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刘邦能得天下而项羽不能?(刘邦胜项羽,成功的关键是识人善任)

刘邦胜项羽,成功的关键是识人善任

楚汉相争即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这场持续近五年的战役最终以项羽败亡,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而告终。楚汉相争简单的来说就是有秦末农民战争直接演变而来的,但在性质上却有别于秦末的农民战争,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农民战争虽然胜利地推翻了旧的封建王朝,但曾经是农民战争领袖的刘邦和项羽,却不得不走封建统治的老路,遂转变为封建统治权的角逐者。由于在这场角逐中,项羽具有强烈的旧贵族意识,不善于用人,不能重建统一王朝,刘邦知人善任,因势利导,终于战胜了项羽,登上了西汉皇帝的宝座,建立了汉朝。

但是事实上真的只是那么简单吗?实则不然 个人觉得刘邦能获得天下,而项羽却不能有以下几点原因: 1、为草莽却知人善任 刘邦一介草莽,在乱世之中起兵,居然登上皇帝宝座,刘邦自我总结原因:“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皆人杰也,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刘邦手下聚集众多英雄豪杰,其中不少人跟过项羽,但由于不被重用,才投奔刘邦,而刘邦知人善任,终获成功。 2、是无赖却豪放大方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苟富贵,毋相忘”等是许多将领蛊惑众人起义的口号,但更多将领心胸狭隘,事后翻脸不认人,“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刘邦一个无赖之徒,却深知感恩和激励的重要性,每次打了胜仗,都毫不吝啬封赏,对功臣加官进爵,对士兵也有物质奖励,手下的人故愿意跟着他出生入死。

3、好女色却收放有度 刘邦攻入咸阳,进入了阿房宫,见宫室里声色犬马、奇珍异宝,不计其数,单是美女就有几千人。就想住下来尽享后宫美女,但他的心腹樊哙和张良告诫他万万不可,以免失掉人心,刘邦遂听从劝告,还军霸上。刘邦对王宫里的美女期待已久,但考虑到时机不对,便忍住欲火,对一个好色之徒而言,实属不易。 4、性傲慢却从谏如流 大汉初立,百废待兴,一些人便向刘邦进言治国之道,名士陆贾便是其中之一,他和刘邦谈话总是不离《诗》《书》,为刘邦所谩骂,陆贾说:你可以马上得天下,但能马上治天下吗?刘邦面有惭色,便让陆贾总结秦亡汉兴的经验教训,以资借鉴。并重用了一批文人,为汉朝日后兴旺发达立下汗马功劳,刘邦虽是粗人,性情傲慢,却不是鲁盲无知之人,别人说的有理他能虚心接受,忠言虽逆耳,但他能广纳良言,得以兴邦。

5、虽位高却知错能改 刘邦称帝后开始追求享乐,在京城长安附近强行圈了一大片山川土地,不许百姓在这片土地上种地,把它变为专供自己打猎游乐的场所,还给它起了个美名叫“上林苑”。因长安附近可耕种的土地很少,百姓意见很大,萧何便上书反对,希望刘邦退“林”还耕。刘邦十分恼火,把萧何送到廷尉处治罪。大臣王卫尉挺身而出,为萧何争辩。王卫尉言语激动,珠连炮般地向刘邦发难,刘邦越听越觉理亏,便释放萧何,并亲自向其赔礼认错,堂堂大汉开国皇帝,竟向臣子赔礼道歉,这种精神,深值我们后人学习。 6、短学问却富有远见 刘邦临终前,吕后问萧相国死了之后,谁可接替,刘邦说曹参可,吕后又问曹参后呢?刘邦说王陵可接任,但王陵智谋不足,可由陈平辅佐,陈平有智谋但决断力差,周勃虽不善言词,但为人忠厚,日后安定刘氏江山,为国立功的肯定是他,让他做太尉吧。后来的事实证实刘邦的先见之明,大汉江山能不被吕氏篡夺,周勃和陈平功不可没。可见刘邦虽短学问却很有见识,能识人,有远见。 刘邦起兵之初,势力、人气、威望、气势、勇猛均不比项羽,却凭借识才、隐晦、忍让、智谋、坚韧等特点最终以弱击强,以少胜多,终成王业。现在我们品之尚觉余犹未尽,其身上可学之处多矣。 总之,刘邦的成功是历史的必然性,项羽败就败在“不识人,残暴”,他有独霸天下的武力,却没有一点点的“识人之明”,刘邦的武力虽然比不上项羽,甚至在品行上也要比项羽来的阴暗,但历史向来就是这样,真小人拥有受不到欢迎,但伪君子却能争霸天下。

