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去世前为何送给朱元璋一筐鱼,以致让朱元璋17年后才明白?(刘伯温留下的一筐鱼:朱元璋宽以待人的教训)

刘伯温留下的一筐鱼:朱元璋宽以待人的教训

刘伯温是大明朝开国元勋,是著名的聪明人,号称诸葛亮第二。那么他为什么要在临死前将一筐鱼送给朱元璋呢?难道南京不产鱼吗?显然不是这样。

其实刘伯温早在洪武四年就已经离开了朝堂,他所领衔的浙东党,压根就不是淮西党的对手。淮西党里有精于算计的胡维庸,有老奸巨猾的李善长,关键还有朱元璋本人的庇护。在刘伯温离开朝堂以后,朱元璋对他还是呵护备至,各种监视和查访络绎不绝,尤其是胡维庸盯上了刘伯温,所以不可能让他继续活下去,过了四年时光,刘伯温去世。

他的死也是一个谜团,胡维庸在他临死前曾派御医赐药给他,吃了没多久就死了。至于到底是胡维庸本人的意思,还是朱元璋的意思,这就不得而知了。至少朱元璋对这件事的态度比较消极,看样子他是知情的。

刘伯温这一生确实挺辛苦的,因为他所伺候的这位皇帝,是古往今来非常聪明的皇帝。他不仅军事上战功卓著,在权谋之术上更是厉害得令人发指。刘伯温虽然有才智,却始终免不了文人清高的气质,自然是得不到朱元璋的垂爱。可以说朱元璋对刘伯温是又爱又恨,他就是想要像李善长这种又有才能,又对朱元璋俯首帖耳的人。

一筐鱼送到南京的时候,早就全都挤死了,这是刘伯温的意思。显然他是在告诉朱元璋,施政必须要宽以待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毛病,如果太过严格,那有用处的人无端会被撸下去,这对大明王朝的未来不是一件好事。朱元璋当时没有领会,在杀了那么多人以后,他才幡然醒悟,可惜为时已晚。

朱元璋这个人一生杀伐决断,属于戾气很重的一个人。刘伯温早就观察出了这一点,所以刘伯温希望朱元璋能够对待属下宽容一些,这筐正是因为不够宽容,所以好好的鱼都被挤死了。而朱元璋十七年以后,才幡然醒悟,主要是因为他体会到了另外一层意思。因为当时朱元璋的长子朱标已经去世,这是他最看好的继承人。

他去世以后,皇子中唯有朱棣是跟自己非常相似的,也是一个杀伐决断戾气很重的人。朱元璋回想起刘伯温的那筐鱼,体会到了自己这些年犯下的错,明白了大明江山,必须要有一个宽仁的君主才能延续下去。所以他宁可选择年幼的长孙朱允炆,也没有选择朱棣。这是朱元璋自己的理解,跟刘伯温没什么关系。

朱元璋对自己那些功臣,确实太过分了。当年宋太祖为了让功臣们安度晚年,索性杯酒释兵权,最终大家都开开心心回家当土财主去了。而朱元璋为什么不能学一学宋太祖呢?刘伯温的死其实是朱元璋一手造成的,朱元璋知道这么聪明的人,如果一直留在民间,那对自己的后代来说就是一种无形的压力。

对其他功臣也是一样,比如说李善长,那可是从最开始就跟着朱元璋的老臣,一直忠心耿耿,可惜最后也是被抄家灭族。徐达跟朱元璋出生入死那么多年,还不是被朱元璋用一只鹅给害死了。大家都是筐里的一群鱼,由于筐子实在是太紧了,就算这些鱼都是好鱼,也不可能有一条活得下来。

刘伯温是希望朱元璋能够宽仁,其实没有让他在下一代选择宽仁之君,这是他的误解。不过宽仁始终是不错的,可惜宽仁的前提下,必须要有装得下这么多鱼的大筐才行。既能够让鱼活下去,也能够控制住鱼,可惜朱元璋已经老了,没有机会造就培养这样的鱼筐(继承人)了。

刘伯温的先见之明与朱元璋的犹豫不决

1375年正月里,刘伯温感染了风寒。朱元璋听说了这事后很上心,便让胡惟庸带着御医前去探视。御医给刘伯温把过脉之后就开了个方子,刘伯温照单抓药服下,晚上就开始病情加剧,腹痛不止。

二月,刘伯温带着病痛前去拜见朱元璋,他告诉朱元璋,他怀疑胡惟庸和御医串通好了陷害他,使他喝完药之后更加不适。朱元璋听了有点不高兴,因为胡惟庸是他派去的,御医也是宫里的,刘伯温这么说是啥意思,难不成是自己要害他?

