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为何成为中国最有骨气的朝代,是因为什么原因呢?(明朝的命运和决策:明朝的迁都和党争)
明朝的命运和决策:明朝的迁都和党争
早在太祖朱元璋北伐之时,朱元璋在北伐檄文中首次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老朱将华夏子女和鞑虏区分开来,给明朝起了个好头。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朱元璋的无心之举了,为了巩固皇权,巩固太子、太孙的皇位。朱元璋几乎杀完了功臣宿将,整个明王朝几乎一个能打的都没了。其实虽然明朝虽然刚刚建国不久,但是北边的防务还是比较吃紧的,还是需要一批将领的来保家卫国,朱元璋杀完功臣把北方防务交给自己的儿子完全是一厢情愿。但恰恰是这一厢情愿成全了明朝最有气节的王朝。
提出一个假设 ,如果朱允炆削藩成功,朱棣选择不反抗,那么明朝会是什么结果呢?北方防务将会拖垮整个帝国。朱棣即位之后曾经五征漠北,但仅仅几十年后,瓦剌依然包围北京,如果没有五征漠北,可能瓦剌会更早的占领北方,到时候明朝只有一种结果走北宋的老路,和鞑虏划江而治。
朱棣在南京即位之后,因为皇位还未巩固,北元又闹腾的不行,朱棣派曾经靖难时就跟着他的将领丘福领10万大军征讨北元,甚至朱棣千叮咛万嘱咐,不要轻敌,最终10万大军全军覆没。足以证明足以证明那时候军事将领有多匮乏。无可奈何之下,朱棣只能亲自披上铠甲,但如果从南京讨伐漠北,成本太高,朱棣便有了迁都的打算,当然也有朱棣个人原因。最终,迁都北京成为了明王朝最正确选择,天子守国门正好弥补了将领匮乏。自此,天子守国门成为了明朝的祖制,明朝京师北京先后多少次被围,无论君主昏庸与否,无一人选择弃京师而逃。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明亡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便是党争。党争有多严重?拿袁崇焕来举例,满朝上下都知道袁崇焕是被冤枉的但是因为党争的原因,无一人为袁崇焕说话。袁崇焕成为阉党残余、东林党党派夺权的牺牲品。甚至,崇祯死后,各党派还拥立不同的朱氏一脉为帝,趁着清朝征讨李自成,几个政权还为了争谁是正统而刀兵相见。
如果,崇祯迁都南京,就不存在正统的问题,明朝还是能控制住南方的,可惜,崇祯没这样做,但正因为如此成就明朝最有气节的王朝。终明276年,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
明朝:中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朝代
中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朝代是一个?你说汉朝?国力强盛,国泰民安。哈哈,猜错了,小编认为应该是大明朝。唯一没有和亲,没有纳贡的朝代。即使土木堡之变皇帝被俘虏了,也没投降。
看似柔弱的明朝为什么这么有骨气呢?因为明朝皇室有组训: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连君王都要死社稷,还有什么能够让他们屈服呢?而且,明朝历史上死社稷的可不仅仅只有崇祯朱由检一位,而是三位。
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没有逃跑,只是带着太监王承恩去了紫禁城后的煤山,选择了自缢殉国,死前留有遗书:“朕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毋伤百姓一人。”
崇祯死后,明朝宗室继续在南方坚持抗清38年,是历代亡国后抵抗时间最久的。在这三十八年里,隆武帝朱聿键在汀州被李成栋清军乱箭射杀,战死沙场, 一起死的还有皇后和不满月的皇子。隆武帝的弟弟绍武帝朱聿鐭在广州被俘,坚决不降,绝食而死。
隆武帝
不仅皇帝如此,明朝臣子们虽然有钱谦益、孙可望这样的“贰臣”,但更多的是忠臣,明王殉国后不知有多少:
东阁大学士范景文绝食四天,在崇祯死之前一天全家投井而死。
户部尚书兼侍讲学士倪元璐全家十三口全部上吊自杀。
左都御史李邦华,投水自杀。
左都副御史施邦曜自杀。
兵部右侍郎王家彦自杀。
大理寺凌义渠上吊自杀。
庶吉士魏学濂自杀。
刑部右侍郎孟兆祥全家投井自尽
御史陈良谟全家投井自杀。
史可法守扬州,城破自杀。
刘宗周死杭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