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只牺牲2万人,为何李秀成却说是“十误”之首?(李秀成认为太平天国的北伐失败是最严重的错误)
观点一
李秀成为什么把北伐列为“十误”之首,我不是很清楚。但我觉得,太平天国偏师北伐是不对的,确实是一次失误。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失败的多,成功的少,秦末、汉末、隋末、唐末、元末以及明末,大多数起义都是失败的,成功案例仅有刘邦和朱元璋两例而已。而从南到北的成功,只有朱元璋一例。
我们先来看朱元璋是怎么成功的。
首先,朱元璋这人很有本事,他麾下的文臣武将也都很有本事,堪称是精英集团。
第二,当时天下大乱,北方有刘福通,西面有陈友谅,东面有张士诚,朱元璋并不需要单独面对元廷。而且当时元廷内部本身也有权力斗争,王保保、李思齐、张良弼、元顺帝、孛罗帖木耳等,内讧严重。
第三,正是由于天下大乱,外部势力也并非是铁板一块,因而朱元璋便可以放心大胆的以南京为中心,向四面辐射发展,先灭陈友谅,再灭张士诚。统一江南后再北伐。
好,我们再来看太平天国当时的情况。
首先,洪秀全集团的整体素质与朱元璋集团完全没法比,从太平天国得罪读书人这一点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第二,太平天国早期,清廷虽然有号令不尊的情况,但大体上是铁板一块。太平军没有浑水摸鱼的机会。也就是没有“高筑墙、缓称王、广积粮”的可能性。
第三,由于没有“装死”的机会,而且太平天国的又得罪了广大读书人,所以时机对太平天国就非常重要了。错过了,成功的主动权就没有了,只能看天意了。
也就是说,对于太平天国来说,推翻满清就是一锤子买卖,时间拖得越久,形势对太平天国就越不利。这和朱元璋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朱元璋还可以再拖几年,估计到时候都用不着他北伐,元廷内部自己就自相残杀了)
所以,太平天国在1853年就不应该在南京建都,而是趁着军事上的强盛期,迅速整体北上中原,在清军没有来得及部署之前,至少先拿下河南,再以河南为跳板,北上北京,打掉满清的权力中心。
只有这么孤注一掷的干,才有一线生机。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太平军主要是两广人,不适应北方气候;太平军是流民,没有根据地就是死路一条,北上也是死。
是的,我承认,诸如此类反对集体北上的理由都有道理。
但是,有一个结果是不能否定的——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最后是不是失败了?
即便没有“天京事变”,没有内讧,太平天国是不是也没有动摇到满清的统治根基?
1856~1860年期间,满清一面打太平军,一面打英法联军,压力比太平军大的多。可满清最终抗下来了。
这说明了什么?是不是就说明,太平军在南方的一切军事行动,并没有动摇到满清的统治根基?满清是不是从始至终,都是在调动全国的力量在镇压太平军?
所以说,太平军作为农民起义军,它最大的失策就是没有第一时间“打碎”满清!
这里我稍微解释一下,农民起义动摇朝廷统治根基的重要性。
作为大一统王朝末年的造反派,成功的前提不是建立一个新世界,而是打碎旧世界,把旧世界打的越碎,就越容易成功。
朱元璋为什么能成功?黄巢、李自成为何能打进京城?是因为他们“打爆”了旧王朝吗?
不是,是因为他们“打碎”了旧王朝!
“打碎”是什么意思?
就拿李自成举例说。他的成功经验就是趁崇祯丧失了抵抗,马不停蹄的向北京打。只有这样干,各路地方的实力派才会真正跟朝廷三心二意——他们希望农民起义军快点打倒朝廷,打完他们好独立。
而反观太平天国,简直傻到家了。旧王朝没有被打碎,洪秀全那干人居然在南京建立了新世界,当上了等人了。这算什么事?
对于地方那些实权派来说,帮满清,自己是臣子,帮洪秀全,自己也是臣子。而且旧秩序没被打碎,他们想独立都不行,只能老老实实的配合朝廷镇压太平军。
在这种利于满清的大背景下,太平天国怎么可能不被镇压?
