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克服好色之途,自律与修身的实践之路(曾国藩是如何改掉好色的毛病的?)
曾国藩克服好色之途:自律与修身的实践之路
据说,在历史上符合所谓“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标准的圣人,只有两个半。他们分别是孔子,王阳明,以及半个曾国藩。而“半个曾国藩”摇身一变,又成了“千古第一完人”。
曾国藩的“立功”,就是率领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将清朝从大厦将倾的危局挽救了回来。
曾国藩的湘军在作战中,英勇杀敌,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一路从九江打到了南京。而且是攻一城,屠一城,抢掠一城,特别是在江西九江、安徽宁国和江苏南京,正所谓是“直教戮灭无遗种,尸涌长江水不流”。
当时湘军的待遇最为优厚,据说是八旗兵薪饷的至少三倍以上,这是绝对可信的。因为即使曾国藩非常清廉,朝廷也不拨发饷银,他也是有钱发饷的。可以明抢,何必去贪呢。
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在攻陷安庆,屠城之后,心中非常的忐忑不安,害怕报应。曾国藩写信给曾国荃:“既已带兵,自以杀贼为志,何必以多杀人为悔?既谋诛灭,断无以多杀为悔之理!”
自此之后,曾国荃带兵屠戮抢掠,再无愧疚之意,火力全开,战力十足,消灭太平天国,自然不在话下。
曾国藩的“立言”,自然就是赫赫有名的《曾国藩家书》了。
看家书当然是要看、要学其中积极、正能量的部分。仅仅看了这些,然后得出曾国藩是“圣人”,是“完人”,很崇拜,是很自然,很正常的事情,这无可厚非。
优秀的,积极向上的东西,自然是要作为榜样,好好学习的。
曾国藩的“立德”,就是以儒家的道德标准来时时警醒,要求自己,即所谓的“克己复礼”。
曾国藩戒色,就是源于他要“立德”,而他的办法其实也并不麻烦,就是写日记天天骂自己,骂完了,第二天继续,然后就继续写日记骂自己。一直持续骂了自己几十年,到了五六十岁,自然就消停了。噢耶,戒色成功!
我们来看看曾国藩都是怎么做的。
曾国藩一次参加进士同学团拜,由于所拜之家的姬妾非常美貌,使得曾国藩眼界大开,不由得色由心生,左顾右盼,目不能移。回到家,曾国藩就在《日记》中写道:“是日,目屡邪视”,“耻心尽丧”。
可是刚骂过自己不久,跑去一个朋友家赴宴,席间看到朋友的美姬,不由得又是“谐谑为虐,绝无闲检”,调戏了一番。
当然,《曾国藩日记》中所写的绝不止这两例。
曾国藩除了经常对自己同学、朋友的姬妾起意之外,还经常出入烟花之地,并且还为自己中意的青楼女子经常题写挽联。这……果然是曾剃头呀,辣手催花,花尽残呀。
他写给一名唤作大姑的青楼女子的挽联:“大抵浮生若梦,姑从此处销魂。”
另外一幅送给春燕的:“未免有情,对酒绿灯红,一别竟伤春去了;似曾相识,怅梁空泥落,何时重见燕归来。”
其他的还有什么如意、马掌等等一大波烟花女子,那是枚不胜举。只能说,人长得帅,那就是人见人爱。
而曾国藩在湘军攻破南京城之后,为了在江南的一片焦土之上,重新振兴江南经济,于是“效管仲之设女闾”,大力发展青楼产业。文正公为了消除广大顾客的顾虑,以身作则,亲自前往示范。
曾国藩到了50多岁的时候,坚持要纳一名姓陈的女子为妾,而且无论如何劝说都无效。据说是曾国藩得了一种皮肤病,身上长出了如蛇鳞一样的东西,奇痒无比。就经别人介绍,认识了这名当时才19岁的女子陈氏。看来是这名小女子,挠痒痒挠的好,至于之前有没有其他女子帮曾国藩挠过痒痒,那就不知道了。
他的一名学生后来提着宝剑找到曾国藩,说你是圣人,以后要进文庙受文人世世代代朝拜的,你这么做是不行的,让我把那个女子杀了吧。结果曾国藩据理力争,还说他的学生也私养情人(说是他的学生考秀才时,把房东家女儿给泡了)。两个人吵了一架,然后陈氏很快被吓死了。
要说呢,曾国藩的戒色方法,绝对管用,只管放心大胆的使用,此方法绝对是人人适用,而且是一定会生效的,秘诀就在于“坚持”!
