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中如何避免第一指挥员被俘,被杀后,部队失去战斗力?(军队指挥机构设置及指挥者的安全性问题分析)

军队指挥机构设置及指挥者的安全性问题分析

这个问题很模糊,第一指挥员的概念非常广义性,战争的规模不论大小最高指挥员必定是三军统帅,只有他才能下达作战命令,而执行者涉及各层次的指挥员。按照作战指挥机构的设置,仅仅是在战区就有三个层次,或者说是三个梯次,一线指挥员,这些通常是团以下级别,都处于一线,而一线并不代表是前沿阵地。从团到营有一定的距离,团级是重火炮武器的打击阵地,牵引式火炮都和团指挥所处于相同的位置,短程火箭炮的位置也在这一级,但作战时需要前出。团指挥所前面有营级指挥所,团指挥所处于整个一线作战部队的后方,这一梯次上有预备队,侦察、工兵、团级医院、后勤等等部门,其中的警卫力量都很严密,军队中负责指挥所警卫的除了警卫连队,其它的团指挥所位置的部队也兼任。

二线指挥所属于师级,这里处于火炮射程之外,短程弹道导弹射程之内,同样也是短程弹道导弹的阵地距离。军级指挥所属于三线,在短程弹道导弹射程之外。如果是边境作战,师级以上指挥所都在边境线以内,其中军级以上都距离边境比较远。这些地方都是自家领土,外来人很难摸到这个距离,进来也很容易就暴露。还有一个问题,战场上指挥所并不好确定,举个例子,军级指挥所即便是自己人,不到一定层次都不知道具体位置,知道具体位置,哪个房间,哪栋房是指挥员的外来人根本就无法确定。师级指挥所的情况也是如此,指挥所、后勤、各科室、各连队的房屋结构清一色的一样,除非是内部人,否则即便是普通的士兵,基层连队,营级都不知道哪个是指挥员的办公居住地点。另外就是岗哨,进入指挥所的基本条件要提前有约定,谁来都是提前预约好的。

进入指挥所首先要上缴所有的武器装备,这是命令,也是规矩。同时门岗打电话给约你的部门,出来接你,其实就是进行辨认,方可入内。这是最后一道岗,最少三道,层层通报,当然如果你能知道某个机关、连队的番号、领导人是谁、有标志牌、通行证只要亮出来就可以,关键是你有吗?你毕竟不了解内部情况。俗话说得好“是亲三分相”,自己人凭感觉就能判断出来,同样是敌人也容易感觉出来。这还是长相相同的情况下,如果是人种不一样就更没门了。一线团指挥所位置比较靠前,越是危险的地方越安全,防范非常严密,即便是自己人都不能随便进入,要想俘虏指挥员而且还是第一指挥员想都别想,别看每天嚷嚷着什么斩首行动,都是噱头,根本就是不可能的,抓恐怖分子还差不多,军事作战连万分之一的可能性都没有。指挥所的设置根据战场环境和对方武器装备的实力来确定,可以间距小或大,另外一线指挥所都有洞穴,基本每事都不出来,二三线根据对方武器威胁情况选择洞穴还是简易房屋,帐篷,但都有隐蔽场所。

指挥员从班长到将军,凡是上战场的,都采取提前委任制度,例如,班长会指派接替者,如果班长牺牲,被接替者负责指挥,通常是付班长,团长也是这样,并且要指派出团长、副团长、参谋长都没有了的情况下谁来接替指挥,这个是以预案的形式备案下来,目的就是不中断指挥工作。其实越是高级指挥员失去了对战局影响越小,真正有实际影响的是基层。过去经常讲特种部队进行斩首行动训练,现在也不讲了,说实话所谓斩首行动吹牛的味道过于浓重,不切合实际。不用说现在,从历史上到现在,打死指挥员并不奇怪,要想抓俘基本都是全军覆没,否则很难,没有一个第一层面的高级指挥员被抓俘过,过去做不到,现在更是做不到。

至于指挥员没了,并不会影响作战,除了接替者提前预设,还有就是作战计划都是有一个成型的预案,例如,某个部队攻占什么地方,攻占后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基本都是最少二十四小时的预案,期间基本不需要联系,这还是基层单位,而团级最少是一个阶段要达成的作战任务,而师、军级别的战役行动时间更长,即便不指挥也都会安照事先准备好的预案进行。其实指挥员指挥战斗并不时刻都在指挥,任何战斗都需要时间来完成,而指挥员需要做的就是尽最大能力保障战斗能够按照计划推进。指挥员属于动脑筋,动嘴分配任务,手下一堆人在忙活。还有一点要说明白,所谓的第一指挥员通常是指师长、军长、团长什么的,因为他们是军事主官。但真正指挥作战,制定作战计划的并不是他们,而是参谋长,这是制定整个作战计划的领导,也是指挥作战的领导,参谋长要根据第一指挥员的作战构思,经过开集体会议讨论,参谋长带领参谋人员制定作战计划,也叫作战决心图,多少兵力、消耗多少弹药、计划伤亡人数,哪个部队参与、作战时间、达成的目标等等,然后参谋人员通知有关部门再次研究,分配任务,医院要准备床铺等等物资,第一指挥员拍板,什么时间打。

所以通过上面可以看出来,整个作战计划一旦达成,很多层面的指挥员都知道这个作战计划,并按照作战计划去做,而且作战计划并不是第一指挥员一个人制定的,抓住了也改变不了作战计划的完成,另外也抓不住,不能把做梦当成现实。从历史上来看全军覆没的军队不少,而指挥员逃跑的更多,既然全军覆没都不能保障把指挥员抓到,没全军覆没就更别做梦了,说实话,哪个指挥员不把自己隐蔽的安安全全的,又不是傻子,怎么抓呀。