其实关于推翻满清,太平军名将罗大纲曾经就提出过具体的方案。他说:欲图北,必先定河南;大驾驻河南,军乃渡河;否则,先定南九省,无内顾忧,然后三路出师,一出湘楚,一出汉中,疾趋咸阳,以徐、扬席卷山左,再出山右,会猎燕都。
罗大纲说,要想推翻满清,就要先一口气拿下河南,天王洪秀全亲自坐镇河南,然后全军北渡,一口气赶走满清。如不然,就集中力量先扫清东南九省,再慢慢的北伐,先克山东,再取山西,最后拿下北京。
洪秀全、杨秀清这帮人,不敢孤注一掷的北上河南,却又分兵去北伐,消耗精锐,把西征也耽误了。说这是失误,没有任何毛病。
总结。
①:朱元璋的成功经验不适用于太平天国。
②:农民起义想要成功,打碎旧王朝是必要条件。只要把旧王朝打碎,让皇权和官绅产生分裂,才有成功的可能性。如不然,旧王朝没被打碎,起义军却又建立了新王朝,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集体镇压。
③:打碎旧王朝,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直取统治中枢,让旧的统治秩序瘫痪。太平军想要迅速颠覆满清,就应该顺江而下,掐断大运河,主力进入中原地区,直接压上去,趁满清没来得及反应,轰走皇帝。如不然,就丧失推翻满清的最佳时机。
④:当然了,时机丧失后,还可以自己再创造时机。定都南京,太平军凭借武力优势席卷江南,再行北伐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杨秀清为了消灭异己,居然让林凤祥、李开芳以偏师去北伐,这就明显是失误了。
李秀成为什么把北伐列为“十误”之首,我不是很清楚。但我觉得,太平天国偏师北伐是不对的,确实是一次失误。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失败的多,成功的少,秦末、汉末、隋末、唐末、元末以及明末,大多数起义都是失败的,成功案例仅有刘邦和朱元璋两例而已。而从南到北的成功,只有朱元璋一例。
我们先来看朱元璋是怎么成功的。
首先,朱元璋这人很有本事,他麾下的文臣武将也都很有本事,堪称是精英集团。
第二,当时天下大乱,北方有刘福通,西面有陈友谅,东面有张士诚,朱元璋并不需要单独面对元廷。而且当时元廷内部本身也有权力斗争,王保保、李思齐、张良弼、元顺帝、孛罗帖木耳等,内讧严重。
第三,正是由于天下大乱,外部势力也并非是铁板一块,因而朱元璋便可以放心大胆的以南京为中心,向四面辐射发展,先灭陈友谅,再灭张士诚。统一江南后再北伐。
好,我们再来看太平天国当时的情况。
首先,洪秀全集团的整体素质与朱元璋集团完全没法比,从太平天国得罪读书人这一点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第二,太平天国早期,清廷虽然有号令不尊的情况,但大体上是铁板一块。太平军没有浑水摸鱼的机会。也就是没有“高筑墙、缓称王、广积粮”的可能性。
第三,由于没有“装死”的机会,而且太平天国的又得罪了广大读书人,所以时机对太平天国就非常重要了。错过了,成功的主动权就没有了,只能看天意了。
也就是说,对于太平天国来说,推翻满清就是一锤子买卖,时间拖得越久,形势对太平天国就越不利。这和朱元璋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朱元璋还可以再拖几年,估计到时候都用不着他北伐,元廷内部自己就自相残杀了)
所以,太平天国在1853年就不应该在南京建都,而是趁着军事上的强盛期,迅速整体北上中原,在清军没有来得及部署之前,至少先拿下河南,再以河南为跳板,北上北京,打掉满清的权力中心。
只有这么孤注一掷的干,才有一线生机。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太平军主要是两广人,不适应北方气候;太平军是流民,没有根据地就是死路一条,北上也是死。
是的,我承认,诸如此类反对集体北上的理由都有道理。
但是,有一个结果是不能否定的——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最后是不是失败了?
即便没有“天京事变”,没有内讧,太平天国是不是也没有动摇到满清的统治根基?
1856~1860年期间,满清一面打太平军,一面打英法联军,压力比太平军大的多。可满清最终抗下来了。
这说明了什么?是不是就说明,太平军在南方的一切军事行动,并没有动摇到满清的统治根基?满清是不是从始至终,都是在调动全国的力量在镇压太平军?
所以说,太平军作为农民起义军,它最大的失策就是没有第一时间“打碎”满清!
这里我稍微解释一下,农民起义动摇朝廷统治根基的重要性。
作为大一统王朝末年的造反派,成功的前提不是建立一个新世界,而是打碎旧世界,把旧世界打的越碎,就越容易成功。
朱元璋为什么能成功?黄巢、李自成为何能打进京城?是因为他们“打爆”了旧王朝吗?
不是,是因为他们“打碎”了旧王朝!
“打碎”是什么意思?
