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北伐还是不成功?

在中国历史上,诸葛亮是一位公认的军事家,然而北伐屡屡失败却是导致蜀国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诸葛亮最终也因积劳成疾,长叹天命难违死于五丈原。

看到这里的时候,相信许多人对于诸葛亮北伐的失败抱有很大的遗憾,因为在他们眼里认为诸葛亮代表的蜀汉才是“正义”的一方,而曹魏政权却是反面的人物。

那么诸葛亮北伐失败,到底是因为什么呢?是天意难违还是历史的必然呢?

要想弄清楚北伐为何失败,我们先的知道,诸葛亮为何一直坚持北伐。

首先,战争永远是政治的延续。

我们要知道,诸葛亮的蜀汉政府,是一个少数派政府,主体是刘备当年一路长征剩下来的亲随。

而此时,蜀汉政府的官僚们,很多并不支持这个政府,民众对这个舶来政权也没有太多的认同感。

因此,诸葛亮的北伐,最重要的,是为全蜀国人民树立了一个道德意义上必须打击的敌人,以增强蜀汉政权的凝聚力。

在北伐的过程中,趁势整合的蜀国国内的各股力量,打击了投降派的官僚集体,在战争中淬炼出了大量有能力信得过的人才。

无论是蒋琬费祎等原来诸葛亮相府的旧臣,还是在北伐中发掘的麒麟儿姜维,均得以迅速提拔成为蜀汉政府的主要力量。

其次,成功的背后永远是以多打少。

诸葛的每一次北伐,都根据吴国北伐的时间范围来调整,这使得蜀军每一次都避开了曹魏的绝对主力。

因此,蜀魏大军的每次对垒,哪怕是惨败的街亭之战,诸葛亮一方都是以逸待劳,在自家预定的战场上开战,甚至还可以事先编一个口袋等着对手往里钻。

可以说,五次北伐中鬼神莫测的诸葛亮都是牵着魏军的鼻子走,蜀军利用预设战场之优势,不仅损失可控,还通过包饺子,先后干掉了王爽、张郃等魏国名将。

再次,则是北伐的战略意义。

回顾三国历史,很多人都没有想到,实现诛灭曹贼夙愿的,就是五伐中原的诸葛丞相。

曹魏是一个篡汉的政权,内部有着巨大的问题和分歧,短时间内没有办法消化,因此曹魏的军权长期集中在曹氏亲族手里。

诸葛亮的频频北伐,把短期的交锋变成了一个长期的拉锯战,这就使得曹魏不得不在关陇一线长期布置大军,委任一个能够统筹东部诸军事,能力上与诸葛亮对抗的超级统帅。

最后,分裂的种子也就此埋下。

而经过诸葛亮的几轮北伐之后,曹魏亲族夏侯家和曹家的将领纷纷陨落,最终让士族代表的司马懿掌控了曹魏西北的军政大权。

诸葛亮这位三国时期最强的政治家明白,只要通过北伐抻下去,曹魏集团内的建制派和王权之间,矛盾必然会出现不可调和,自己要做的就是加速这一刻的到来。

而与诸葛亮对阵的司马懿,果然在多年后篡夺了曹魏的大权。

回顾历史,那一次曹魏内战中,无论是统领着讨蜀部队的夏侯霸逃蜀,还是防卫吴国的淮南三叛投吴,都是改变历史的最好时机。

只是可惜那个时候,诸葛丞相虽然抻垮了曹魏,但是也累垮了身体。在那五丈原的秋风中,这位老臣兑现了出师表上的承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自身能力的局限性。

陈寿说诸葛亮的治国才能可与管仲、萧何相媲美,可见评价是很高的。但后面又说,诸葛亮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也没能成功,可见打仗这种事,他并不擅长。

