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国军五大主力是哪五大主力,军事主官是谁,最终结果如何?(整编74师:自认天下第一,却遭全歼的悲剧结局)

整编74师:自认天下第一,却遭全歼的悲剧结局

1、整编74师,自认为天下第一,却第一个完蛋

整编74师是由抗日战争时期的第74军改编而来。74军组建于1937年淞沪会战时期,俞济时、王耀武先后担任军长,参加了从华东到华中的历次大会战,战功卓著。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就是由王耀武于南京保卫战期间从监狱里提出来的杀妻犯,最后一手提拔。

抗战胜利后,74军按照美国陆军师标准整编,实现了全副美械化武装。师长张灵甫因此吹嘘自己的部队“天下第一”。之后成为内战急先锋,先后与华东我军在江苏北部、山东等地作战,骄狂一时。1947年5月,孤军冒进的整编74师在孟良崮地区陷入华东野战军主力的合围之中,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全军覆没于此,成为五大主力中第一个被全歼的部队。张灵甫这位抗战英雄落得个自杀而亡的下场。

新一军和新六军的前身分别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远征军的新编38师和新编22师,第一批进入缅甸作战。新38师在孙立人师长率领下于仁安羌大破数倍于己的日军,一战成名。新22师原属第五军,师长邱清泉、廖耀湘,在昆仑关作战中立下大功。第一次入缅作战结束后,远征军分两路撤退,新38师和新22师退入印度,然后在这里接受了全副美式装备训练很快成长为全军最早也是最彻底的美械化部队。并于1942年10月合编为新编第一军。随后参加中国远征军反攻缅甸之战,大破日军。1944年8月,以新22师为骨干,组建了新编第6军。首任军长廖耀湘,后来是李涛。

解放战争爆发后,新一军和新六军这两支昔日在缅甸丛林并肩作战的部队万里转移到东三省的茫茫雪原,与人民为敌。结果越打越惨,最后于1948年的辽沈战役中陷入我东北野战军合围,共同覆灭于肥沃的辽西平原。

这支部队是国军大佬陈诚的起家部队,11师的番号早在大革命时期就有了,曾经在江西黄陂被红一方面军整建制歼灭,令陈诚痛心不已。

后来又重新组建,全面抗战爆发后扩编为第18军,参加从华东到华中的一系列大会战,涌现出不少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雄。

抗战结束后,国民党军进行整编,陈诚负责此事,当然不会忘记第18军。在陈诚关照下,第18军改编为整编第11师,胡琏任师长。长期作战于华东、中原地区,先后与我华东、晋冀鲁豫野战军(后来改为中原野战军)作战。1948年,国民党军第12兵团组建,整11师恢复第18军番号,杨伯涛任军长,隶属于该兵团建制。紧接着第12兵团加入淮海战役,刚踏进战场就被我中原野战军包围,挣扎了半个多月后被全歼,第18军当然也没有幸免。军长杨伯涛和兵团司令黄维双双被俘,升任兵团副司令的胡琏却乘坐坦克,侥幸逃脱。

这是组建于全面抗战初期的一支部队,当时国民党军接受苏联援助,组建了第一支机械化兵团—第5军,军长杜聿明。首战昆仑关战役一举歼灭日军一个联队,初露锋芒。随后参加入缅作战,因为撤退不利,部队付出了巨大代价。

1946年国民党军整编,第5军保留保留军的番号,作为中原地区国民党军的机动兵团,1947年曾一度改变番号为整编第5师,邱清泉任师长。因为长期存在于长江以北,战斗力凶悍,我华东野战军一度放弃了1948年以“几个纵队过长江”的战略计划,集中兵力打击江北之敌。

淮海战役中,整5师恢复第5军番号,熊笑三任军长。在老军长、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率领下加入战场,结果在陈官庄地区陷入华东野战军合围。先是寒冷、饥饿耗尽了战斗力,最后被华东野战军全歼。

中国共产党五大主力部队的番号变化及发展经历

相关内容之前曾经有过专答,本篇重点补充说明一下这五支部队的番号变化过程,以及部队从整编师到整编军、兵团的发展经历,当然也包括时任军事主官和最后的结局,以使军史爱好者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众所周知,所谓“五大主力”的称呼始自1946年初的“整编会议”,抗战期间的战绩略过。

(黄埔四期高吉人,第5军军长)