就拿李自成举例说。他的成功经验就是趁崇祯丧失了抵抗,马不停蹄的向北京打。只有这样干,各路地方的实力派才会真正跟朝廷三心二意——他们希望农民起义军快点打倒朝廷,打完他们好独立。
而反观太平天国,简直傻到家了。旧王朝没有被打碎,洪秀全那干人居然在南京建立了新世界,当上了等人了。这算什么事?
对于地方那些实权派来说,帮满清,自己是臣子,帮洪秀全,自己也是臣子。而且旧秩序没被打碎,他们想独立都不行,只能老老实实的配合朝廷镇压太平军。
在这种利于满清的大背景下,太平天国怎么可能不被镇压?
其实关于推翻满清,太平军名将罗大纲曾经就提出过具体的方案。他说:欲图北,必先定河南;大驾驻河南,军乃渡河;否则,先定南九省,无内顾忧,然后三路出师,一出湘楚,一出汉中,疾趋咸阳,以徐、扬席卷山左,再出山右,会猎燕都。
罗大纲说,要想推翻满清,就要先一口气拿下河南,天王洪秀全亲自坐镇河南,然后全军北渡,一口气赶走满清。如不然,就集中力量先扫清东南九省,再慢慢的北伐,先克山东,再取山西,最后拿下北京。
洪秀全、杨秀清这帮人,不敢孤注一掷的北上河南,却又分兵去北伐,消耗精锐,把西征也耽误了。说这是失误,没有任何毛病。
总结。
①:朱元璋的成功经验不适用于太平天国。
②:农民起义想要成功,打碎旧王朝是必要条件。只要把旧王朝打碎,让皇权和官绅产生分裂,才有成功的可能性。如不然,旧王朝没被打碎,起义军却又建立了新王朝,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集体镇压。
③:打碎旧王朝,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直取统治中枢,让旧的统治秩序瘫痪。太平军想要迅速颠覆满清,就应该顺江而下,掐断大运河,主力进入中原地区,直接压上去,趁满清没来得及反应,轰走皇帝。如不然,就丧失推翻满清的最佳时机。
④:当然了,时机丧失后,还可以自己再创造时机。定都南京,太平军凭借武力优势席卷江南,再行北伐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杨秀清为了消灭异己,居然让林凤祥、李开芳以偏师去北伐,这就明显是失误了。
李秀成认为太平天国的北伐失败是最严重的错误
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重要的军事将领 。天京事变后,翼王石达开遭到天王洪秀全的猜忌,被迫率军出走,正是因为李秀成、陈玉成等年轻将领挑起了振兴天国的重担,才使风雨飘摇的局势得以好转,也算延迟了一场随时可能发生的塌天之祸。
同治三年(1864年)六月十六日,湘军吉字营用挖地道设地雷的办法轰开了天京(南京)之太平门,天京陷落。
城破后,为发泄仇恨,曾国荃纵兵大掠,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和最野蛮的劫掠。洪秀全苦心经营十几年、极尽富丽奢华的天朝宫殿被抢掠一空后,再被付之一炬。
天京城破时,忠王李秀成率千余忠勇将士,保护幼天王洪天贵福乘乱从太平门缺口冲出城去。出城不久,李秀成和幼天王被乱兵冲散。幼天王走句容、溧水,最后到广德投奔了干王洪仁玕,并与驻扎江西的侍王李世贤会合;李秀成则往东南方向逃去。
走到方山时,李秀成被人认出,遂被村民抓获,送进湘军萧孚泗的营中。囚禁9天后,被曾国藩下令处死。
幼天王洪天贵福在江西石城被赣抚沈葆祯的部将席保田捕获,当年11月在南昌被凌迟处死,年仅16岁。干王洪仁玕也在广德被清军抓获,不久被杀。
李秀成被抓后,曾被曾国藩兄弟威逼利诱,写下了一篇洋洋洒洒四万字的供状。供状详细的叙述了他参加金田起义后的全过程,追忆了太平天国的兴亡得失,也总结了天国失败的经验教训。他在这篇四万字供状的结尾还表示,愿意站出来号召太平军余部缴械投降,再为清廷以及老中堂(曾国藩)效力。
对于李秀成是否真的愿意向清廷投诚,史学界一向有争议,在此不做讨论。李秀成在这份著名的“自述状”中,谈到了太平天国失败的十大原因,是为“天朝十败(误)”。
所谓“天朝十败(误)”,指的是:林凤祥、李开芳北伐惨败;曾立昌北援失败;秦日纲北援半道失利折返;林绍璋率军西征,在湘潭十战十败,几乎全军覆没;天京事变,自相残杀;翼王遭排挤,率数十万精锐赌气出走;天王不信外臣;滥封诸侯王;天王深居后宫,不问政事;立政无章。李秀成将林、李北伐失败放在“天朝十误”之首,按理说北伐虽败,但人员损失并不算十分惨重,这是为什么?
