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不要脸行为?

迷上师傅儿子的未婚妻

1918年8月他离开中国,去美国留学。留学第一年,他进的是美国乌斯特的克拉克大学。徐志摩进如历史系,选读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等课程。

徐本人是非常聪明的,他入学后仅仅十个月就学完了所有课程,获学士学位。

当年他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学习经济,后来又转而去学文学,因而得了文学硕士学位。

徐志摩在美国读了两年书,获得了硕士学历,也算学有所成,更重要的是他思想上极为轻松。因为他在这两年都没有再见到妻子,感觉非常自由。

徐志摩很快厌烦了发达但文化底蕴肤浅的美国,他很想看看有着近千年文化传承的欧洲。

徐志摩离开美国转去英国求学,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了半年,后来又进入了康桥大学皇家学院。

在英国,徐志摩终于遇到他人生的第一个爱女--林徽因。

林徽因也是浙江人(杭州人),同徐志摩也算是老乡,当时她不过17岁,正是最青春美貌的年纪。

林徽因长得相当漂亮,算是一个美女,身为杭州女人的她也非常温柔。

林还是一个著名的才女,当时她已经受过中学教育,此时来英国是陪同未婚夫梁思成读书的。

这个梁思成就是徐志摩的师傅梁启超的儿子!

冰心提起林徽因,开口就说:她很美丽,很有才气。 

沈从文眼里的林徽因是“绝顶聪明的小姐”,萧离则称林徽因是“聪慧绝伦的艺术家”。费慰梅认为,林徽因“能够以其精致的洞察力为任何一门艺术留下自己的印痕”。

徐志摩是梁启超的徒弟,所以他和梁思成,林徽因接触很多。很快徐志摩就被林徽因的个人魅力所倾倒,他毫无保留的爱上了林徽因。

一般认为,这才是徐志摩的初恋。

-----------------貌美如花的林徽因,老萨对这个女人没什么好感,感觉她似乎在玩弄男人。除了徐志摩以外,还有一个金岳霖为了她也一生没娶。你都是人家未婚妻和太太了,不相干的男人就不要招惹吧。

当然,林徽因是有未婚夫的,不过当时的民国还是相当开放。即使在普通人的严重,只要女孩子还没有结婚,那么任何人都资格追求她。

虽然林徽因在徐志摩去世后一再否认,可在任何人的眼中,她确实和徐志摩很快谈起了恋爱。徐志摩向她诉说了自己婚姻中的痛苦和无法挣脱的责任。

林徽因以女性特有的温柔和善解人意,表示了对徐志摩很同情。

很快,他们的关系就不仅仅是同情和诉说的关系。

某种意义上来说,林徽因同徐志摩更容易接近,因为两人都很浪漫,而且都酷爱文学。相反,林徽因的未婚夫梁思成并不懂什么文学,他感兴趣的只是死板的建筑设计。

徐林两人在心灵上很快出现一定程度的想通,至少在徐志摩的感觉中,两人是在热恋。

徐志摩后来写道:我不仅要爱的肉眼认识我的肉身,我要你的灵眼认识我的灵魂。

在这段恋爱时期,本来从不写诗的徐志摩的灵感大发,他书写了许多理想主义的诗句,比如《我所知道的康桥》等等。

遗憾的是,其中大部分已经流失了,留下的大约30首左右。

徐志摩的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徐志摩的诗句有着非常完美的意境,完全脱离现实,语句又非常优美,是爱情诗歌的顶尖之作。

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偶然》诗是这样写的: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芒。

可惜现实不是诗歌,1920年在父母的要求下,徐志摩被迫同意妻子来英国同他相聚。

可以说,这就是男人和女人的不同,很多女人也许开始跟这个男人并没有感情,不过生活时间久了,尤其有了孩子,会产生一些类似爱情的东西。

不过男人则一般不会有这种情况。大部分男人如果开始就对一个女人开始没有感情,之后的婚姻中能够产生感情的可能性也就是就微乎其微的。

当时的张幼仪对徐志摩还是有一些感情的,她带着孩子不远万里坐船赶到英国,心情还相当激动。

但当她看到徐志摩的时候,瞬间满腔的喜悦变成了无限的失望。她在晚年回忆到:我斜倚着尾甲板,不耐烦地等着上岸,然后看到徐志摩站在 东张西望的人群里。就在这时候,我的心凉了一大截。他穿着一件瘦长的黑色毛大衣,脖子上围了条白丝巾。虽然我从没看过他穿西装的样子。可是我晓得那是他。 他的态度我一眼就看得出来,不会搞错的,因为他是那堆接船的人当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儿表情的人。

