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为什么一定要和玛丽莲梦露吃午餐?(赫鲁晓夫与梦露共进晚餐成为历史转折点)
赫鲁晓夫与梦露共进晚餐成为历史转折点
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时提了两个要求,一是逛迪士尼,二是与梦露聚餐。这两样在当时的苏联就是美国的象征,事后梦露自称拯救了世界和平。三年后梦露离世,古巴导弹危机爆发,这都使梦露饭局变得扑朔迷离。
赫鲁晓夫的这次访美,是在美苏关系日益恶化的情况下进行的。首先激化矛盾的是柏林危机,当时苏联要求英美从柏林撤军,但美方表示将不惜一战,双方关系陷入僵化。米高扬的成功访美,使美苏关系得到缓和。
艾森豪威尔趁机向赫鲁晓夫发出访美邀请,之后就发生了众所周知的“厨房辩论”。尼克松以家电向苏联展示了美国的富裕,而赫鲁晓夫也是极力炫耀苏联的富裕生活。这场辩论的结果是,双方同意进行和平竞争。
这些都为赫鲁晓夫访美创造了时机与条件,米高扬在访美期间,美国民众以扔鸡蛋、抬棺材的发生进行抗议。赫鲁晓夫担心自己也会遭到这样的待遇,因此在出访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努力避免可能发生的情况。
当时的美国人并不怎么喜欢赫鲁晓夫,只知道他是喜欢使用皮鞋的领导人。甚至有些州长公开表示,联邦政府不要安排赫鲁晓夫去他们的州。所幸艾森豪威尔还识得大体,决定好好招待赫鲁晓夫,以增强两国互信。
1959年9月15日,赫鲁晓夫的专机降落在安德鲁空军基地,与艾森豪威尔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赫鲁晓夫的的神态完全抢了艾森豪威尔的风头,惊动世界的十三天访问由此拉开帷幕,美方为赫鲁晓夫举行了国宴。
之后双方领导人要在戴维营举行了会谈与便餐,但赫鲁晓夫似乎对这些并不感兴趣,甚至觉得美国的可口可乐还没有苏联的果汁齐水美味。于是,赫鲁晓夫向艾森豪威尔提出了逛迪士尼及与梦露共进晚餐的请求。
对于第一个逛迪士尼的请求被美方拒绝,理由是赫鲁晓夫的安全不好保障。对第二个请求美国没有急于回复,而是让人先与梦露的经纪公司沟通,征求梦露本人的意见。结果让人们很惊喜,梦露爽快的答应了。
当时的梦露根本不知道赫鲁晓夫是谁,因为她从不关系政治。但在听过美国官员的讲解后,她欣然接受邀约。最能打动她的是赫鲁晓夫说过的一句话,那就是在苏联,人们只知道可口可乐和梦露,那是美国的象征。
赫鲁晓夫的这场活动被安排在五天后的好莱坞晚宴上,将有包括政商精英和娱乐明星在内的四百多人参加宴会。兴奋的赫鲁晓夫在第二天来到一个农场,他在参观时抱怨猪太肥而火鸡又太小,顺便抨击一下资本家。
第五天,赫鲁晓夫如约飞赴好莱坞。其实当时还是有很多的打牌明星拒绝了邀请,比如罗纳德·里根等人,他们不但拒绝赴宴,还在极力抗议。美方对此也进行了筛选,就连梦露的丈夫也不能出席,因为他属于左派。
经纪公司只对梦露提了一个要求,就是在晚宴上穿着最紧身、最性感的衣服。好莱坞的明星们首先为赫鲁晓夫一行表演了精彩的节目,但之后的舞台完全被赫鲁晓夫接管,他的表演完全盖过了好莱坞的明星们。
赫鲁晓夫擅长的领域就是演讲,最喜欢脱稿演讲。他开场便介绍了自己的童年,说自己本是人们眼中的乖小孩,但长大后却被人看作大坏蛋。这段话明显是一语双关,既介绍了自己,又抨击指责他的人毫无眼光。
接着他将福克斯电影公司的老板斯库拉斯一顿猛夸,随后便毫无掩饰的表示了自己的不满。赫鲁晓夫说他来访的是个有自由气息的国度,但这个国度却不能满足自己逛迪士尼的小要求,莫非乐园中隐藏了导弹发射架?
