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宁娶寡妇,不娶生妻”,“生妻”是什么?(农村俗语:“宁娶寡妇不娶生妻”,是受到封建思想和婚姻制度的影响。但在现代社会,女性地位提高,不再适用该俗语。)

农村俗语:“宁娶寡妇不娶生妻”,是受到封建思想和婚姻制度的影响。但在现代社会,女性地位提高,不再适用该俗语。

农村有句俗语:“宁娶寡妇不娶生妻”。当然这是老辈人以前的封建思想、传统观念,所认为的一种看法。为什么以前在农村会有这么一说?

所谓“生妻”,就是结过婚以后由于各种原因,不被婆家所认同而休掉的女人。在以前的旧封建社会,有着严重的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那时候的女人地位非常低下,自己没有选择生活的权利,女人的命运全都掌握在别人手中。农村有句俗话:“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女人找对象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婚之前两个人根本谁都不认识从不见面,也无从知道要嫁的男人是个什么样的人?直到结婚之后才能看到男人是个什么样的人,然后所有的一切也只能结婚以后了解。

当然在以前的婚姻里面,女人是没有任何选择权的。嫁给什么样的男人,你就跟着去过什么样的生活。即使结婚后知道自己嫁的男人品行不正,行为不端或者反正不是什么正人君子,女人也只能顺从跟着过日子,没有选择的余地。因为在以前的婚姻里只有男人休女人的份,女人永远都是最被动、最无助的弱势群体。如果哪个女人不幸被婆家人给休了,那可能连娘家的门儿都回不去。而那是会被别人说三道四、背后戳脊梁骨的,即使这个女人没有什么错,全是婆家人从中作梗、故意刁难,然而受伤害最深的永远是女人。

在以前人们的传统观念里,一个男人情愿娶一个寡妇,也不愿意去娶一个“生妻”。所谓寡妇,也就是结过婚然后由于各种原因她的男人去世了,留下这个女人独自生活,或者带着个孩子孤儿寡母过日子。在传统的观念里,人们会认为f她们男人过世,跟这个女人的品行和道德没有什么关系。即使男人过世了,女人总还要过日子吗?更何况有的女人单独带着孩子养家糊口,日子过的是异常的艰难,所以有些家庭贫困的男人,看到这样的女人也是非常的同情,当然也愿意和这样的女人结婚过日子。

一个男人娶个寡妇过日子,在外人看来也没有什么不可。毕竟一个是光棍儿,另一个的男人也已经去世。这样两个人的结合在外人看来也无可厚非,毕竟重组家庭之后男人可以挑起家里的大梁,这样女人就不必再生活的那么辛苦。“嫁汉嫁汉,穿衣吃饭”。以前女人的生活大部分都是以男人为主,女人不可以随便在外面抛头露面,只要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把家里打理好就是女人的本分。

以前的传统观念里,如果哪个男人娶个“生妻”会被很多人指指点点、说三道四,可能引起很大的社会舆论。以前的旧封建思想,女人在婚姻里的命运永远掌握在别人手中。俗话说,:“端谁家的碗,就要服谁家管”。那时候女人结婚不只是嫁给一个人,而是嫁给一个家。女人在婆家的地位非常低下,在家里老的、小的样样都要侍候周到,那么多双眼睛盯着一个女人,哪怕一处做的不好也会被别人挑三拣四,女人在婆家即使日子过得再憋屈,她们也要委曲求全的坚持下去。因为在以前只有男人不愿意要媳妇所以就把女人给休掉。如果女人即使再不想跟这个男人过日子,那也只能忍耐着,因为从来不许女人提离婚。旧封建制度给女人制定了太多的条条框框和枷锁。

当然如果哪个女人不幸被自己的男人给休了,就会被村里人说三道四、指指点点,会被认为这个女人行为不端或者品行不正。反正在那样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女人总是受太多的委屈,心里有太多的冤屈,然后还要顶着周围异样的眼光和社会舆论继续生活。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所以男人是不敢随便娶一个“生妻”结婚的。他们也是害怕如果娶个“生妻”不但不能让自己过上舒心的生活,反而招惹事端或者什么的,倒不如不娶的好。

可以肯定地说:这句话现今不再适用。现在社会里女人和男人一样,可以顶起一片天,女人不再依附男人过日子。现在社会里女人和男人一样,可以自己挣钱养活自己,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一样可以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甚至有些女人的挣钱能力远远超过男人,所以现在的女人有很多不愿意结婚,她们不愿意在婚姻里扮演太多的角色、承担太多的责任,倒不如单身挣钱自己养活自己,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来的轻松自在。即使现在有些女人离婚后,依然会被很多男人追求,因为现在离婚的女人不是不优秀,而是有很多太优秀才看不上自己的男人而离婚的。

