下了孩子。

刚开始上小学的时候,虽然老师教的知识都很浅显,但班上大部分孩子都是接受过学前教育的,老师讲过的有些知识学前都接触过一些,只是有可能不像小学老师教得这么系统和正规,但经过老师的讲解和完善基本上一讲都能接受,老师的教学速度也很快。

但朋友家的孩子因为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知识,连十以内的加减法都得很久才能掌握,别的孩子五分钟能做四十道十以内的加减法的题目,朋友 家孩子连十道都做不了。还有语文的拼音,包含不同的内容,诸如:声母、韵母、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前鼻音、后鼻音等等。。。。。。老师上课的时候,一节课基本上就讲一个知识点,然后提问、抽查,孩子们基本上都掌握了就进入下一个环节。大多数人都能掌握,可以这对完全没接触过的孩子来说,真的是进度太快,没办法一一接受,而老师的讲课进度也是跟随学校要求的大纲和整体孩子掌握的进度来的,不可能为了你一个孩子拉慢所有人的进度。

这种情况下朋友家的孩子自然是跟不上的,每天都被老师在群里点名批评,今天是听写不合格,明天是写字格式占比不对,后天是数学加减法不会凑十,十以内的加减法口决不会背。。。。。。反正是状况百出!别的孩子经过最初开学的适应阶段之后慢慢的就进入状态,不会再被老师点名批评了,但朋友家孩子的名字依然矗立老师的点名册上,次次不落。期中考试的时候,班上90%的孩子都是90分以上,老师说了,一年级考不到95分就是不及格了,而朋友家孩子赫然的拿着一份写着50多分的考卷回来。

而朋友一开始开学的时候被点名并不担心,觉得自己孩子不会那么差,总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后来一次次的点名批评,加上孩子每天对知识的掌握太薄弱,这个章节还没会老师就进入下一个章节了,导致孩子极度没有信心,每天提起上学就一个头两个大,已经开始出现厌学的情绪。

朋友现在最后悔的就是当初没有及时的给孩子进行学前教育,导致现在孩子自理能力极差、学习跟不上、自信心极度缺乏。

所以很多时候对于大人来说,逼迫孩子去喜欢学习、适应学习表面上觉得是对孩子的一种残忍,可是长期来看,把学习当成生活的一部分,让孩子习惯于这种生活状态,就像平时刷牙洗脸一样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习惯成自然,孩子就不会觉得学习苦了。长此以往,孩子学习成绩好、能力也不差,自己自然就会有自信,也能塑造成很好的个人性格,再加上父母的引导和帮助,相信孩子一定会有一个很好的人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