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到旁边一位家长说,“让孩子那么优秀干嘛?(孩子优秀了,离父母更远,是一种幸福。)

孩子优秀了,离父母更远,是一种幸福。

电视剧《小欢喜》里有一句台词:成绩好的孩子只是路过的,成绩不好的孩子是来报恩的。确实,优秀的孩子很可能会离父母更远,尤其是小城市的家庭。因为他们不甘于自己的才华被掩埋,志向也更远大。相反,成绩不好的孩子则更愿意在家附近发展。

以我自己为例,我和我哥当年都考上了211,都算是成绩不错的,但现在各自成家,都在离家乡千里之外的地方。我在学校工作,每年寒假时间充裕,还可以慢悠悠地回家探亲,我哥在企业工作,春节休息时间短,已经连续好几年没有回过老家了,现在,他又外派到英国工作,这几年更没法回家了。所以,我对电视剧里的这句台词深有体会。

不过,如果把这个结论反过来说:为了让孩子不远离自己而拒绝让孩子变优秀,这种想法对吗?我认为当然不对。我作为父母,也不会对孩子灌输这样的观念。

首先,这样的想法是非常自私的。父母培养一个孩子长大,是要让他飞得更高,而不是仅仅培养一个能为自己养老送终的奴仆。更何况,父母百年之后,孩子还有大半段人生旅程要走,不让孩子有优秀的素质,怎么保证孩子过上优质的生活?就算是古人常念“父母在,不远游”,但真正千古留名的人,没有几个不是远离家乡的。今年过年的时候,同学聚会,其中一个同学在成都上学,毕业后本可以在成都找工作,但因为家里的一些特殊原因,他回到家乡一个乡镇中学当老师,日子倒是比较舒服,但只要是跟同学们一起,他都总感觉自惭形秽,感觉自己的人生过于单调,充满遗憾。倒不是因为他不喜欢教师这个工作,而是他原本有一颗渴望飞翔的心,现在却被家庭的锁链禁锢着。我认为,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

其次,这样的想法是非常短视的。那些留在父母身边的人,很多是因为不够优秀,所以没有更好的选择,如果有一天,生活逼得他无路可走,他同样会选择离开父母,去外面打工。相反,越是优秀的人越有机会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传说梁朝伟心情不好可以飞到伦敦喂鸽子,然后再飞回来,一个优秀的、实现财务自由的人,可以选择经常回老家看父母,也可以选择在现在生活的城市给父母一个新家,可以带父母旅行,可以保证父母的医疗。这难道不比那些虽然在父母身边但却无力为父母做什么的人强吗?几年前我们拟引进一名教授,其老家就在学校附近,这位教授此前离家很远,但他可以做到每年回家4-5次(甚至都不用自己掏钱),更关键的是,如果他想回老家离父母近一些,他随时可以办理调动。这就是自由。

最后,把孩子强留在身边,换不回美好晚年。什么样的孩子喜欢留在父母身边?除了少数真孝顺的,其余多半都是啃老族、妈宝男。父母舍不得孩子远行,孩子也舍不得父母的这个窝,父母永远把孩子当孩子,孩子也永远不会长大。父母不从孩子生活中退出来,时不时去干涉孩子的生活,这必然会导致很多现实矛盾,比如婆媳矛盾等等。或许,当年父母千方百计想要留在身边的孩子,到头来成为想送都送不走的瘟神。倒不如与孩子保持一段距离,自己过自己的生活,这样或许过得更滋润。我老家里就有不少表哥表弟,初中毕业就辍学,现在要么在家务农,要么到广州深圳去打工,在外面可能2-3年不回家,孩子成留守儿童;在家待着就整天麻将,家务也不做,父母生病了也就是带到镇上医院去看看。这样的父母,能感到幸福吗?

所以,只有孩子真正优秀了,自立了,懂事了,成熟了,孩子和父母才会终身受益的,才会有真正的幸福可言。所谓“成绩不好的孩子是来报恩的”只不过是父母的自我安慰,孩子当然是越优秀越好了。

农村父母务必让孩子读书,否则家庭关系可能疏远

乡下老家村里的孩子多数都不太想读书,不愿读书,或者说,也不太会读书。

于是,自从三十几年前出了我这个早已过气的老大学生后,村里再也没有出过第二个真正的大学生。

毫无疑问,二、三十年前,村里走得最远的,自然是我。从一个穷得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山沟里,走到了千里之外的边城它乡,距离不可谓不远。在那没有电话、更没视频,联系只能靠笔和纸的年代里,亲人间的思念不可谓不深,担心和牵挂更是不可谓不多。

后来大学毕业了,我把父母接到了自己身边,了却了自己对父母以及父母对自己的挂念。直到前些年,父母亲都年近八十,落叶归根心切,于是重新修建祖屋、修整院子,才让老人回到乡下,重新过上村民的日子。

说这事,并不想要表白自己有多优秀。而是想说,作为子女,只要父母心在,就再远也不远,而如果没有父母心,就算近在身边也犹如相隔天涯。

所以,像题主所听到家长说的、“让孩子那么优秀干嘛,将来他只会离你更远”这类的话,作为农村出生的我,觉得是十分狭隘、十分愚昧的、十分可笑。

客观地讲,农村老人得不到身边儿女应有照顾的情况司空见惯,尤其是三两个儿子的,有些人为了推卸照顾老人的责任,兄弟间大打出手的情况也不少见。

更有甚者,老人去世了,身边的儿女们为了谁多承担一点费用、谁少承担一点费用,留下的祖屋谁那间大、谁那间小,分的地谁那块肥、谁那块瘦,等等,吵得不可开交的也比比皆是。

所以,农村里往往存在这么一种怪像:一些家庭,父母在,一大家人表面上都还好,而一旦父母亲都去世了、走了,名下的儿子,即兄弟间基本很少往来。

俗话不是说兄弟情深、血浓于水的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子女都没出息,都留在了农村老人身边,三几十年相处,三几十年的矛盾、冲突积累,最后往往积重难返。老人尚健在,兄弟间也不多言语,一旦老人撒手人寰,兄弟间便再无言语。

我来自农村,我说农村事。对题主所听说的这种话,我只能表示呵呵了。

农村的父母们千万不要有这种想法,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多读书,多学科学,多长知识,尽最大努力让他们优秀起来。这对子女们好,对老人们好,对家族更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