朱元璋见他病重,也没责怪刘伯温,简单宽慰了几句就让他走了。刘伯温见朱元璋是这态度,不免有些心寒。三月,刘伯温连下地走路都费劲了,便向朱元璋请求回老家青田修养。朱元璋不仅同意了,还派人护送他回家。

刘伯温的儿子刘链也回到青田照顾他,虽然药一直喝着,但是并不见好,只能勉强维持着吃点东西。刘伯温知道这次算是栽在胡惟庸手上了,自己肯定活不了多久,便开始给自己的儿子们交代后事。

刘伯温拿出一本天文书,这本书名字不详,据说刘伯温那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后可知五百年的本事,都是从这本书里学来的。刘伯温将这本书交给儿子刘链,告诉他说:等我死后,你将这本书和一筐鱼送到京城交给皇帝,不要再让刘家子孙再学习这本书上的东西了。

刘伯温本来想将自己对于朱元璋的忠告写成奏折,但是他担心胡惟庸从中作梗,便决定以送书和鱼这种委婉的方式来告诉朱元璋,因为他知道朱元璋迟早有一天会明白他的用意。

四月十六日,刘伯温就去世了。刘伯温去世之后,刘链就将一筐鱼和那本书送去了京城,并且亲自交给了朱元璋。朱元璋对刘伯温的死虽然有些震惊和遗憾,但是他并没有将书和鱼放在眼里,鱼被他赐给侍卫,而书则被他扔进了宫里的图书馆。

刘伯温死后十七年,大明朝发生了一件举世震惊的大事:太子朱标去世了。

朱元璋对朱标的期望很大,也给了他很大的压力,现在他去世了,朱元璋很伤心。但是在伤心之余,朱元璋也不得不考虑新的接班人问题。经过各方权衡之后,朱元璋决定让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当皇太孙。

与朱标一样,朱允炆是一个性格温和,为人仁厚的人,朱元璋有些不放心,他担心那些功劳很大的文臣武将成为朱允炆登上皇位的绊脚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朱元璋下了狠心。

朱元璋将那些不听话文臣武将全部杀掉,这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蓝玉案”。蓝玉桀骜不驯,目中无主,而且还有谋反的嫌疑,朱元璋对他毫不客气,将其剥皮实草、灭三族,被牵连的人达到一万五千人。

朱元璋认为这一切都是为了朱允炆好,可是在朱允炆眼里,他觉得朱元璋杀人太多。有一天,朱允炆跟朱元璋说:以后能不能不要杀人了。朱元璋一楞,对朱元璋说:你难道不明白我的良苦用心吗?朱允炆说:我明白。可是您大封诸王,让他们佣兵守卫全国,如果武将造反诸王可以平叛,可是诸王造反我又能如何呢?

朱元璋听了朱允炆的话,竟然无言以对,因为他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的儿子们会造反。朱元璋突然想起刘伯温,当年刘伯温反对他大封诸王,也曾暗示过他分封诸王的弊端,可是那个时候他没听进去。

朱元璋又想起刘伯温死前给他送的一筐鱼和一本书,他连忙让人讲那本书找出来,一看才发现,原来刘伯温确实是个有先见之明的人。而那框死鱼不正是寓意着朱元璋杀的人吗?没有了鱼,朱元璋这个养鱼人还不得饿死。

现在她杀光了能够维护国家安稳的能臣干吏,而自己的儿子们都被自己放归森林,成为了拥有领地的老虎。自己在,他们还能安分守己,自食其力;自己若不在,他们相互厮杀事小,威胁朱允炆皇位事大。

想着想着,朱元璋觉得朱允炆一语惊醒梦中人。但是现在的情况是,鱼已经死了,难道还要把老虎也杀完吗?朱元璋觉得当然是不可能的了。

刘伯温对朱元璋自然是有气的,因为朱元璋没有给他主持公道,这也直接导致刘伯温死前没有对他直言相告,而是卖了个圈子将自己要说的告诉朱元璋。而朱元璋也没有及时领悟,等到十七年后才发现事情的真相。

但是朱元璋也很气刘伯温,为什么每次涉及到敏感话题,刘伯温都不直言相告,而是给他兜圈子。看来这个刘伯温虽然是个有才学的人,但是自己还是没有看错他,他能洞悉到别人,却唯独算不到自己,想想看也不过如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