太平军攻占南京(后改天京)后,清廷异常恐慌,急命向荣、琦善为钦差大臣,在天京外围建立“江南大营”、“江北大营”,以牵制、围困定都天京的太平天国。
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定都天京后,为了破解清军的围困,同时开创更大的局面,制定了北取北京、西征皖、赣的军事计划。
史载,咸丰三年(1853年)四月,太平天国军队兵分两路 ,开始了悲壮的北伐与西征。
北伐军约两万人,由英勇善战的悍将林凤祥、李开芳等人率领,从扬州出发,取路北进。临行前,洪、杨对北伐军制定的作战方针是:出兵后直扑北京,不要贪恋攻占的一城一池,以免耽搁时间。
从太平天国北伐军的兵力可以看出,杨秀清等人虽然意识到了北伐的重要性,但重视程度不够,以区区两万人进行千里奔袭,中途要经过好几省,面对人多势众、残酷围剿的清军,究竟有几成胜算?这是一次注定有去无回的军事冒险行动。
1855年3月7日,经一路浴血苦战,好不容易挣扎着打到大运河边的山东高塘、连镇,旋即被剽悍善战的蒙古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的蒙古马队包围,经数十日激战,据守连镇的林凤祥受伤被俘,随即被押到北京凌迟处死,其部下除少数人投降外,大多数投河自尽;据守冯官屯的李开芳部虽只有数百疲乏不堪的将士,但却精诚团结,他们凭借坚固的寨墙,死战不退,多次击退僧格林沁部的凶猛进攻,并重创清军。
僧格林沁恼羞成怒,竟然掘开大清河堤,想用用关羽“水淹七军”的办法来灌淹冯官屯。
这是一招灭绝人性的阴狠战术,挖开大清河堤后,冯官屯一片汪洋,房倒屋塌,粮食、火药、柴草都被浸湿,连生火做饭之地都没有,守军更无一片立锥之地。
坚持到5月中旬,李开芳命将士们打造木筏,想强行突出重围,但都无法成功。
兵陷绝境,李开芳无计可施,只得放下武器,走出冯官屯,向僧格林沁投降。
僧格林沁惊魂未定,他迅速将李开芳等人槛送京师献俘。6月11日,李开芳、黄懿端等8位北伐军将领在北京被清廷凌迟处死。
北伐军的失败,主要是因为天国定都天京不久,力量还不强,却多方出击,无法集中全力攻击清军,且力量尚弱时分兵乃兵家大忌。洪秀全、杨秀清制定的北伐战略没有错,但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只派两万将士出征,力量薄弱,打到山东境内时已成强弩之末,最终彻底断送了北伐军。太平军北伐,不像伐兵,倒更像是一次试探性的伐谋,虽然只损失了不到两万人马(还有曾立昌、许宗扬的北援行动失利,援军几乎全部覆没),但都是身经百战的两广精锐,对太平天国造成的致命影响最后慢慢显现出来,致使其最终只能局促在江、浙、赣、皖等地与清军周旋,再也无力北进以全取天下,也为后来的彻底覆亡埋下了伏笔...... 李秀成在供状中将林、李北伐惨败列为“天朝十误”之首,其严重程度甚至超过“天京内讧”,想来他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发文不易 严禁搬运】
【插图源自网络】
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重要的军事将领 。天京事变后,翼王石达开遭到天王洪秀全的猜忌,被迫率军出走,正是因为李秀成、陈玉成等年轻将领挑起了振兴天国的重担,才使风雨飘摇的局势得以好转,也算延迟了一场随时可能发生的塌天之祸。
同治三年(1864年)六月十六日,湘军吉字营用挖地道设地雷的办法轰开了天京(南京)之太平门,天京陷落。
城破后,为发泄仇恨,曾国荃纵兵大掠,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和最野蛮的劫掠。洪秀全苦心经营十几年、极尽富丽奢华的天朝宫殿被抢掠一空后,再被付之一炬。
天京城破时,忠王李秀成率千余忠勇将士,保护幼天王洪天贵福乘乱从太平门缺口冲出城去。出城不久,李秀成和幼天王被乱兵冲散。幼天王走句容、溧水,最后到广德投奔了干王洪仁玕,并与驻扎江西的侍王李世贤会合;李秀成则往东南方向逃去。
走到方山时,李秀成被人认出,遂被村民抓获,送进湘军萧孚泗的营中。囚禁9天后,被曾国藩下令处死。
幼天王洪天贵福在江西石城被赣抚沈葆祯的部将席保田捕获,当年11月在南昌被凌迟处死,年仅16岁。干王洪仁玕也在广德被清军抓获,不久被杀。
李秀成被抓后,曾被曾国藩兄弟威逼利诱,写下了一篇洋洋洒洒四万字的供状。供状详细的叙述了他参加金田起义后的全过程,追忆了太平天国的兴亡得失,也总结了天国失败的经验教训。他在这篇四万字供状的结尾还表示,愿意站出来号召太平军余部缴械投降,再为清廷以及老中堂(曾国藩)效力。
对于李秀成是否真的愿意向清廷投诚,史学界一向有争议,在此不做讨论。李秀成在这份著名的“自述状”中,谈到了太平天国失败的十大原因,是为“天朝十败(误)”。
所谓“天朝十败(误)”,指的是:林凤祥、李开芳北伐惨败;曾立昌北援失败;秦日纲北援半道失利折返;林绍璋率军西征,在湘潭十战十败,几乎全军覆没;天京事变,自相残杀;翼王遭排挤,率数十万精锐赌气出走;天王不信外臣;滥封诸侯王;天王深居后宫,不问政事;立政无章。李秀成将林、李北伐失败放在“天朝十误”之首,按理说北伐虽败,但人员损失并不算十分惨重,这是为什么?