1、最先覆灭的整编第74师

抗日战争时期是隶属于重庆军委会直辖的“攻击军”,1937年建军时下辖第51和第58两师,1939年第57师调入,遂有“三五部队”之称。抗日劲旅,多次配属第九战区和第六战区作战,历任军长俞济时、王耀武、施中诚,抗战胜利后张灵甫接任军长职务,1946年缩编为整编第74师。

整74师被誉为五大主力之首,装备精良,官兵素质较高,投入苏北和山东战场后,一直是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的大敌。1947年5月在孟良崮战役中被合组之后的华东野战军全歼,张灵甫毙命。两个月后重建,淮海战役期间已恢复番号为第74军,隶属于邱清泉第二兵团,虽仍是主力部队,但战斗力远逊之前,旋再次被歼,番号转拨滇军。

(黄埔四期张灵甫,整74师师长)

2、同时同地覆灭的新一军和新六军

在1946年第一期整编时,这两个军分别在孙立人和廖耀湘的率领下,已经运抵东北参战,因此未及进行整编,继续沿用军级番号,是东北蒋军的两大王牌。1948年春,被同时编入廖耀湘第九兵团,由于廖、孙皆以升职,时任新一军军长潘裕昆(黄埔四期),新六军军长李涛(黄埔六期)。

新一军和新六军是以中国远征军“驻印军”的两个师扩建起来的,孙立人之新38师和廖耀湘之新22师全盘接受了美式装备和训练,是仅有的两个标准“美械师”,战力强劲。但是这两个军在东北被拆得乱七八糟,最终于1948年10月底,在辽沈战役的“辽西围歼战”中,廖耀湘兵团全军覆没于大虎山黑山地区,这两个军当然也灰飞烟灭,潘裕昆脱逃,李涛被俘,部队没有重建。

(黄埔四期潘裕昆 新一军军长)

3、其后不久覆灭的整编第11师

这就是陈诚“土木系”的基本部队第18军,1930年成军,首任军长当然就是陈诚。其后罗卓英、黄维、彭善、方天、罗广文等都担任过军长职务,1943年黄埔四期的胡琏接任军长,较早换装美械,一直是陈诚第六战区的基干部队,1945年初划归王耀武第四方面军作战序列。

1946年缩编为“整编第11师”,继续以胡琏担任师长,隶属于华中剿总指挥,主要作战对象是中原野战军(也跟华野交过手)。1948年初扩编为下辖两个整编师(整3师、整11师)的“整编第十八军”,是为小型兵团番号。同年以整五军为基础组建第十二兵团,司令官黄维,整11师恢复番号为第18军,时任军长杨伯涛。

淮海战役中,第18军于12月在双堆集被歼,杨伯涛被俘。后面兵团番号和军的番号均由胡琏重建,参加了金门战役,但已经不算什么“五大主力”了,战斗力一般般。

(黄埔四期胡琏)

4、最后覆灭的整编第5师(第5军)

该军的发展历程是:军委会直属装甲兵团、扩为第200师、再扩为新编第11军,1938年底重授番号为第5军,是徐庭瑶和杜聿明一手建起来的机械化部队,人称“铁马雄师”。抗日战争末期,杜聿明升任第五集团军总司令,所辖部队中以第5军为主力,时任军长邱清泉。

1946年未参加第一期整编,仍然以第5军的番号参战,属于中原蒋军的机动部队。1947年底正式缩编为“整编第5师”,仍以邱清泉为师长,不久扩建为下辖两个整编师(整11师、整70师)的“整编第五军”,邱清泉为军长,黄埔四期的高吉人为整5师师长。

(黄埔二期邱清泉)

1948年以整编第五军为基干组建第二兵团,杜聿明为司令官(邱清泉代理,后转正),整5师恢复第5军番号。淮海战役期间,在陈官庄被华东野战军包围,1949年初全军覆灭,邱清泉毙命,高吉人因伤被俘,后潜逃。第5军部队其后重建,但是早已军魂不在。

关于“五大主力”原始部队的组建经过,以及在抗战之前、抗战时期的隶属关系和作战经历,前面有过介绍,本篇就不再重复,感兴趣的可以把两篇结合起来查阅。特别说明,第5军是参加了整编的,但是时间略晚,另外,期间存在有整编第五军和整编第十八军的番号,要理清楚。

(黄埔六期廖耀湘 新六军军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