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到底是儒家还是法家?(儒法并存: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与优势)

儒法并存: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与优势

是儒法并存。中国政治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开始,就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策略。孔明也不例外。

儒是儒家。术指的是法家。独尊儒术,实际上是指的儒法并存。

法家精髓是“法”“术”“势”。在韩非子之前,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战国时期郑国人,在韩国实行变法。尊称申子);慎到重势(战国时期赵国邯郸人,从道家中出来的法家创始人之一,尊称慎子);各有特点。韩非子兼采三家学说之长,加以融会贯通。

法家建立一套制度系统,优点是依法行事。是法治社会。人治也就是人为的主观意识办理案件减弱,按照法治系统办案增多。缺点是什么都用法。法律过于严厉,没有人性化。涉及道德问题,也用法律行事。比如砍脚,割鼻等等。

儒家是主张法律是道德的底线。道德的归道德,法律的归法律。在法律的制定上,也比较人性化。比如一点小错误就砍脚,等于减少了劳动力,对国家税收也不利。所以主张法律要人性化。

另外,儒家也注重教化和教育。尽量通过教化,让民众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和道德。但缺点是,人的自觉性是很差的。当人涉及到生存时,在争夺稀缺资源的时候,会激发人性恶的一面。

儒家是人治社会,而人的主观意识是不靠谱的。同样的事件,每个人的立场或角度的不同,判案的结果也是不同的。所以还是离不开法家的法制系统的。

所以中国政治制度,从汉武帝开始到现在都是儒法并存。道德的归道德,法律的归法律。虽然各个时代略有不同,但大的中心思想是一直没变的。

孔明的思想倾向多家并存

孔明到底是儒家,法家?还是多家并存?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走进历史去了解古人的思想。

《礼记·大学》:“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可见“修生、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古人的最高理想。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在《诫子书》所说的这两句话很明显为道家。可见提升自身的修养他是运用道家的理论思想。

诸葛亮与法正论治道时曰:“秦用法暴虐,万民皆怨,故高祖以宽仁得之。今刘璋暗弱,德政不举,威刑不肃;君臣之道,渐以陵替。宠之以位,位极则残;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弊,实由于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恩荣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道,于斯著矣。”

可见其恩威并用,运用的正是法家思想。

鞠躬精粹,死而后已。-《后出师表》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可见诸葛亮是有儒家所提倡的忠的。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不也是儒将风范么?

其实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非是消灭了其他的学说,而是以儒家理论为统治的核心思想,在运用法家、道家、纵横家等各家之长。什么有用就用什么。其实以儒家为核心,各家并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