果然,徐志摩对妻子表现非常冷淡。因为徐志摩已经和林徽因处于热恋中,妻子真是他急需要拜托的人。

夫妻两人除了晚上睡一张床以外,基本形同路人。

到了1921年,徐志摩终于无法忍受所谓没有爱情的婚姻,他向妻子摊牌,表示想离婚。当时虽然已经是民国,离婚并不再是让妇女投河上吊的最后通牒,但也绝对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如果两人离婚,对张幼仪的打击是巨大的,尤其是他还有孩子,甚至她的一生都可能被毁掉。

更悲剧的是,张幼仪此时已经再次怀孕2个多月,这一点徐志摩也是知道的。

在这种情况下,性格强硬的张幼仪居然果断的同意离婚。因为她早已看出丈夫徐志摩爱上了林徽因。张幼仪颇有一些硬骨头,她宁可离婚,也不愿意接受别人施舍给她的婚姻和爱情。

夫妻两人就此分手,张幼仪离开英国去了德国的二哥家,一心待产,次年张幼仪在德国生了次子徐德生。

此时徐志摩赶到德国,但他不是来见妻子和孩子,而是来办理离婚手续的。

夫妻两人在柏林见面,几乎一言不发的签订了离婚协议。这是中国史上依据《民法》的第一桩西式文明离婚案。

签订完协议以后,徐志摩也许感到一丝的内疚,他表示要看小儿子,张幼仪默默的同意了。张幼仪回忆:他把脸贴在窗玻璃上,看得神魂颠倒,但他始终没问我要怎么养他,他要怎么活下去。

其实当时徐德生已经得了重病,张幼仪在4年后痛失了这个孩子。

1926年,张幼仪应原来的公公徐申如之邀回国,两个老人直接对她说:是志摩糊涂,是他配不上你!

虽然两人已经离婚了,徐家却始终承认张幼仪是他们的儿媳妇,并且认她为义女。

张幼仪对老人的疼爱很感动,他继续承担儿媳妇的责任,照顾徐志摩的父母。

在同张幼仪签订离婚协议之前,徐志摩已经去找林徽因,并且要求跟她结婚。

事到临头,身为女人的林徽因却迟疑犹豫了!

她对徐志摩确实有些感情,但这究竟是不是爱情也只有林本人知道,就算这是爱情,但爱情能当饭吃吗?林徽因还是比较实际的,其实很多时候女人比男人要实际的多,她认为他们两个人之间的感情,不足以让他们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

当时林徽因的父亲和众多朋友对他们的关系都表示坚决反对。这些人几乎一口同声的说徐志摩太滥情,连老婆孩子都抛弃不要,还有什么做不出来。如果林徽因跟了他,将来难保不被抛弃。

另外林的未婚夫梁思成也一再表示出他对林徽因的真感情,表示他一定会给林徽因幸福。

在这种情况下,林徽因终于动摇了!

-----------------林徽因和徐志摩当年整天在一起,这是印度诗人泰戈尔来华的照片,林徽因和徐志摩都在场。

在徐志摩赶到德国去跟妻子离婚的时候,林徽因居然跟随父亲不辞而别,回到了中国。

徐拿着离婚证书回到英国时候,却发现林徽因已经离开,他立即心急火燎的返回了中国。

到了中国以后,两人曾经有过一次长谈,但谈话内容如何没有其他任何人知道,最终的结果是徐志摩颓废的离开,随后林徽因嫁给了梁思成。

至于这是不是负情,恐怕也只有他们两人自己知道。

徐志摩因为这次失恋非常失落,之后长期闭门不出。

他后来写道:爱是一场催眠,醒来之后你被谁吸了灵。这就是为什么爱过之后,总觉得不仅失去他,也失去了一部分自己。被爱的人总是掌灵者,去爱的人反而失魂。在每段真心付出的感情中,总有一个人献祭了灵魂,收获了残忍。

他又写道:时间能够证明爱情,也能够把爱推翻。没有一种悲伤是不能被时间减轻的。如果时间不可以令你忘记那些不该记住的人,我们失去的岁月又有什么意义?如果所有的 悲哀、痛苦、失败都是假的,那该多好?可惜,世上有很多假情假义,自己的伤心欲绝、痛苦难过、悲哀惆怅、歇斯底里,等等。却偏偏总是真的。

1923年,徐志摩的师傅梁启超写了长信很恳切地劝他:呜呼!志摩!天下岂有圆满之宇宙?……当知吾侪以不求圆满为生活态度,斯可以领略生活的妙味矣。……若沉迷于不可必得之 梦境,挫折数次,生气尽矣。郁邑佗傺以死,死为无名。死犹可也,最可畏者,不死不生而堕落至不复能自拔。呜呼!志摩!可无惧耶!可无惧耶!

