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孙策周瑜不英年早逝,这对黄金搭档能否抗衡曹操或一统中国?(孙策早逝,演绎了历史的巨变)

孙策早逝,演绎了历史的巨变

如果孙策不出意外的话,后期就是袁刘孙争霸了,而不是曹刘孙,这是事实。

三国中孙权能有这么大的基业可以说完全是孙策的功劳,这份功劳就是孙坚都达不到,因为正是孙策带领一众骨干占领了江东,此后在江东过着称王称霸的日子,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说是全靠孙策的努力,孙权和孙坚都没帮上什么忙。

可惜的是如此一位英雄人物竟然英年早逝,如果孙策没有被刺的话那么很有可能历史就被改写了,阻止曹操一统三国肯定不会是问题,甚至可能直接消灭曹操这个势力,为什么这么说呢,且看分析:

我们就以对曹操影响最大的官渡之战来讲解,为什么说官渡之战对曹操影响大呢,因为曹操正是在战胜袁绍后才开始统一北方,如果在官渡之战中曹操败了,那么袁绍必然是不会让这样的人继续活命的。

为什么曹操能用极少的兵力在官渡战胜袁绍呢?因为曹操坚持住了,没错,就是坚持住了,在刚开始的时候曹操整体兵力都是不如袁绍的,但就是因为坚持从而发现了袁绍的破绽,再加上许攸的临时反水,这才让曹操最终战胜袁绍成就北方霸主的地位。

而曹操为何能在袁绍大军压境的情况下还能死死守住呢?就是因为自己不用担心自己的大本营许昌,这样可以一心一意的在前线作战,袁绍想要绕过曹军直取许昌几乎是可能的。

但是如果孙策这时候没有发生意外的话官渡之战必定会发生改变,因为孙策绝对会直取成都,有孙策这一个隐患存在曹操必然不会坚持太长时间,而曹操一旦退了那么袁绍肯定会大举进攻,这样曹操必败。

为什么这么肯定呢,因为在孙策发生意外和官渡之战前就宣布跟曹操不死不休,甚至扬言一旦有机会就会直取许昌,在这样的情况下曹操怎么会放心呢?而袁绍又怎会容忍曹操的狼子野心,在两面受敌的情况下曹操必然落败。

这时候有朋友肯定会觉得,在官渡之战的时候虽然孙策已死,但孙权接管了江东的基业,兵马仍在为何不会偷袭许昌?这里就要说到个人性格了,纵观三国,孙权有几次是选择主动出击的?这样的人物性格怎么会冒险偷袭曹操?

所以也只有孙策在的时候才会有这么大胆的想法,但是可惜的是孙策英年早逝,如果孙策没有发生意外的话,三国的历史必定会改写,后期的争霸可能会变成袁刘孙。

为什么一定有刘备一席之地呢?因为刘备可以说是步步为营,一步走错全盘皆输,所以无论对手是谁都不会影响其发挥,反而如果对手是袁绍的话,我想刘备在这乱世中或许会更加的如鱼得水。

不过历史就是这样,可以说都是偶然,也可以说都是必然,这也是历史的魅力所在,关注我,看更多历史故事。

(网络配图,侵权删除)

孙策和周瑜的英年早逝对三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孙策是东吴的小霸王,瞬间可以夹死一将,喝死一将,自此江湖人称“小霸王”如果没有早逝,天下格局可能就会改变。

在三国时期的人物中,孙策英年早逝,因此人们对孙策的印象可能不如对刘备曹操那样深刻。孙策也的确算得上三国时候的枭雄,他的一生只有短短的二十六年,参与战争的时间就有十几年,可以说战场就像他的家一样,而且也因为他的勇猛。才被人们成为小霸王,也让他成就了东吴的霸业。

他的父亲孙坚,也是一个勇猛异常,特别能打,但是难免有些刚愎自用,当初董卓因为躲避诸侯的讨伐,早早的撤出了洛阳。而孙坚就是第一个攻入洛阳的人,并且得到了汉朝的传国玉玺,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孙坚手中的玉玺也成了烫手山芋,无时无刻不被天下人的觊觎。在脱离十八路诸侯返回江东途中,被刘表部将黄祖伏击,乱箭穿身而死。

