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伟大的诗人?(明代文人高启被施以腰斩酷刑,写下"三惨"字,惨绝人寰)

明代文人高启被施以腰斩酷刑,写下"三惨"字,惨绝人寰

高启是明代著名的文人,与张羽、徐贲、杨基被誉为"吴中四杰";与刘伯温、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与王行等号曰"北郭十友",清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说高启"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他的《咏梅》诗别具一格,尤其"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更是脍炙人口,久唱不衰。

毛泽东曾和臧克家说:"曾经以为明代无好诗,《明诗综》没有看头,但其中李攀龙、高启的诗却妙",他甚至赞高启为"明代最伟大的诗人"。然而,就是这位伟大的诗人,却被施以腰斩酷刑,身体截成八段。刑场上,高启用半截身子的力量,手蘸鲜血,写下三个醒目的"惨"字,真是惨不忍睹,惨绝人寰,死时年仅39岁。

轶史说人死了喝彭婆汤,孟婆是谁?他的前世是?小程序

一个文弱书生,犯了什么弥天大罪,竟然遭此毒手呢?

高启生于元末,长于明初,因为才名远播,也曾出仕,做过明朝官吏。但他不满于明初政治现状,尤其不满朱元璋的"滥杀",遂采取了不合作的态度,辞官隐居,不肯接受朱皇帝户部右侍郎之职,遂埋下祸根。后来朱元璋在高启的《郡治上梁文》中找到了"龙盘虎踞"之句,便大开杀戒,用极刑收拾了这位"傲慢"者。

朱元璋嗜杀成瘾,他对那些帮他打天下的功臣都未心慈手软,怎能对这些不听话文人网开一面呢?因为高启的不给面子,因为高启诗文中"含沙射影"的"讥讽",当然这"含沙射影"、这"讥讽"都是朱元璋自己揣摩、炮制的。

《牧牛词》

尔牛角弯环,我牛尾秃速。

共拈短笛与长鞭,南陇东冈去相逐。

日斜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唯我知;

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

长年牧牛百不忧,但恐输租卖我牛。

这是一首乐府诗,非华赡清丽之作,乃平实深沉之篇。它借牧童的口吻展开,通过放牛的孩子们的调笑交流,表达了他们与牛相依相榜的关系。你听,他们说:你家的牛角弯弯的,我家的牛尾秃秃的;你看,他们吹着笛子,摇着长鞭,在田头地角赶着牛吃草。他们深知牛的劳苦与饥饿,远处没有好草,别让牛跑得太累,别让牛吃不饱。他们放牛时,要么骑在牛背上唱歌,要么坐在牛身边休息,晚上回去,还要贴着牛身睡觉。牛是农家的重要牲畜,孩子们爱牛、亲牛,与牛有着深厚的感情。高启出身寒门,他曾"我本东皋民,少年习耕畜",他对农户生活很熟悉,所以写得真实可信,情趣盎然。

写到此,牧童与牛的感情似乎写尽了,而在结尾处,高启笔锋陡转,让诗的主题瞬间深化。

孩子们说,整天放牛没有什么忧虑,就害怕把牛卖掉去交租。繁重的苛捐杂税,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阴影,含蓄点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不满,鞭挞了封建剥削的残酷性,表达了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

此诗共十句,前八句写牧牛之乐,后两句写牧牛之忧;前八句欲抑先扬,后两句先扬后抑,牧童与牛相得之乐趣,更反衬牧童深切之忧虑。全诗明白如话,不说教,不空洞,以小见大,结尾画龙点睛,引人深思,足见其艺术构思的新颖。

在明初大兴文字狱之时,高启曾在文中有"不为五斗米折腰"一句,已让朱元璋大大不满,这回又"但恐输租卖我牛",更让朱元璋为高启记上了重重一笔,然后借着"龙盘虎踞"一事,老账新账,秋后算账,一代才子高启就这样惨遭杀害。

观点二

被毛主席称赞为“明朝最伟大的诗人”,在清学者赵翼的《瓯北诗话》中也得“明开国诗人第一”的赞誉。获此殊荣的诗人,就是元末明初著名诗人——高启。

高启是江苏苏州人,在文学史上与刘基、宋濂并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为明初四杰。高启在文学史上地位很高,但其本人结局却十分惨烈,受腰斩而亡,享年三十八岁。

高启之所以被判腰斩,与另两位历史名人有关,分别是明太祖朱元璋和元末著名起义首领张士诚。

元朝末年,统治腐败,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越演越烈,各地农民纷纷揭竿起义。几支势力庞大起义军之一的张士诚,率部在吴地称王。当时任淮南行省参知政事的饶介礼贤下士,招揽人才。听说高启才名,多次邀请,请为上宾,高启因此成为饶介幕僚,时年十六岁。

官场黑暗,高启不喜欢,于是在二十三岁的时候,随便找了个借口离开,此后隐居在青丘一带。明太祖朱元璋建明统一天下后,于洪武三年请他出为户部右侍郎。

因为早先就曾入过仕途,不愿入朝为官,所以高启坚辞不受。朱元璋没有强求,赐金放其归还。但事实上,当时的朱元璋对高启已经十分不喜。加之他本身就是个多疑的性子,怀疑高启作诗嘲讽他,因此对高启记恨。

事实上当时高启写的《题宫女图》:“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只是写元顺帝宫闱隐私的闲散之作,与朱元璋并无关系。但是朱元璋却对号入座,认为高启借古讽今挖苦自己,而这也成为日后高启惨烈结局的重要原因之一。

洪武五年,时任苏州知府的魏观刚刚到任,就着手修建新的知府治所。新修的办公大楼,选址在张士诚宫殿遗址上。

大楼修建好之后,依照当时的规矩,要作一篇“上梁文”。这和当时古代平常人家盖好房子,上最重要的大梁时摆猪头祭神,点炮竹驱鬼是一个道理。

高启文采出色,才华高绝,举世皆知。正好当时他又隐居于青丘,于是魏观就专门请来高启作上梁文。此事不是大事,高启便答应了,写了一篇《郡治上梁文》。就是这么一篇“上梁文”,最终将高启送上了刑场。

魏观将办公大楼修建在张士诚的宫殿上,朱元璋得知之后十分不高兴,认为魏观居心叵测,最后将魏观杀死了。高启因为此事受到牵连,也被问罪。

在高启所作上梁文之中,有“龙盘虎踞”字眼,直接点燃了朱元璋的怒火。朱元璋认为“龙盘虎踞”是帝王居所,而高启却将张士诚宫殿遗址形容为“龙盘虎踞”,其心可诛。张士诚是朱元璋争天下时的大对头,“龙盘虎踞”四个字,自然犯了朱元璋大忌,最后被判腰斩。

《明史·高启本传》记:“启尝赋诗,有所讽刺,帝之未发也。”从这儿可以知道,《郡治上梁文》中的“龙盘虎踞”四个字,只是一个导火索。朱元璋对高启的不满,早就有了,一天天累级,到上梁文时达到顶点,从而爆发。

因为四个字,而丢了性命。不管在哪个时代,文人的日子也不好过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