赫鲁晓夫继续说,听说那儿不能保证我的安全,请问那里发生了瘟疫吗?或者是被黑帮占领了?你们的警察都能粗野的将公牛抬走,怎么就不能恢复秩序。这时的赫鲁晓夫非常激动,满脸涨得通红,挥动着拳头。
赫鲁晓夫的演讲让在场的人如临大敌,会场是一片死寂的气氛。突然梦露开口说了一句话,她说:“您刚才的话真是很有风趣。”这句话惊醒了赫鲁晓夫,他马上改口与明星们互动,现场气氛瞬间变得轻松起来。
赫鲁晓夫盛情邀请梦露与其他明星一起到苏联做客,平常苏联的风味馅饼和大列巴。最终这场宴会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随后赫鲁晓夫前往戴维营与艾森豪威尔会谈,遗憾的是双方为签署协议,但关系得到缓和。
晚宴的女主角梦露在事后回忆说,她认为自己挽救了世界和平。她经常向人们说起这次晚宴,是她的影响力成功的让赫鲁晓夫打消了核威胁的念头。正因如此,梦露也被人们认为是个热情有余而头脑简单的人。
她在席间不经意的发言,并非是出于什么政治目的,而是随口一说,但却歪打正着。梦露属于那种口无遮拦型的人,她甚至将自己与肯尼迪的谈话都能透露给别人。联邦调查局怀疑这些人中就有苏联的一些政要。
就在被联邦调查局怀疑的一个月后,肯尼迪再没有与梦露来往过。梦露本人也意识到事情的危险性,她也曾向朋友说起自己知道一些危险的秘密。随后,梦露被发现死在公寓中,美国也发现了苏联部署在古巴的导弹。
综上所述,玛丽莲梦露出席的是美方为赫鲁晓夫举行的好莱坞晚宴,并非是两人之间单独的晚宴。梦露之所以会被赫鲁晓夫点名出席,就是因为她的名气。至于后来的一系列事件原因,可能只有当事人才最清楚。
赫鲁晓夫因梦露见面化解访美危机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前苏联领导人。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就是他那粗壮的手臂、嘶哑的声音以及彻底否定前任执政理念的做法。例如:出访美国时提出两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奇怪要求:一是要见梦露,而不是要和梦露吃午餐;二是参观迪斯尼乐园。就是在向世界释放信号,他与斯大林的执政理念不同,而是致力于保持与世界的友好关系。
玛丽莲·梦露,世界最受欢迎的女演员,粉丝遍布全球各地,是当之无愧的性感ICON,但她的命运却是 “卖弄性感”标签下的造化璧人。
虽然二人之前从未谋面,但梦露居然用一句话就化解了赫鲁晓夫的出访危机。为此,感动之余的赫鲁晓夫当即邀请梦露到莫斯科做客,并吃风味馅饼。后来,一些类似的国际间的政治交流也多以“梦露式约会”相称。虽说二人见面未能擦出“火花”,但总算争取到一个短暂“东西方缓和”时期。
赫鲁晓夫上台后,面对美苏的冷战局面,他认为只要苏联主动向美国表示友好,美国当不会拒绝,苏美冷战“坚冰”也将不难打破。
1958年,赫鲁晓夫怀着这样的美好憧憬,接受了美国总统艾森豪尔的访美邀请,而赫鲁晓夫则提出两条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出访要求。
但是,当迪斯尼乐园接到通知后,同样出乎所有人的预料,竟然以“安全为由”果断绝对了赫鲁晓夫的参观要求。如此以来,赫鲁晓夫访美就只剩下与梦露见面的唯一要求了,倘若梦露还要拒绝,赫鲁晓夫将很难下台,后果也将十分严重。
因此,虽说梦露不想和赫鲁晓夫见面,但是所在公司却告诉她:“必需去,为了国家。还要穿着最性感的紧身衣。”无奈之下,梦露只好本着为了国家利益,这才同意和赫鲁晓夫会面。
由此可见,当时的美国国内并不待见赫鲁晓夫访美。那么,当时的美国国内又是如何看待赫鲁晓夫访美的?
