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为什么培育出那么多优秀的军事人才?(黄埔军校: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摇篮)

黄埔军校: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摇篮

近代史上,我想没有哪个军校的影响力可以达到像黄埔军校一样的高度。

黄埔军校可以说是影响了一个国家的命运,代表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从北伐战争起到内战再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战场上的主角基本都是从黄埔军校出来的人。

虽说黄埔军校的学制并不算长,最短的甚至只有半年,但这不影响黄埔军校成为那个时代“将军”的摇篮。在我们解放军中,就有5名元帅、3名大将、8名上将是从黄埔军校毕业的。我记得有这么一句话“一代黄埔人,半部中国近代史。”也许黄埔军校的学制并不长,但对于军人来说纸上谈兵是没有用的,长时间在军校里待着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像素想和大家说的是如何判定一支军队有没有战斗力,还是要看它的军魂,而这个“军魂”来源于他的指挥员,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如果军队的指挥者都没有坚定的信念,秉承爱国、爱民、爱兵的理念,那不用考虑这支军队就是一滩烂泥。

而黄埔军校的意义,便是培养在思想上高度统一真正意义上的军人,而不是那些自私自利且罔顾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军阀。培养一群政治理想和革命信仰高度统一的军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军魂”。

此外,黄埔军校能取得成功,除了培养“军魂”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黄埔军校一直将实战作为检验学员的标准。在保家卫国上黄埔军校师生从不置身事外,而是大小战役都积极参加,表现出了黄埔人为捍卫国家的魄力。两次东征与北伐战场上留下了3000位黄埔师生。

他们应时而生,在战争中实现人生价值,历史永远不会忘记他们,中华人民更会永远铭记他们。

或许他们在他们在黄埔军校中的学习时间很短,又或许有很多人会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所学到的东西肯定很少。但,大家有没有想过,在当时的情况下只能压缩学习的时间把半年当成四年来用这是无法避免的,而且我们从他们后期的发展来看,黄埔军校对于学员的培养不可谓不优秀,也就是说黄埔军校半年的学制是合理的,应时所需。哪怕到了现在,黄埔军校仍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军校,没有之一。

自1937至1945,黄埔军校总培养学员高达二十余万,抗战结束后他们仅剩下一万多人,这是怎样的一个概念,黄埔军校就抗战的奉献值得我们所有人铭记!而我也时不时会去黄埔军校旧址走一走,感念这群为国、为民、为家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

黄埔军校:实践经验和机遇决定了其学生的表现

黄埔军校只是个低级军官速成训练营,特别是你所说的人才济济的前几期,都是才学了几个月的操课和主义,就被拉到战场上去实战,事实上,其学生大部分不过都泯然众人,少数佼佼者都是大浪淘沙后的幸存者,之所以给人留下人才济济的印象,是因为:

1、所谓将才,都是靠在实战中积累经验和熟悉专业,像上过黄埔的我军名将林帅、徐帅等,最早期参加各种起义、游击战,都是被人收拾得找不到北,但他们的悟性和学习能力强于普通人,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这样的人,即使不上黄埔,也照样可以成为名将,比如粟大将、彭帅等;

2、黄埔学生,不过是踩在了巨人的肩膀上。黄埔学生的起飞之战,即北伐战争,靠的还是以军阀部队为主力的第4、7、8军,指挥官都是军阀,纯黄埔生为主的第1军反而在南昌被北洋军打得丢盔弃甲,这里可见初期黄埔生的综合水平一旦放到大兵团作战中,根本不值一提;

3、国军中蒋系独大的现象,给了黄埔生们表现的机会。蒋系为了独霸国军,不断吞并杂牌部队,扩充自己嫡系部队,这些扩充的新部队的军官都只交给黄埔生担任,既然所有高级军官都是黄埔生,自然会让人有一种“好厉害他们真是人才济济的错觉”,但以蒋军在之后的战争中的糟糕表现来看,也可以让人看出这群家伙到底是个什么水平;

综上,可以说黄埔学生们并非人才济济,不过是搭了他们蒋校长的便车,和靠着幸存者偏差,才得以在历史舞台上闪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