当然对于现在的婚姻生活,早已经男女平等。男女结婚和离婚都属于双向选择,如果其中一方不愿意继续过下去,那么双方可以协议离婚,或者直接去民政局办理离婚手续。当然由于在婚姻生活中女人的付出相对辛苦一些,所以现在这么高的离婚率,更多的离婚是由女人提出来的。当然离婚之后的女人也有再次选择自己幸福的权利,并且有很多女人再婚之后依然会过得非常的幸福,成为男人手心里的那块宝。现在的新时代女性相对来说更加自由,不再受那么多观念和形式的束缚,自己有主动的选择权,所有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宁娶寡妇,不娶改嫁女:古代俗语在当今社会的适用性

“宁娶寡妇,不娶生妻”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一句民间俗语,意思是说宁可娶死了男人的寡妇,也不要娶年轻貌美的改嫁女。在我看来,在当前离婚率逐年攀升的中国社会,这句古人用经验和智慧总结而出的民间俗话,依然具有相当程度的适用性。

先解释一下句中的关键词,前句中的“寡妇”通俗易懂,就是指死了丈夫的女人,最早出于《诗经·小雅·大田》中的诗句:“彼有遗秉,此有滞穗,伊寡妇之利。”古代是男权社会,一个女人死了丈夫就意味着失去了生活来源和家庭支柱,这时候的女人通常有守寡和改嫁两种选择。选择守寡的女人被称为寡妇,而选择改嫁的称为再樵。

后句中的“生妻”恐怕大多数人对此都较为陌生,它出自投降匈奴的汉朝将军李陵的《答苏武书》:“丁年奉使,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当时李陵劝告苏武投降匈奴,说他壮年时奉命出使,满头白发而归,年迈的母亲已经去世,年轻的妻子已经改嫁,这是天下很少听闻,古今极为罕见的悲惨遭遇。

那么古人为何会总结出“宁娶寡妇,不娶生妻”的俗语呢?

古人大都非常迷信,认为寡妇克夫,是不祥的女人,通常有条件的人家都不愿意娶寡妇过门。但在丈夫死后选择守寡的女人,至少在人品道德上是受人尊敬的。宋代以后,“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理念深入人心,历代帝王对长年守寡的节妇烈女降旨表彰并树立贞洁牌坊。古代婚姻讲究从一而终,结婚被称为终身大事,而寡妇守节的行为正是从一而终的直接表现。

与寡妇相比,年轻的改嫁女无疑令人感到担忧,她们在丈夫没有亡故的情况下选择改嫁,一方面违背了当初亲口许下的诺言,另一方面也代表了她们极度自私的性格特征。再浪漫的爱情也终将归于平淡,柴米油盐酱醋茶才是婚姻生活的本质。我们并不是以“好女不嫁二夫”做为准绳进行道德批判,但现代中国逐年攀升的离婚率确实令人堪忧,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女性对待婚姻的观念。

2018年,新东方创始人俞洪敏用一句“现在中国是因为女性的堕落而导致整个国家的堕落”引发了社会舆论的轩然大波,虽然俞洪敏在事后对自己出言不当表达歉意,可实际上他说的这句话戳中了绝大多数中国男人的“痛点”。

当前男女比例失衡的状况愈演愈烈,一些地方的婚嫁彩礼高达数十万元,这是任何一个普通中国家庭都难以承受的天价彩礼。更要命的是,当一个家庭耗尽多年积攒下来的财富,甚至依靠借贷娶回媳妇,却在短短三五个月或者一年半载后以离婚的形式草草收场,彩礼也不翼而飞。甚至有一些女人专门以骗婚作为谋取财富的手段,假如换作你是受到蒙骗的当事人,会作何感想呢?

当然,并不是说改嫁女就一无是处,两人离婚有着诸多原因,但个人认为,只要不是触犯原则性问题,千万不要轻易提出离婚。诸如家暴、嗜赌、出轨、酗酒等,都是原则性问题。然而,根据最新的离婚纠纷大数据调查,离婚原因占比最高的不是婚外情和家暴,而是生活琐事,单项占比高达30%以上,成为现代婚姻的第一杀手。

两个人在一起过日子,难免不发生磕磕碰碰,争吵矛盾。牙齿跟舌头偶而还会打架,难道你要将牙齿拔光不成?据统计,高达70%以上的离婚诉求是由女性提出来的,这一方面说明女性社会地位和生活能力的提升,一方面也暴露出女性对待婚姻关系的随意性。

抛开人品道德的角度,从实际出发,改嫁女还存在一些再婚后的隐患问题。例如,她跟前夫的关系如何处理?跟前夫子女的关系又是怎样的,跟前夫离婚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这些原因会不会将来发生在自己身上等等。在此,也希望每一位单身男性在选择与再婚女性结合时都要仔细思考过这些因素后,再做出定论。

相对而言,寡妇虽然也存在子女问题,但不存在与前夫之间的纠葛,未来的生活隐患要少很多。更何况,现代社会早已对封建迷信思想有了长足的进步,大多数人不会再将“寡妇克夫”做为衡量女性的准则。如果在条件相当的情况下,个人认为娶寡妇比娶改嫁女更为适宜把婚姻当成终身大事来办的单身男性。因此,“宁娶寡妇,不娶生妻”的民间俗语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比较高的适用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