孙策在其父孙坚阵亡后一直想着为父报仇,他知道袁术也觊觎玉玺,所以在孙坚旧将黄盖,程普,韩当的帮助下用玉玺在袁术处借得三千兵马,获得了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可以说孙策在死前就已经给孙权留下了足够的家底,在孙策十四岁就和周瑜成了好兄弟,孙策来到东吴后,周瑜也追随他到了这里,周瑜的一生也都奉献给了东吴。除了周瑜,张昭也是一个难得的人物,孙策在死前就给孙权留了一句话,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可见这两人的重要性。所以如果孙策不死的话,凭借着这两个人的辅佐加上自己的勇猛,三国的历史可能也会变化。

前面刚说到周瑜对于东吴的重要性,我认为如果周瑜不死,可能就没有了三分天下,而是魏吴平分天下。

袁术部驱逐官员、屠杀豪强的举措使孙策难以获得江东大族的支持。周瑜建议孙策笼络淮泗人士,借此构建立足江东的政治班底。

淮泗文官提出建立“齐桓晋文事业”的政治纲领,帮助孙策切割了与伪帝袁术的关系、缓和了与江东豪强的矛盾、重建了与中央朝廷的联系。面对曹操“尊奉天子讨伐不臣”的大义,淮泗文官则束手无策、一致主张投降。

隆中诸葛亮为刘备提出了详细而具体的军事规划,唯独没有涉及政治方面。刘备空有宗亲身份却无法利用,反而面临朝廷讨伐的尴尬处境。周瑜“除贼去秽”的主张让刘备对抗曹操变得“名正言顺”。

赤壁之战有两点关键因素经常被忽略。第一,战争是周瑜主动挑起的,曹操暂时没有在隆冬季节进军江东的打算。第二,战争发生在荆州境内而不是江东境内。

之所以要把战火烧向荆州,是因为江东内部也面临着山越叛乱、豪强观望等问题。荆州不战而降,整个天下震动,益州刘璋两次向曹操示好,江东士族也认为曹操必将统一天下。周瑜必须速战速决、必须以大胜来压服反对势力。

荆楚与吴越在地缘上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两者无法并存、必须整合在一起。周瑜对此看得非常清楚,所以对孙刘联盟并不积极。面对刘备的犒军,周瑜毫不领情、断然拒绝。

赤壁之战后,南郡大部、长沙郡北部、江夏郡南部被周瑜攻取,东吴控制了荆州长江沿线的所有要点。孙权曾在江夏几次屠城,荆州士民对东吴的统治非常抗拒。刘备在荆州深得人心,不愿投降的刘表旧部都归顺了他。刘备占据的地盘面积最广,却没有发展空间的,不仅没有进入长江的水道,连四周也都是崇山峻岭。

为稳固东吴统治、为避免矛盾激化,周瑜将长江南岸油江口附近的土地让给刘备、使他获得进入长江的水道。刘备改油江口为公安、设为自身的治所。为打通西进和北上的道路,刘备又要求获得整个南郡。

刘备的野心让周瑜更加警惕。为遏制刘备、为实现江东帝业,周瑜提出了“取益州、并张鲁、连马超”的战略规划。

这一规划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对孙权来说,“匡扶汉室、除贼去秽”只是一面旗帜,可以随时抛弃。攻占益州和孙策夺取扬州一样没有任何心理负担,也不用像刘备那样面临夺取同宗基业的道义困境。最重要的是,益州土客矛盾严重、刘璋无力化解和压制,东吴可以从中牟利。至于张鲁,他并没有过人能力,能割据汉中完全是益州无暇顾及、关中形式混乱。以马超为首的凉州诸将与曹操面和心不和,矛盾激化是迟早的事。有凉州诸将牵制曹操主力,东吴夺取益州和汉中的可能性更大。

如果这一规划实施成功,那么就不会再有三国鼎立,而是南北对峙。在北方人口损失超过南方的情况下,南方不是没有机会统一天下。可惜周瑜英年早逝、鲁肃又想让刘备共同承担的曹操压力,孙权最终选择将南郡让给刘备,这才有了荆州后来的反复争夺。

可以预见,假若孙策和周瑜不英年早逝,以孙策的用武,周瑜的智谋,不说能一统天下,基本就没有刘备什么事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