也就是说,他作战指挥能力不强,领兵打仗不行,这就使得他的战略构思在执行上大打折扣。

这也是他失掉荆州后,数次北伐都失败的原因之一,自身能力的局限性。

2、诸葛亮在知人善用方面远远不如刘备,他不能知人善用,在培养人才、举荐人才方面的能力不够。

他的接班人姜维固然不错,但因是年轻将领,威望不够。而他重用马谡,结果却丢了街亭,使得第一次北伐无功而返。最后他是挥泪斩马谡,可见他是多么痛惜这个人才。

刘备在识人方面的能力,就很强。他在白帝城临终托孤时,就对诸葛亮讲过,不能重用马谡,因为马谡喜欢纸上谈兵,实战方面不行,但诸葛亮没听。

刘备提拔的魏延、镇北将军,可以说是屡立战功,还有托孤重臣李严,这都是刘备提拔的人才,都是很有才能的人,但同时也是诸葛亮打击的对象。

为何这些人在刘备手底下就能用的很好,到诸葛亮手里就出问题了呢?不能知人善用,北伐过程中,状况频出,又怎能北伐成功呢?

3、北伐背离了“隆中对”原来的构思。

我们上面这些只是说了诸葛亮的个人局限性,使得北伐无法成功,中原无法统一。那么是不是说,当初定下的“隆中对”战略构思就是个错误呢?

当然不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些而否定“隆中对”是个伟大的战略构想,“隆中对”的中心思想就是:

现在我们看来觉得没什么了不起的,曹操、孙权最强,刘备没什么势力,要捏只好捡软的捏,往军力不太强的四川发展,这不是很正常吗?

其实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不太容易想到这样的策略。光看刘备戎马了半生仍然一事无成,就知道创业的艰难了。

他先后加盟了很多势力,如:公孙瓒、吕布、曹操、袁绍等,除了得了个好名声外,并没太大收获。

这是因为他一直在中原打转,他潜意识里觉得争天下,不就是争中原吗?得中原者得天下,所以他跳不出这个思维模式。

当年的苹果公司就像玛雅人一样,一直困在个人电脑领域,几乎濒临破产,乔布斯的回归,给苹果指明了新的方向,IPhone的横空出世,不仅挽救了苹果公司,也让手机市场进行了一次大洗牌。跳不出固有模式的诺基亚,退出了手机市场,虽然它的质量真的很好。

我们现在回过头,再来看诸葛亮的“隆中对”,是否有不一样的感觉了呢?

在一个大局中竞争,有时不是没资源、不是没能力、也不是不努力,而是你的认知能力被局限在了一个固定模式中,没有出来。

诸葛亮数次北伐未能成功,除了诸葛亮本身的能力问题和失去荆州外,其实还有重要的两点,已经背离了“隆中对”原来的构思。

二是时间性,所有的战略构思都有时效性,如果错过了那个时间点,那么一切都是枉然。

4、蜀汉的人口和百姓的压力支撑不起长期的战争。

《隆中对》中曾写到“西川和益州为富庶之地”,而在些《出师表》时却用“益州疲弊”来形容,可见在刘备统治下的四川百姓生活质量直线下降。

据统计刘禅向邓艾投降后,邓艾曾经对蜀国的人口进行过统计,蜀汉的人口大约有九十四万左右,而诸葛亮手中却拥有着十多万的兵马,平均每9个人就要供养一个士兵(包括老人和小孩)。

由此看来这样的生活压力是由多大,没有民心的支持自然是赢不了战争的。

综上所述,诸葛亮北伐无论从天时、地利、人和哪一方面来都是不占优势的,所以他的失败也是“历史的必然”。

尽管他还想匡扶汉室,但无奈他的挣扎与历史大势所背离,最后落得个魂断五丈原,可悲可叹!

观点二

诸葛亮北伐,其本质上就是一场以小博大的惊世豪赌,之所以说他是豪赌的原因无非就是,输赢之间的利益差异之大以及成功率之低,所以说北伐成功其实才是在意料之外,而失败反倒是在常理之中。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我们来看看诸葛亮为什么要进行北伐,北伐的原因是什么?就能明白为何北伐的成功才是在意料之外的。