太平军攻占南京(后改天京)后,清廷异常恐慌,急命向荣、琦善为钦差大臣,在天京外围建立“江南大营”、“江北大营”,以牵制、围困定都天京的太平天国。
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定都天京后,为了破解清军的围困,同时开创更大的局面,制定了北取北京、西征皖、赣的军事计划。
史载,咸丰三年(1853年)四月,太平天国军队兵分两路 ,开始了悲壮的北伐与西征。
北伐军约两万人,由英勇善战的悍将林凤祥、李开芳等人率领,从扬州出发,取路北进。临行前,洪、杨对北伐军制定的作战方针是:出兵后直扑北京,不要贪恋攻占的一城一池,以免耽搁时间。
从太平天国北伐军的兵力可以看出,杨秀清等人虽然意识到了北伐的重要性,但重视程度不够,以区区两万人进行千里奔袭,中途要经过好几省,面对人多势众、残酷围剿的清军,究竟有几成胜算?这是一次注定有去无回的军事冒险行动。
1855年3月7日,经一路浴血苦战,好不容易挣扎着打到大运河边的山东高塘、连镇,旋即被剽悍善战的蒙古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的蒙古马队包围,经数十日激战,据守连镇的林凤祥受伤被俘,随即被押到北京凌迟处死,其部下除少数人投降外,大多数投河自尽;据守冯官屯的李开芳部虽只有数百疲乏不堪的将士,但却精诚团结,他们凭借坚固的寨墙,死战不退,多次击退僧格林沁部的凶猛进攻,并重创清军。
僧格林沁恼羞成怒,竟然掘开大清河堤,想用用关羽“水淹七军”的办法来灌淹冯官屯。
这是一招灭绝人性的阴狠战术,挖开大清河堤后,冯官屯一片汪洋,房倒屋塌,粮食、火药、柴草都被浸湿,连生火做饭之地都没有,守军更无一片立锥之地。
坚持到5月中旬,李开芳命将士们打造木筏,想强行突出重围,但都无法成功。
兵陷绝境,李开芳无计可施,只得放下武器,走出冯官屯,向僧格林沁投降。
僧格林沁惊魂未定,他迅速将李开芳等人槛送京师献俘。6月11日,李开芳、黄懿端等8位北伐军将领在北京被清廷凌迟处死。
北伐军的失败,主要是因为天国定都天京不久,力量还不强,却多方出击,无法集中全力攻击清军,且力量尚弱时分兵乃兵家大忌。洪秀全、杨秀清制定的北伐战略没有错,但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只派两万将士出征,力量薄弱,打到山东境内时已成强弩之末,最终彻底断送了北伐军。太平军北伐,不像伐兵,倒更像是一次试探性的伐谋,虽然只损失了不到两万人马(还有曾立昌、许宗扬的北援行动失利,援军几乎全部覆没),但都是身经百战的两广精锐,对太平天国造成的致命影响最后慢慢显现出来,致使其最终只能局促在江、浙、赣、皖等地与清军周旋,再也无力北进以全取天下,也为后来的彻底覆亡埋下了伏笔...... 李秀成在供状中将林、李北伐惨败列为“天朝十误”之首,其严重程度甚至超过“天京内讧”,想来他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发文不易 严禁搬运】
【插图源自网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