刘邦与项羽:命运与选择的对比

汉五年,刘邦和拥戴自己的诸侯合力,于垓下击败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随后,在众诸侯王和大臣的劝进下,刘邦于定陶即皇帝位,定都洛阳。

同一年,成为皇帝的刘邦在洛阳的南宫摆下酒宴,大宴群臣。

这场酒宴上,刘邦和臣子共同剖析了项败刘胜的原因。

王陵等臣子认为,项败刘胜的原因在于刘邦大度,肯与诸侯王和臣子共享天下,与之相对应的,是项羽的小气,项羽嫉贤妒能,对于有功的臣子,项羽嫉妒,对于有本事的臣子,项羽猜疑,对于战场上获得胜利的臣子,不予记功表彰,对于拿下城池的将领,不予封地。

刘邦认为,王陵等人的回答很对,但不全面。

在刘邦看来,除却王陵等人回答的原因以外,项败刘胜的另一个原因在于项羽不会用人,项羽只有一个能臣范增,还不能言听计从,而刘邦这边厢,萧何、张良、韩信都是世所罕见的专业型人才,却都心甘情愿地为刘邦效力,所以刘邦才会由弱转强,步步为营,最终战胜项羽。

一句话,得人才者,得天下。

这场君臣对话听上去很精辟,所以一直都被世人称道,被多次引用。

但是,纵观《史记》中对于楚汉历史的记载,关于项败刘胜的问题,刘邦一直不曾停止思考。

经历了白登之围、平定异姓王造反、改易太子风波的刘邦,对于天下大势,似乎有了不同以往的看法,以往那份人定胜天的气魄,渐渐地在刘邦身上消失。

汉十二年,在征讨英布途中被流矢射中的刘邦,病得愈发严重,皇后吕雉遍寻良医,医生来到刘邦的塌前,为刘邦诊脉。

八过脉后,不等医生开方子,刘邦便先开口了,问医生,这次的病,医得好吗?

医生自然要说医得好了,如果说医不好,皇帝能高兴吗,皇帝一不高兴,自己肩膀上顶着的脑袋还能安然无恙吗?另一方面,如果说医不好,不就显得自己的医术太差了吗?

万万没想到,对于医生的回答,刘邦竟然很不高兴,刘邦把医生痛骂了一顿。

在刘邦看来,自己的病,即便是扁鹊复生,也是没得医了。人的命,是上天注定的,自己本是沛县的一介布衣,提着三尺剑,一路顺风顺水,多次死里逃生有惊无险,击败项羽、平等诸侯王叛乱,这不是上天注定的事吗?

上天注定刘邦会得天下,所以刘邦得了天下。

上天注定刘邦没法改立太子,所以刘盈依旧是太子。

上天注定刘邦被流矢射中,所以刘邦被流矢射中。

上天注定刘邦要死于病痛,所以刘邦拒绝医治。

这时候的刘邦,竟然发表了和七年前全然不同的论调。

七年前,刘邦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尺,无论是秦王子婴还是霸王项羽,统统都斗不过他这个布衣出身的亭长。

七年后,刘邦开始相信天命,开始认为,自己的成功,都是上天的厚赐,项羽的失败,也是上天的惩罚。

说来也巧,项羽在自己生命的尽头,也发出过类似的看法,在项羽看来,自己之所以失败,是天要亡他,力拔山兮气盖世的人力,终究斗不过要亡他的天。既然天要亡他,他就给天一个交待吧,自刎乌江。

刘邦死前,终于明白了项羽自刎乌江的原因,拒绝医治的刘邦,无疑成了乌江边的项羽,跟项羽一样,选择「杀」死自己。

参考资料:《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高祖本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