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同为二战国家的日本总是兵力捉襟见肘,而德国却没有?(二战时期的日本并非兵力捉襟见肘,而是国力和海军实力不足)

德国与日本在二战中的战争资源差距巨大,导致日本兵力捉襟见肘。

你的感觉明显是颠乾倒坤了,到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时,集结在倭国四岛的日本陆军第一总军(杉山元)和第二总军(畑俊六)尚有240万兵力,最终一枪未放就缴械了,尚不计南方军、关东军和“中国派遣军”的近300万军队,它怎么就兵力捉襟见肘了?

这也是麦克阿瑟力主保留天皇制度的原因之一,因为最初登陆的20多万美军,面对十倍于已的日军,着实心里没底,只怕失去统一指挥的日军各部会发生暴动情况。当时的陆军省和参谋本部正在解散,裕仁成为美国人控制日本军队的唯一有效工具。

实际上,日本人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失败,并非陆军的彻底战败,最后一任陆相阿南、参谋总长梅津为了筹备所谓“本土决战”,从关东军、中国派遣军和南方军抽回了大批精锐准备玩命。战争的崩溃主要源于日本海军的战败以及联合舰队的覆灭,对一个岛国来说,失去制海权那么这场战争就没得打了。

盘点一下投降前日军的兵力分布便知:关东军80余万面对150万苏军;中国抗日军民牵制着105万关内日军;而在太平洋战场上,75万南方军面对的只是美国陆军的三个集团军和海军陆战队40万人,加一起不足100万美国大兵,本土还盘踞着240万战略预备队,兵力不敷分配了吗?显然不是。

反倒是德国人确实兵力短缺,在1944年冬季,已有300万美英盟军踏上欧洲大陆,东边则是1000万的苏军作战部队,加上后来“反正”的罗马尼亚人、匈牙利人和南斯拉夫人,德军需要对付的敌人,绝不低于1500万人,可是德军还剩多少作战部队呢?

按朱可夫的说法,此时德国军队总兵力为940万人,其中作战部队540万人左右。希特勒把其中的68%约370万人用来对付苏军(670万人一线作战部队),把其中的25%约140万人置于西线抵抗盟军,其它广大的占领区只有30万正规军,剩下的全靠党卫队、警察和伪军在维持。党卫第12装甲师都被称为“娃娃师”了,日本有这样的部队么?

所以无论在东西哪条战线上,德军的野战兵力都不足对手的一半,用兵当然捉襟见肘。希特勒之所以1944年底不顾一切发起“阿登反击战”,就是清楚再拖下去肯定死路一条,他必须豪赌一把,即集中精锐力图首先击破美英盟军,再回过头去全力应付苏军。但是这么干的严重后果在于,他必须为此抽调所有用于东线救火的战略预备队。

结果就是美军在突出部战役中最终顶住了进攻,而缺乏预备队的东方战线反被强大的苏军彻底撕裂,若干重兵集团被歼,德军的两条战线都残破和崩溃了,战败已成定局。到1945年春天,德军的作战兵力已经下降到240余万,面对美苏英900多万野战部队,这个仗已经没得打了,德国兵就算素质再高也总不是三头六臂。

就战争动员能力而言,德国吞并奥地利之后有8000多万人口,动员兵力峰值却达到了1200多万,而日本算上殖民地有1亿300万人口,动员兵力峰值不过700万人,差距还是蛮大的。说明日本的工业水平远远低于德国,武器装备、军用物资、粮秣能力的配套还是跟不上,它也就在亚洲咋唬咋唬。

所以二战轴心国的这两个主要国家德国和日本,共同的特征是缺乏战略资源,然就人力资源来说,日本的自身条件和面对的情况,其实要比德国好得多。如果德国再多上2000多万人口能够继续武装300万部队,崩溃的时间恐怕还会拖延。

美国人动用大杀器攻击日本,一方面是刚刚赶制出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登陆部队人数不占优势,望着列岛上240多万鬼子兵,脑袋确实有点疼。

日本兵力捉襟见肘的原因:工业化水平不足导致国防动员能力不足

首先,日本兵力总是捉襟见肘的首要原因,其实是其工业化水平不足造成的。

二战时期,日本是当时亚洲唯一一个完成工业化的国家,与同期的亚洲各国相比具有压倒性的战争优势。但日本那时的工业化水平也就只能欺负亚洲国家而已,要是跟同期的西方各主流强国相比,那还是差距甚远。

一个国家的扩军规模和速度(即国防动员能力),人口基数只是必要条件之一,还需要依靠自身的工业化水平。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二战时期我国人口有4亿多,可在抗战之初,我国正规军规模还不到200万,而整个二战时期的兵力峰值也才500多万。反观日本,二战时期人口接近8000万,不到我国的五分之一,但却累计动员了900多万人参战。其中,日军的兵力在1942年前后达到峰值,约为700万左右。

尽管,日本的战争动员率比我国高出许多,但还是远没达到西方列强的水平,与美苏德三国相比,差距十分巨大。二战时期,德国本土人口7000多万,略少于日本,但却累计动员了1700万人,兵力峰值更是突破1000万。

而苏军那更是二战中规模最庞大的军队,苏联当时人口是德国的2倍多,累计动员超过3000万人,军队规模基本保持在1000万以上。及至二战末期,苏军兵力达到峰值,大约为1280万人。即便是1941年末才参战的美国,动员能力也是相当惊人。到二战末期,美军兵力规模已经达到1100多万人。

由此可见,日本的国防动员能力显然是远不如美苏德这三大国的。而这种情况,实际上正是由于日本自身工业化水平落后于西方列强所造成的。

纵观二战,西方各主流强国的工业化水平,都明显要高于日本,这使得他们能够以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低的人力成本,产出更多的战争武器和物资,以便尽可能满足扩充军队的战备需求。

虽然,日本当时也有较为完备的军工体系,能自行生产各型火炮、战斗机和坦克,还能集中战争资源建立一支足以与美军一战的庞大舰队。但日本相对落后的工业化水平,造成其后劲乏力,无法与强大的美苏抗衡。

二战时期,美苏德的枪械、火炮、战斗机和坦克,不论产量还是质量上都不是日本所能比的。比方说美军的大量列装的谢尔曼坦克,在欧洲被德军坦克打成了“谢馒头”,但到了太平洋战争对付日军的“豆子”坦克,瞬间成了王者。

日本在侵华战争前期,凭借对我国军队装备的压倒性,能够以弱势兵力一再攻城略地,侵占我国大片领土。但尽管我国军备落后于日本,但毕竟是一个领土广阔、人口众多的大国,能够依托人口基数、领土纵深和顽强的战斗意志,与日军形成拉锯,让其深陷战争的泥潭之中,从而牵制了日军大量的兵力。

与此同时,日本还惹了一个他惹不起的强大对手——美国。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快速投入到战争中来,以极快的速度开始爆兵。在太平洋战争上,美军凭借压倒性的火力优势和后勤补给,极大的消耗了日本的军力。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送给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玉碎”级的惨败,使得日军快速减员。

所以,到二战后期,随着国内战争资源的快速耗竭,以及战场上可怕的减员速度。日军在各条战线上再无力发起有效的攻势,而这也是日军兵力捉襟见肘的主要原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