1928年,林徽因与梁思成,在渥太华梁思成姐夫任总领事的中国总领事馆举行婚礼。

徐志摩的第一个婚姻和第一次恋爱就这样结束了。

再娶有夫之妇

弥补一段感情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快开始另一段感情。不知道徐志摩懂不懂这个道理,但至少他是这么做的。

徐志摩回到北平以后,因为情绪低落,经常与朋友们聚会。他有一个好友叫做王赓!

王赓在当时的民国军界,是个相当有名的人物,也是著名的才子。

王赓是清华毕业的高材生,留学美国后以排行12名的高分毕业于著名的西点军校,这在当时是震惊中国的。

因为西点军校绝对是世界第一流的军校,比日本陆军大学还要厉害的多。一个中国人能够毕业就很不容易,更别说以如此好的成绩毕业。

回国以后,王赓立即成为民国年轻军人中最顶尖的人物,被北洋政府任命为驻巴黎武官,后来又调回国内,授予上校军衔,在北京大学任教。

徐志摩经常去他家里做客,一来二去就认识了王赓的妻子陆小曼。

陆小曼也是当时非常有名的一个女人,她的父亲陆定是留日的学生,曾经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门生。回国后,陆定担任财政部的赋税司司长,在北平是个很有名的人物。

陆小曼的母亲吴曼华也是一个才女,她多才多艺,对古文有较深功底,更擅长一手工笔画。

陆家父母两人只有陆小曼这一个女儿,从小当做掌上明珠一样。

-------------王赓后来成为中国最精锐的部队,税警总团的团长,但在128事变时候因为误入日本控制区被抓,然后被解除了职务。王后来虽然没有带兵,但一直为抗战服务。他在1942年被任命为赴美军事代表团团员,途中肾疾复发,4月于开罗逝世。北非盟军协助葬于开罗市郊英军公墓,享年四十七岁。这也是一条好汉!

陆小曼12岁时候就读法国圣心学堂,其父为她聘请英籍女教员教她英文,阅读英、法著名作品。她十六七岁已通英、法两国语言,还能弹钢琴,长于绘油画、跳舞、京戏。

她年轻貌美,性格又开朗甚至泼辣,有一种独特的气质。

徐志摩说:她一双眼睛也在说话,睛光里荡起,心泉的秘密。

陆小曼的好友,郁达夫的美女妻子王映霞说:她确实是一代佳人,我对她的印象,可以用娇小玲珑四个字概括。

一直不喜欢陆小曼的徐志摩好友胡适也说:陆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17岁的时候,陆小曼经母亲安排与时年25岁的王赓成婚,地点是北平海军联欢社。

当时的婚礼场面非常浩大,震惊了整个北平城,他们也是被大家誉为男才女貌的榜样夫妻。

这个陆小曼为大家闺秀,性格活波开朗,非常喜欢玩乐。结婚之前,陆小曼就经常被一帮朋友捧为簇拥,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乐此不彼。婚后陆小曼期待王赓依然能经常伴她出游、交际。

可是王赓却是一个安于过日子的普通人,他工作上很努力,也很喜欢军事理论研究工作,不但一周六个工作日都非常辛苦,晚上也往往伏案到深夜。王赓唯一一个周末还必然被陆小曼拉出去逛街或者聚会。

即使这样,陆小曼整天还责怪丈夫不能每天陪她,两人开始产生矛盾,婚姻也出现危机。

陆小曼和徐志摩互相认识以后,都非常欣赏对方。陆小曼性格开朗,属于敢爱敢恨的类型,非常符合徐志摩的胃口。

徐志摩同王赓本来也是好朋友,有时候陆小曼闹着说丈夫不陪她去玩乐,王赓就只好找徐志摩帮忙。

其实这就是王赓太笨了,古代为什么男女要避嫌,男女要尽量互相回避,就是因为很多男女只要相处多了,就很容易出现好感,搞出事情来。

徐志摩跟陆小曼自然也是这样。

后来王赓被任命哈尔滨警察局局长,他带着陆小曼去哈尔滨上任。

当时哈尔滨还是个小城市,同北平上海根本无法相比。

陆小曼对哈尔滨极为不满,跟丈夫大闹了几次,最终自己回到北平娘家去了。

王赓不能放弃自己好不容易争取来的职务,于是夫妻两人就被迫两地分居了。

一分居,夫妻间问题也很快出现。

丈夫不在,陆小曼就经常喊好友徐志摩一同出去参加各种活动,一来二去,两人就产生了感情。

在这期间,徐志摩给陆小曼写过很多大胆的情书,甚至到达了肉麻的程度。

其中一篇写道:龙(陆小曼),我的至爱,将来你永诀尘俗的俄顷,不能没有我在你的最近的边旁;你最后的呼吸一定得明白报告这世间你的心是谁的,你的爱是谁的,你的灵魂是谁的。龙 呀,你应当知道我是怎样的爱你;你占有我的爱,我的灵,我的肉,我的“整个儿”永远在我爱的身旁放置着,永久的缠绕着。真的,龙龙!你有时真想拉你一同情 死去,去到绝对的死的寂灭里去实现完全的爱,去到普通的黑暗里去寻求唯一的光明。