如果你使用了,坚持到三四十岁无效,那就到五六十岁。五六十岁时还没做到,说明你身体还很好么,那就继续坚持到七八十岁吧。啊,还没做到,可以的么,老当益壮,雄心不已呀,看好你,一百岁在向你招手。不过呢,你一定要相信自己,按照曾文正的方法,你一定会戒色成功,总有那么一天你可以做到的!相信我,绝不骗你。
曾国藩通过深刻自省与修身养性,毅然克服了自身好色之弱点,其自律精神与品格锤炼至今仍为后人所颂扬。
作为一个后代敬仰的圣人曾国藩,其实也有很多坏毛病,其中之一就是好色。他最终通过自我克制以及转移注意力改掉好色的毛病,但是难度极大。
那么曾国藩具体是如何改掉好色的呢?不妨让我为你细细分析。
一、自我反省
在成为进士以前,曾国藩一直过得浑浑噩噩,除了读书之外,身上有很多坏毛病,比如浮躁、傲慢、虚伪以及好色。
后来道光20年曾国藩顺利入京成为京官,开始对自己的人生进行重新规划,并且立下做圣人的伟大终极目标。
好色这一件事情,最开始还是曾国藩父亲曾麟书去北京住后才劝诫曾国藩的,他父亲去北京住了几天就匆匆离开,曾国藩有点莫名其妙,父亲回到湖南之后给曾国藩写了一封信劝诫曾国藩要建功立业,不要好色误事,这时曾国藩才恍然大悟。
有了父亲的教导,曾国藩马上着手改变自己的坏毛病,其中好色十分难改,毕竟当时曾国藩才28岁。
曾国藩的好色十分有意思,他的好色是喜欢看美女,可是清朝时期不像现在这样开放的环境,当时女人很少出门在外边逛街,都是躲在家里的,既然大街上看不到美女,他就跑到朋友家里去看。
要是听说谁家娶了漂亮老婆,他一定想方设法都要去仔细看看,而且经常一看就发呆,心里心猿意马,这些事情他在日记里是这样记载的。
除了喜欢看朋友老婆,还有对自己老婆曾国藩也是十分好色的,即使老婆生病卧床,自己依旧还有很多想法,比如他日记里记载“入夜心情不畅,又厌闻呻吟声”,这是当时欧阳夫人生病的时候在床上不起,曾国藩突然有欲望,可是又没法解决,十分郁闷烦躁。
诸如此类的细节还有很多,在曾国藩日记里都有记载,正是经过自己反思,以及父亲的劝诫,曾国藩更加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从而立志坚决要改掉坏毛病。
他一开始通过写日记的方式监督自己、反省自己改掉坏毛病。自己监督不了自己就把日记拿给亲朋好友看,叫大家一起监督他,到后来曾国藩甚至把自己日记拿给后辈们看,并且要求后辈在日记里进行批注,自己哪些地方做到,哪些地方没有做到。
这样一来,让后辈监督自己,自己就更加安分守己,而且也给后人树立榜样,一举两得。
在曾国藩日记里,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别人的批注,那就是曾国藩一直坚持的让人监督自己的做法。监督加自我反省,让曾国藩在戒色的路上走出了第一步,但是并没有彻底改掉。
二、转移注意力
曾国藩经过自我反省之后,依旧还是感觉效果不明显。比如道光22年,有一天早上他起来打算看书,可是怎么也看不进去,心里老是想些不该想的事情,没办法,他最终和老婆欧阳夫人还是做了不可描述的事情。
事后曾国藩在日记中大骂自己是禽兽,这件事情也更加让曾国藩意识到改掉坏毛病的重要性。他仔细一想,发现其实自己之所以好色,主要还是精力旺盛。
于是曾国藩每天开始练习楷书、写文章、看书,再出去跑步锻炼身体,让自己累起来,分散注意力,自己精力转移到其他地方,对好色的事情注意力就会减小,久而久之,就会越来越淡忘,从而改变自己。
转移注意力这个效果果然很有用,后来曾国藩逐渐将好色这个坏毛病改掉,并且还用写日记的办法监督自己改掉身上很多坏毛病,比如傲慢、虚伪等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