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给蓝玉20万兵马,并与胡惟庸、李善长一起反朱元璋,能成功吗?(明朝第二代名将蓝玉、李善长和胡惟庸是否有能力与朱元璋一战?胜算如何分配?)

明朝第二代名将蓝玉、李善长和胡惟庸是否有能力与朱元璋一战?胜算如何分配?

嗯,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蓝玉究竟有没有这个胆量?朱元璋是否能扛得住这波造反?双方的胜算究竟是怎么分的?

可以说,蓝玉是明朝第二代名将,而李善长则是明朝开国第一批重臣,至于胡惟庸既没有战功也没有啥大本事,就像个忽悠似的,大致能算个精神领袖外加摇旗助威选手。如此一来,这个阵容大致上说得过去,那么是否能与老朱有一战之力呢?

如果此事成立,那么蓝玉将会率领着二十万兵马,在李善长的运筹帷幄之下对老朱发动攻击,此时的胡惟庸则需要招兵买马、四处宣传,成为一个优秀的精神领袖,负责造反相关事宜的宣传。如此一来,这个阵势是比较强大的,而胡惟庸也一定会找到一个合理的理由进行造反,并且要适应广大人民群众的诉求和广大功臣良将的诉求——比如说,他反抗的口号就是“老朱不仁不义,坑害兄弟,与其被他杀死,倒不如跟着我们一起吃香的喝辣的!”虽然口号有点长,但是很在理不是

于是乎,那些担惊受怕多年的明朝功臣们,一定会有人开始动摇。与其提心吊胆的活还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呢!所以一定会有一批人选择跟随胡惟庸,试图换个老板换个命运,至少不能再像跟着老朱混那样“打天下的时候都是好兄弟,天下打完了成了老朱家千秋万代的绊脚石!”在胡惟庸的振臂高呼下,或许会有部分明朝的开国功臣选择倒戈,而兵力上也一定会有所补充,此时的“造反军”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并且兵力上也提升了不少

至于作战计划方面,胡惟庸估计是无权过问了,无论是行军还是后勤,李善长发挥老本行,自然抓的没问题。而作战策略方面,蓝玉已经在北伐中成长颇多,且徐达又是他的师傅,自然是手到擒来。就这样,蓝李胡联军开始浩浩荡荡的出门,准备干翻老朱

先点将吧!此时的明朝,大部分名将已经凋谢或者被迫凋谢,基本上是没啥人可以用了!这就是现状,毕竟老朱亲手干掉了一批,还有一批或者病死或者老死,至于那些还没死的年龄也都不小了,怎么能上阵杀敌呢?所以说,点将方面老朱一定会犯难,但是很快就会有人站出来——而且,非常强

比如老朱家的几个儿子!此时的朱棣还是燕王,而宁王朱权也是当打之年。俗话说的好,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老朱有了难,文质彬彬的朱标虽然帮不上什么忙,但是远在北方的两个儿子可是能打的啊!所以说先锋也好、统帅也罢,老朱随手拉这两个儿子出来,就没啥大问题!与此同时,沐英尚在,汤和也并未老的走不动道,还有那个被自己软禁了大半辈子的坏侄子朱文正,也是一顶一的高手!就算是这些人都不用,明朝还有一张超级王牌,那就是朱元璋本人!

既然统帅不成问题了,那兵力自然也不是问题,毕竟蓝玉等人是造反,手中的亲信兵马也就那个数,但是此时全国的兵马可都是老朱一个人的,随随便就能搞出来几十万精兵,只要统帅得当,战斗力肯定是没的说。至于粮草,那更别提了,国库是用来干嘛的,各地的粮仓是用来作甚的,不就是为了这一刻么!来吧,我方兵马集结完毕,搞事儿就行了!

作为乞丐出身的朱元璋,是真正意义上的布衣皇帝,跟刘邦、刘备等人还不一样,毕竟刘邦还是个国家公务员,而刘备好歹往上数个十来辈大致算个皇亲国戚;只有老朱,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祖上八辈子贫农,是一点文化都没有。但就是这么一个人,从元末纷争的乱世之中走出来,一步步成长,最终打下整个天下,无论是带兵作战的能力还是运筹帷幄的能力,都属于顶尖水平。所以,朱元璋能打的了天下,也守得住!

且不说老朱的个人水平问题,但从当时的环境来看,蓝玉等人的造反也不具备任何成功的可能性。虽然他们想以老朱残暴为由,吸引那些功臣们奋力一搏,但是毕竟功臣就那么多,还有不少老百姓、皇族、以及立志为大明朝建立添砖添瓦的人,这批人将坚定的站在老朱身边。而且自古以来造反成功的无非是乱世、暴君这两个因素,老朱虽然对功臣杀戮无度,但对百姓还是很好的,得不到群众基础的造反派,肯定会面临失败

一如后来的靖难之役,朱棣打了多久、努力了多久、筹备了多久,才最终侥幸打败朱允炆。若不是朱允炆实在太弱,手里没有像样的大将,或者说他错误的使用,最终导致战略性的失败,从而葬送一手好牌。老朱会像朱允炆这般无能吗?所以说,纵使蓝玉是当时最后的名将,纵使李善长是运筹帷幄的一把好手,纵使胡惟庸忽悠能力震天响,我想但凡是一个理智的人,都不会奋而造反,毕竟成本太大了——被老朱阴了就阴了,至少家人尚在,至少荣誉尚在,这要是造反,可是诛九族的!