这些情书让颇有文学才华的陆小曼肝肠寸断,陷入了热恋中。陆小曼并不像林徽因一样,有了感情还去计算这计算那,她果敢的性格让她当机立断的行事。

其实从很多方面来说,王赓都是一个很好的丈夫,这点陆小曼也是明白的。但爱情来了,谁也挡不住,陆小曼毅然决定跟真正的爱人徐志摩在一起。

在1926年,陆小曼找到丈夫王赓摊牌,要求离婚。

王赓之前也听到一些妻子和徐志摩的风言风语,但他认为妻子绝不会这么做,根本没有放在心上。此次王赓听到妻子的离婚要求,真是惊得目瞪口呆,随后他又对徐志摩非常恼怒,认为朋友妻不可欺,徐居然搞起好朋友的老婆,正是好不讲道德。

不过王毕竟也是一个受过新式教育的人,更深知妻子陆小曼一意孤行的性格,最终他还是勉强还是同意了离婚。

离婚的时候,陆小曼已经23岁,她跟王赓的婚姻维持了4年时间。

------------------陆小曼娇媚入骨,徐志摩的母亲回忆。徐志摩带着陆小曼回家看望他们,一次老太太给徐志摩送东西,听见陆小曼在楼上喊徐志摩,要他背她下楼。徐志摩当着母亲的面不太好意思,陆小曼就一再娇媚的喊他上来,也不顾婆婆在场。其实那个所谓的木楼梯,只有7步而已。

消息传到徐志摩的老家海宁,可把徐志摩的父母气坏了。他们认为儿子不走正道,之前这么好的一个妻子抛弃不要,去追老师儿子的未婚妻林徽因。现在被林徽因甩了以后,居然又去找朋友的老婆陆小曼。

这每一件在他们看来都是极大的丑闻,是有辱门风的。而且徐志摩父母久闻陆小曼大名,认为她为人轻浮,不是正派人,决不能做他们的儿媳妇。

他们坚决不同意徐志摩的再婚,并且威胁要中断给他的经济援助。

可是徐志摩我行我素惯了,他根本不在乎父母的强硬意见,还是下决心要结婚。

徐志摩父亲徐申如见不能挽回儿子的心意,最终最后勉强答应他们结婚。

但他也提出三个条件:

  一、结婚费用自理,家庭概不负担;

  二、婚礼必须由胡适作介绍人,梁启超证婚,否则不予承认;

  三、结婚后必须南归,安分守己过日子。

这三条徐志摩都予以答应。

而陆小曼这边也出了问题,陆母坚决不同意女儿和王赓离婚,她认为王赓稳重老实,比徐志摩要可靠的多。女儿如果嫁给徐志摩,十有八九还会离婚,会毁掉自己一生。

可惜陆小曼的固执性格,是谁都劝不住的,最终她还是跟王赓离了婚。

但陆母并不善罢甘休,她对徐志摩提出一些要求,希望为女儿多要几个保障。

当徐志摩委托胡适向她提出与其女结婚的请求时,她向胡适提出两个要求:

  一、要请梁启超证婚,因为梁启超在全国负有名望,又是徐志摩的老师;

二、要在北京北海公园图书馆的礼堂里举行婚礼。

在陆母看来,搞这么大的场面,徐志摩就不那么容易再次离婚了。

其实陆小曼在当时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她其实已经怀孕2个月了,孩子是王赓的。

可是王赓并不知道,不然他绝对不可能同意离婚。而其他所有人也不知道,至于徐志摩是否知道始终不得而知!

最终陆小曼决定偷偷把孩子打掉,她找到一个德国医生为她做手术。没想到手术后得了严重的妇科感染,导致陆小曼终生失去了生育能力,身体也大受损伤。

1926年10月,徐志摩和陆小曼举行了婚礼,他们结婚时给陆小曼的前夫王赓发了请帖,王赓虽然没有去,却也很大度的也回赠一份礼物。

结婚的时候,徐志摩还找了老师梁启超做证婚人。梁启超因为徐志摩和儿媳妇林徽因的事情,很是心疼这个徒弟。

梁启超认为,徐志摩下面如果能够踏踏实实的过日子,肯定会幸福的。如果他还是这样没有长性,把婚姻当做儿戏,那么难免还是要离婚,人也会再次受打击。

在证婚的时候,徐志摩当着众人骂徐志摩: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以后务要痛改前非,重作新人。

盛典举罢,徐志摩与陆小曼根据同父母的协定,从北平南下定居上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