红军干部在长征初期作战中的牺牲与晋升速度

长征初期,红军作战时还是和在苏区反围剿时期一样,每次作战,各级干部都冲在最前线,动辄自己亲自代领冲锋队直接突击,导致红军干部伤亡非常大。这也是红军时期很多干部后来晋升速度特别快的原因,因为前面的干部牺牲得太快,所以后面参军时间不长的战士,经历过几次战斗之后,很快就会成为基层指挥员,班长,排长,连长,营长,这样网上晋升,速度非常快。比如长征初期的营连级干部,大多数都是参军只有三四年。这也是当时红军各级干部普遍比较年轻的原因,二十岁已经算是年龄比较大的了。

长征开始后,尤其是离开中央苏区到湘江之战这段时间,部队减员非常严重,湘江之战中更是损失惨重。在每次遇到困难,或者陷入苦战的时候,需要突击队了,往往都是基层部队中的党员干部冲在前面,而这些人往往也是主要的干部储备人才,但他们却就这样经常冒着敌人的猛烈炮火一顿猛冲,最后牺牲在了冲锋的路上。因此,长征到达贵州之后,中革军委不得不专门发布了一道命令,严厉要求各级指挥员一定要在自己的指挥位置上,不要动不动就自己带队冲锋。中革军委并且特别要求,团长以上的干部,在战斗中,未经上级特别批准,不允许擅自离开指挥位置。

从此之后,团长以上的干部牺牲得概率就比较低了。因为指挥所的位置往往在一线部队的后方,而且会有一些隐蔽措施,敌人不易发现。但这也不是绝对安全,即使如此,也仍然有一些中高级干部会牺牲。而这种干部牺牲,一般都是因为在敌人炮击或者飞机轰炸、扫射的时候,牺牲掉了。比如曾经在抗战初期担任过山东八路军最高党政军负责任的朱瑞,因为是炮兵科班出身,在东北战场上担任炮兵纵队司令员,但在解放战争中,却牺牲了。还有抗战初期八路军以运动战为主的时期,一些团长也在战斗比较残酷的时候,忍不住亲自冲锋,结果牺牲了,比如叶成焕。

不过,对红军、八路军和解放军来说,即便是部队的主官牺牲了,部队并不会马上失去战斗力。这是因为,我军实行双首长制,而且基本上各级部队都配置专职的副职,比如军除了军长之外,还有政委,副军长,副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政治部副主任等,每一级都如此,除了军事主官,还要配备政治主官,以及参谋长,政治部主任等,而且都有专职的副职,这些副职就是备胎,在军事主官不在岗,或者在战争中牺牲的情况下,就可以马上代理指挥。所以,淮海战役中赵刚重回独立团,发现师长李云龙已经去了前线,但是张大彪和邢志国都还在师指挥所,这就是说,这时候是张大彪和邢志国在代替指挥全师。

比如《亮剑》中的人事安排,独立团除了李云龙这个团长之外,还有政委赵刚,副团长邢志国,参谋长张大彪,这些人都是在李云龙不在的时候,可以担任指挥全团责任的人。也就是说,如果李云龙牺牲了,赵刚可以代理指挥,如果赵刚对自己的军事能力没有把握,也可以让副团长邢志国代替指挥,如果上级对赵刚和邢志国都不满意,那么就可以直接命令由张大彪临时代替指挥。总之,即便李云龙被俘或者牺牲了,独立团该干什么还会继续干什么,不会出现严重的混乱,更不会马上就直接溃乱。这是我军一直以来的一大优势。

相比之下,国军这方面的情况就要遭糕得多了。虽然国军各级部队除了正职主官,也配置副职,而且有专门的副职,但副职往往存在感很低,除非有上级命令,或者主官事前特别安排,否则在主官牺牲之后,就会陷入混乱,乃至部队整个溃散。比如井冈山时期,国军围剿井冈山,“黄洋界上炮声隆”,其实只是一个迫击炮,而且只有三发炮弹,但是第一发炮弹就命中敌人指挥部,主官当场被打死,国军整个部队就直接溃散了,也就是“报告敌人宵遁”,红军随后出击掩杀,大获全胜。大多数国军部队都是这个情况,一旦主官意外被俘,或者被杀,部队都会混乱乃至溃散。

因此,有些国军高级将领在自蹈危地之前,会特别安排人代理自己的职务。比如张自忠将军在殉国之前,身边只有两个团,但为了牵制日军攻势,他明知道非常危险,仍然决定亲自带队渡过襄河,去寻找被敌人打散的部队,当时他身边只有一个手枪团,与敌人遭遇之后,撤退时他亲自指挥,最终力战不敌,壮烈殉国。而在他渡河之前,知道此去凶多吉少,所以他给冯治安写了一封信,表明心迹,也等于提前安排,他一旦殉国,就由冯治安代理他的职务。而在徐州会战的滕县之战中,川军41军的王铭章师长则是在部队全部打光之后,壮烈殉国,而没有选择突围逃跑,这就是因为部队已经打完了。

在杜聿明集团被包围在陈官庄、青龙集一带之后,到后期弹尽粮绝,外援无望,邱清泉也对前途感到绝望,因此对参谋长李汉萍说,我如果战死了,部队就由你指挥。李汉萍资历较浅,职位也低,当时只是少将,所以他不敢接受,表示还有资格更老的人更适合。因此,邱清泉又重新安排,他死之后,依次接替指挥整个兵团的人为70军军长高吉人、第五军军长熊笑三,接下来才是李汉萍。这就是因为,高吉人曾经担任第五军200师师长,资格也很老,在当时的第二兵团中,仅次于邱清泉,而熊笑三担任军长的第五军是第二兵团的核心主力,都比李汉萍更适合代理指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