诸葛亮为何要不顾一切的坚定进行北伐事业,为报先帝刘备的知遇之恩?南方已定,兵家充足?这些是北伐进行的基础条件以及诸葛亮的内驱力所在,但是最为直接的原因还是诸葛亮得知了曹魏朝堂上关于曹魏针对吴蜀两国的策略,那就是以绝对优势的发展潜力,静待发展,最后再以绝对的强势国力,让吴蜀两国不战而降,毕竟天下三分,但曹魏占了一大半,吴蜀共分余下一小半,而且人口财富都是曹魏占了大头,如果真的各自安心发展下去,无疑最后双方的差距会越来越大,直到再也兴不起一点反抗的想法和余力。

诸葛亮剧照

所以趁着双方的差距还没有到那种天壤之别的时候,趁着自己还有反抗,翻身的希望之时,北伐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成功了对于蜀国来说固然皆大欢喜,失败了也能牵制住曹魏,让他难以安心发展,延缓双方的实力差距的变化,加上此刻蜀国的发展也差不多到达了瓶颈期,也难以有进一步的提升,加上长期以来巴蜀的低调,使得魏国对于蜀国的警惕性大减,防备不多,所以万事俱备,也正是蜀国北伐的大好时机,当然这种所谓的大好时机,其实也是一种无奈之下的选择,毕竟时间在曹魏而不在蜀汉,越早北伐差距越小,所以说这种大好时机也只是相对而言的一种说法罢了。

诸葛亮剧照

其次,再来看看北伐是否真的具备了成功的条件?

其实前面说了,诸葛亮的北伐实际上是一种逼不得已的一次征伐,因为在诸葛亮隆中对中所说的,理想的北伐条件应当是,坐拥益州,荆楚,积蓄力量,静待天下有变,联吴攻曹,而随着吴蜀决裂,蜀国夷陵之战的失败,荆州丢失已经使得北伐的前置条件基本丧失,蜀国唯一能够做的其实只有积蓄实力,静待天下大变,联吴攻曹,但此刻以巴蜀一地的资源,能够增长的实力也很有限,而且时间不等人,毕竟天下有变本身就是难以掌控的空虚飘渺的事情,可能有,也可能不会有,所以诸葛亮也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趁着曹魏忽视自己的时候,打一场闪电战,迅速的为自己打下一块前沿基地,作为发展和进取的桥头堡,在曹魏反应过来之前造成既定事实,使得曹魏认下这个结果,自己得以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雍凉诸郡分布

当然,即便说诸葛亮真的能够在曹魏反应过来之前达成既定目标,拿下陇右五郡,但问题是诸葛亮后续能够守得住数十万魏军的轮番进攻吗?吴国就一定会出兵牵制曹魏吗?蜀军的粮草维持够吗?陇右五郡残余势力的反扑蜀军是否能够抵挡得住?这些其实都是蜀军面临的巨大问题所在,毕竟蜀汉地小兵少,不过十万兵众,除去征战损耗,分布各地之下驻守的又能有多少,后勤上的巨大消耗,也不是能够通过巴蜀运输能够解决的,至于因粮于敌,陇右五郡又能有多少粮草供给蜀汉大军以及陇右百姓的,而且北伐的目的是占地,不是劫掠,名声上的选择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说,即便能够打下,要想收的住,其实也很难,不是说没有可能,只是面对的困难也不少。

诸葛亮剧照

蜀汉内部三大集团,荆州集团,东州集团,以及巴蜀本地势力,三大集团一起挤在巴蜀一地,自然矛盾重重,尤其是在刘备驾崩之后,缺乏强有力的领导者把这股力量凝聚成一股,所以对于蜀汉来说,在有限的实力之下,尚不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全部实力出来,这也是造成诸葛亮原本筹码就不足的北伐,此刻能动用的就更少了的原因所在了。

当然蜀汉地小人少,自然在人才方面的缺口相对于曹魏来说也就更大了些,所以对于诸葛亮来说,北伐失败在一定程度上也与缺少能够独当一面的大才有关,自然这也与诸葛亮事必亲躬的性格有很大的关联,没有能够给底下人发挥才能以及锻炼成长的机会,最后实战中自然弊端横生。

因此蜀汉在如此种种不利的条件之下,其实若是真的能够北伐成功,才真的是意外之喜,毕竟这难度也确实是太大了些,毕竟有的时候,在绝对强大的实力面前,一切的谋略规划也是无用武之地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