当美国民众得知赫鲁晓夫将要访问美国时,许多人表示:“不欢迎!”为此,FBI还曾做过一次民意调查,其中有一条“我要杀死赫鲁晓夫”的选项,选择的民众竟然有2.5万多人。同时,有一种写着“不接待赫鲁晓夫”的便条贴,在国内非常畅销。
或许,因赫鲁晓夫曾公开对美国的克莱斯勒汽车不屑一顾,他表示:“苏联也能做而且做得更好!”同时,他还对百事可乐这种饮料嗤之以鼻,感觉“不堪入口”,还不如莫斯科自动售货机里的果汁汽水。
按理来说,对于美国人的态度,情报系统应该早已告知了赫鲁晓夫,但他为何坚持访美,究竟是奔着梦露去的,还是为了“东西方缓和”的世界大局去的?
作为一个世界强国的最高领导人,为了自己 “东西方缓和”的执政理念访美,绝对是他的主要任务,但并不妨碍他的公私兼顾。
在那个时代,对于美国,有两样东西备受苏联人的喜爱,一是可口可乐,二是玛丽莲·梦露。之所以,赫鲁晓夫那么想要见梦露,应该和他看过梦露出演的电影《热情似火》有关。之后,梦露的形象就深深烙印在了他的心中,这些应该是他想要见梦露的主要源头吧。
1959年,赫鲁晓夫和夫人如愿出访美国,也如愿在中午的宴会上见到了梦露。同时,在首席陪同的还有加里·库珀、 伊丽莎白·泰勒、詹姆斯- 梅森和著名歌手法兰克·辛纳克拉等明星。
宴会环节中,赫鲁晓夫需要上台讲话,但他讲着讲着,却突然话锋一转,言辞犀利嘲讽加州对他“不待见”的接待,就连参观迪斯尼乐园的“小小要求”也得不到满足,“难道乐园里有什么不能让我看的?导弹发射架么?”
闻此,参会的400多名美国人脸色大变,一时会场极度尴尬。
关键时刻,梦露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总理先生刚才的话真的很有意思。”瞬间,火药味十足的会场气氛变得轻松起来。因此,赫鲁晓夫一边向众人表示 “在美国的经历很愉快!”,一边盛邀梦露到莫斯科做客:“您将吃到别处绝对吃不到的俄罗斯风味馅饼。”
虽然,此次赫鲁晓夫访美,双方并末签署任何协议,但长期以来形成的冷战对峙局面已有了化解的迹象。到了1962年8月5日,梦露还未等到赫鲁晓夫兑现邀请,还未能通过再次“约会”实现“拯救世界”的机会,便离奇死亡,至今成谜。同时,美国的U-2 侦察机又发现了苏联部署在古巴的核导弹基地,苏美短暂的“蜜月期”也就此荡然无存。
因此,不难发现,赫鲁晓夫访美之行提出的与梦露见面,自知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这才提出一个备受两国人们共同关注的人物,作为出访的理由。原本,在他的想法中,无论是参观迪斯尼乐园,还是与梦露见面,都是非常小的要求,其实也就是个不是理由的理由,美国也不应该拒绝,而他和前任并不一样的执政风格也能更好体现,这应该才是他访美要求与梦露见面的主要目的吧。
图片来源网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