所以,对于蓝玉等人来说,造反还真的是死路一条啊!或许他们这些人,也曾想过“与其被老朱最后整死,倒不如造反求个活路。可是他们也一定预演过,如果造反,将会怎样被老朱砍瓜切菜般收拾!横竖都是个死,倒不如留个好名声呢!”

所以,无论他们是否有这种想法,都没有选择造反。但最后蓝玉、李善长、胡惟庸三人,却都是以造反之罪论处,没能善终

根据以上内容,生成一个准确的标题可能是:胡惟庸与蓝玉谋反:明朝初期叛乱局势及朱元璋的平叛手段分析

这样的情况下,叛军主要根据地是贵州。谋反叛乱后,有三个方向走势。

一,直接领军向湖南湖北进军,占据粮草根据地。

二,向川蜀进军。因为蓝玉刚征伐西藏胜利,可以借胜利威望,不需要太多力气,就可以占据川蜀、西藏,再图秦川等关中地区,使形式成为,北有北元朝廷,西有叛军集团,南面还有云南蒙元残部。

三、直接挥师返京,但估计半路就有可能军队内乱。毕竟没有好的借口。还不如说是军队把他们几个绑了送到南京都城。

第一个理由

当时明军中,蓝玉只是统帅,内部亲明的部队肯定有的,所以需要先占据贵州,肃清内部,同时向北元“投降”,获得政治上的利益。与关中蒙古军和云南蒙古军一起三路攻打东南方向的明政府。

关中地区的川陕蒙古都万户府(此时应该已经龟缩到青海一线了)出击陕西、山西等地,叛军攻打湖南湖北等地,云南蒙古都万户府进攻广西广东。

第二个理由,

进行军内保密和欺骗,说是刚征讨的西藏和川蜀叛乱,回军进入川蜀,以川蜀为根据地,结好北元,与川陕蒙古都万户府,云南蒙古都万户一起构建防御体系,再图西藏、汉中等地。形成割据势力。

第三个原因

很多人以为,锦衣卫是在明朝建立的时候建立的。其实锦衣卫的前身叫做拱卫司,又称称"亲军都尉府"。战争年代时,它的职能就是军政搜集情报机构,同时还有监军的职能。

因此蓝玉和胡惟庸要想控制好军队,第一时间必须要处理掉这些情报科和宪兵队。这样的做法,肯定会引起军队内部的混乱。

千万不要用宋朝时期和明末时期,文官高于武官的想法,在明朝初期,文官的地位连个老农都比不上。所以想用胡惟庸带去的文官们去说服大兵,肯定是有理说不清。

这是假设的蓝玉和胡惟庸叛乱背景。

现在说下朱元璋平叛手段。

一,关押那20万军队中的中层军官的家眷。直接处死高级军官的家眷,传檄天下……先让叛军内乱。

二、将淮河一线叛军可能的进攻路线上,坚壁清野。北宋时期,黄河决堤多次,尤其是最后一次北宋奸相杜充掘黄河,才导致后来元朝因为治理黄河而爆发叛乱。所以淮河一带,元末明初其实人口比较少,只需要坚壁清野,使得叛军缺乏粮草补给。

三、命徐达(1385年才去世)和朱标太子(1392年去世)北上北平,统领曾经的开平王常遇春的部将(蓝玉曾经是常遇春部下),并让朱棣成为副帅,由朱标坐镇北平,管辖辽地,山西和内蒙地区,谨防北元反扑,同时徐达和朱棣率领朵颜三卫和燕军、开平王部组成的大军,从山西进入陕西关中平原,然后进入川蜀地区,围剿贵州叛军。

命沐英率领湖南湖北军团,直接攻击贵州叛军,(此时的沐英所领军团,粮草最多,因为是为了消灭云南蒙元余孽而准备的)

命广西军团出兵攻打云南蒙元残党,牵制住蒙古云南都万户府。

四、清查淮西文官集团,提拔江浙文官集团。同时命亲军都尉府从军情局转变成中情局,逮捕一切与蓝玉、胡惟庸、李善长亲密之人。

五、逼迫叛军进入川蜀等地,此时的川蜀并非现在的鱼米之乡,除了盆地易种粮食之外,元末时期,明玉珍义军,早就将川蜀等地梳了一遍了,后来1371年,明军与明玉珍的大夏军混战川蜀。根据1373年明朝户部统计,四川民户总共八万四千余户,其中二万三千余户被大夏官员占为庄户。

所以蓝玉和胡惟庸若是真的对上眼,一起搞基的话,估计也没能起到太大波澜,蒙元时期,华中华北地区是旧金国区域,所以被蒙古人蹂躏得特惨。而陕西区域的西夏国也不用多说了。反而是灭南宋时,蒙元政府并没有对南宋进行大破坏行为。

特别是蒙元时期,主要税收来源是从商业中获取的,而农税都是承包给底下人,比如北方是色目人为主,而南宋地区都是给南宋士族承包下来的(儒家其实在蒙元时过得最爽了,不需要缴纳税收,还能承包税务,占地占田,强迫农户成为投下私属或怯玲口,还能把锅甩给中央政权,其实他们才是真正的皇帝)。

因此胡惟庸真想搞事,最大的可能就是怂恿南方士族一起叛乱,推翻朱元璋这个泥腿子,毕竟朱元璋最恨的就是士族了,比恨蒙古人还仇视士族。

只要南方士族一起谋反,那么还有可能有割据一方的可能存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