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死后葬在台北,陵墓多年无人问津,不相识老人为何扫墓三年?
说到上海滩黑帮,人们立马想起阴险、毒辣、残忍这些字眼,岂不知黑帮也是三教九流分等级的。
有的只知道打打杀杀对谁都横眉冷对、残酷无情,像梁山的李逵那样;有的仗义疏财,不欺负弱小,像意大利的黑手党一样,这就是盗亦有道。
以前我们老家有个所谓老大,不仅敢对比他厉害的人出手,也敢对弱小的人出手,不分对象。有一年春节他去岳父家拜年,到村里一个台球厅打球不付钱还骂骂咧咧,最后操家伙打了起来。
这厮从屋里一直打到大街上,凡是劝说的,拉架的都照打不误,连老大爷、老太太都不放过,他过去之后,躺倒一大片。
我们村里还有一个在外面混的,名叫小刚,人长得非常斯文,都知道他在县城开KTV,还有一家规模很大的运输公司,他的名头不仅在当地很响就是在省内外也非常吃香,省内那些滥罚款的人,只要看见标有【小刚的车】的车队,都要礼让三分。
但这个人在家乡从不乱来,对长辈非常客气,对相亲非常豪爽,只要村里谁家办红白事或者家里遭难了,都要过去送钱。谁出门遇事给他打电话,他都要妥善处理。这样的大佬手黑心不黑,杜月笙就是这种人。
杜月笙文质彬彬,不像黄金荣那样冷眉冷眼煞,也不像张潇林那样凶神恶煞。相由心生,杜月笙跟一般黑道上的人不一样。
首先声明,这里没有洗白杜月笙的意思。
杜月笙在黑帮林立的上海滩能够混出模样,被称为"三百年帮会第一人"。他从一个做小买卖的小瘪三混成上海滩呼风唤雨的黑帮大佬;成为涉足娱乐、文化、教育、金融、新闻业的实业大亨;如果他不懂厚黑学、不心狠手辣、不奸诈阴险是不可思议的。
不过杜月笙在为非作歹的时候,确实也做了扶危济困的事。你可以说他居心不良,也可以说他为了收买人心,但毕竟也为下层百姓做了点好事,这是毋庸置疑的。
杜月笙之所以给其它黑帮人物有所不同,跟他的出身有关。
杜月笙四岁的时候就失去父母,尝尽人间冷暖,十四岁就到水果行当学徒,可以说是个地地道道的底层劳动人民。比起那些劣迹斑斑,生性恶毒的李逵们来说,杜月笙入道有一点情有可原。因此他比一般黑帮的人更同情或者说更懂穷苦人,对他们的苦难感同身受。因此,在跟他们打交道的时候,杜月笙有一些发自内心的悲悯。
通过下面一件事,就能证明杜月笙跟其他黑帮人物的与众不同。1931年,上海法租界纺织工人请求涨工资资方不理睬,因而发起大罢工,水电和环卫工也立即响应。
整个法租界断水断电,一片狼藉。
法国人托市长找杜月笙出面要他动用青帮强硬摆平此事,杜月笙一看对方来者不善就婉言拒绝:不行不行,我拿不下。
法国人只好再去求告其它黑帮,但没有杜月笙的首肯谁都不敢插手,法国人只好再次登门求杜月笙,杜月笙装作非常无奈的样子说我试试吧。
过了几天,杜月笙告诉法国人,大家只是要求涨工资,没有违法,我的手下不愿意出头。
杜月笙给管事的法国人打电话:"工人要求工资上涨一倍,你们看着办,不然我也解决不了。"
"他们要求涨多少呢?"
"一倍。"
"这个。。。怕不好说。五成怎么样?"
"不行,至少七成。"杜月笙说。
"那好吧。"法国代表说。其实罢工领袖交给杜月笙的底线是涨工资三成。杜月笙说,你们劳师动众一场,就涨三成,成本也太高了,我给你们多要点。就这样,杜月笙一句话,工人们得到了意外的收获。
杜月笙后来又把罢工领袖召集过来说,资方答应涨七成工资,可是罢工期间的工资他们不管,你们看怎么办?罢工领袖们说,这个结果已经不错了,出乎我们的意料了。但杜月笙说,大家都是出苦力的,上有老下有小,不容易,罢工期间的工资他们不付,我来付。
杜月笙把手一挥,手下拿来了一张三十万的支票。
大家想想,杜月笙又帮工人争取权益,自己又掏腰包贴钱,工人能不念着他的好吗?
杜月笙对手下说,对于到他到府上求告的人,不管是大人物还是还是小老百姓,一律不能拒之门外。而且杜月笙有时间就亲自接待,对他们几乎有求必应,杜月笙挂在嘴边的话就是:"侬的事,吾晓得了!"
杜月笙一生仗义疏财,尽管他的钱不那么干净,但总比那些一毛不拔的人要好得多。几乎买了整个上海滩的交情!
民国前任大总统黎元洪专门为杜月笙写下一副对联:"春申门前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
由于杜月笙情商高,什么人都看得起,所以他在上海滩混得风生水起,连蒋介石都敬重他几分。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蒋介石让杜月笙去台湾,大陆方面也透露出挽留杜月笙的意思,杜月笙两边都不得罪,去了香港。
可是中国有句话叫叶落归根,杜月笙晚年的时候也想回到自己的故乡上海,可是国民党特务拿出一张黄金荣在大陆扫大街的照片,说你要回去也没有好果子吃。杜月笙一想我一大把年纪了,扫大街肯定吃不消,就打消了回去的念头,只能在梦里回到故乡。
杜月笙后来在香港得了重病,不久便去世了,享年63岁。杜月笙的姨太太姚玉兰在杜月笙死后去了台湾,临走带走了杜月笙的骨灰,那是跟自己相濡以沫一辈子的男人,姚玉兰不想让老杜一个人留在香港。
杜月笙的骨灰被葬在台北县的一个风景秀丽的山坡上,坟头向着上海的方向。
人走茶凉,在台湾没有人能记得起杜月笙这个上海滩的风云人物,更没有人到他坟前去看一眼。但却有一个老人默默陪伴杜月笙,为他扫墓。
老人名叫李开明,一个国民党的退伍老兵,老家是江苏的,2006年的一天,李开明老人偶然间路过杜月笙的陵墓。
老人跟杜月笙非亲非故,也未曾谋面,但老人听说过杜月笙。
看到昔日上海滩的大佬已经作古,坟前一片荒草,凄凄惨惨,不由感慨万千、顿生恻隐之心,就把陵墓四周打扫得干干净净,而且一坚持就是三年。
佛教讲究因果,也许是杜月笙曾经的因,换来了今日老人扫墓的果。无论如何都要给守墓的老人点一个大大的赞,祝老人幸福安康,好人好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