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经济、科技远超唐朝,为什么会被灭国?(宋朝科技与经济强,为何被灭国?)

宋朝科技与经济强,为何被灭国?

宋朝的科技与经济强于唐朝,为什么还被灭国。首先这个问题问得不太严谨,一个王朝的覆灭说实话和科技与经济的水平真的没有多大关系。至少从人类文明产生以来,还没有长盛不衰的王朝。这一点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是如此。而且在人类文明史上落后的文明战胜先进的文明这种情况比比皆是。古埃及法老王朝、古巴比伦还有古罗马帝国的覆亡基本上都是如此。就以灭亡南宋的蒙古来说,当时被蒙古灭掉的国家绝大部分都比蒙古的文明程度高。所以野蛮战胜文明似乎在历史上成了一种难以解释的现象。

所以在这里只能简单的探讨一下宋朝科技和经济实力在当时都领先于世界,为何还被灭国的原因。总体上来说,宋朝被灭国的原因可以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来看。

首先说说内因:北宋从建国的那一天起就埋下了灭国的种子。从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就成为一个大毒瘤,地方军阀拥兵自重,中央集权遭到严重破坏。表面上唐朝亡于黄巢起义,实际上唐朝是亡于地方军阀的武装割据。五代十国也由此而来。

1、在五代十国这个社会政治极为动荡的乱世,每一次大规模的战争和社会动荡其罪魁祸首都是掌握兵权的将领和军阀。北宋的建立者赵匡胤作为后周统兵大将,就是靠武装政变夺取政权的。所以赵匡胤既得益于手中掌握的兵权,又对兵权很警惕。他做皇帝后,充分吸取唐末以来的教训,在立国之初,就通过杯酒释兵权的把戏解除了手下统兵大将的兵权,推行了重文抑武的国策。在这样的政策下,军人的社会地位低下,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也没有人想着去投军象汉唐军人那样在战场上建功立业。所以,北宋在建国之初就在弱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2、北宋皇权对军队将领的不信任造成了监军制度的盛行。带兵作战的将领在战场上没有临机决断的权利,战场的最高指挥权掌握在监军手里。监军只会机械的执行皇帝的命令,在战场态势瞬息万变的前提下,这种僵化的指挥模式让宋军屡战屡败。

3、北宋除了开国皇帝赵匡胤外,其他历代皇帝都缺少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进取心。以宋太宗赵光义为例,在即位之初发动北伐辽国的战役失败后,战斗意志就基本瓦解了,再也没有北伐的雄心。如果换一个铁血皇帝或者有韧性的皇帝,比如刘邦之类,以北宋的国力,就是打上几次败仗,但只要坚持不懈,光靠消耗战也会把辽国拖垮。宋太宗之后的皇帝一个不如一个,真宗在澶渊城下好不容易打了个胜仗,赶紧见好就收,签订和平盟约。到了最有作为的神宗朝,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讨伐西夏,结果不幸战败,神宗皇帝痛哭流涕,意志消沉,不久王安石罢相,讨伐西夏不了了之。

统帅的意志力决定了军队的战斗力。汉军之所以敢于对匈奴作战,与汉武帝强大的战斗意志密不可分。北宋皇帝的软弱造就了北宋军队战力的低下。一旦战争来临,北宋皇帝首先想到的不是求和就是逃跑,这严重损害了军队的战斗力。几百年下来,军队对外没有威慑力,战斗力,国家灭亡是迟早的事情。

4、北宋的军制造就了北宋的军队战斗力极差。北宋的统治者实行的是强干弱枝的军队体制,全国军队的精锐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禁军集中在东京汴梁周围,地方部队都是一些民团,毫无战斗力可言。一旦边关有事,国家临时指派的将领才会带领禁军到前线作战。造成了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尴尬局面。这种做法虽然防止了将领拥兵自重,但是也造成了将领既不知己也不知彼的状况,战争胜少败多也就不奇怪了。北宋统治者为了防范流民聚集后威胁统治,往往通过把流民变成军队养了起来的办法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造成北宋常备军数量在真宗朝以后剧增,到徽宗时竟然突破一百万人,数量巨大的军队真正有战斗力寥寥无几,所以当金兵突破黄河防线后,北宋空有百万军队,还是逃脱不了东京陷落,徽宗、钦宗被俘的亡国命运。

5、北宋军队构成以步兵为主,骑兵数量太少也是北宋军队战力低下的一个原因。由于北宋建国之初没有一举拿下燕云十六州,西夏又占领河湟与后套,北宋几乎失去优良军马的来源,即使在宋夏、宋辽的边贸中,辽和夏也将战马列为禁运的战略物资。所以自始至终,北宋都没有建立起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当时的骑兵就相当于现代装甲部队,这就使得北宋对辽和西夏作战中,要么失败,即使胜利也往往是击溃战,不能全歼敌人的有生力量。

从外因上来说,北宋建国后面对的国际形势比较恶劣,在北宋建国前后,契丹崛起。契丹作为北方草原上历史悠久的强悍的游牧民族,在唐朝时期就给唐朝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北宋成立之时,契丹也出了一个杰出的领袖耶律阿保机,他统一整个北方后,力量空前强大。后来北宋好不容易熬到了辽国灭亡,女真族又崛起,这是一个比辽更野蛮、更强悍的游牧民族,终于在女真人的强力打击下,北宋灭亡了。一句话,北宋的灭亡也有运气不好的因素。北方地区在两宋时代,一个接一个的强悍游牧民族相继崛起,他们都把南下攻宋列为了战略目标。在一波接着一波的强势进攻下,两宋相继败亡。这可以说是两宋的悲剧,也是汉民族的悲剧。

宋朝:经济发达却屡遭外族欺压的封建王朝

后世评价中国王朝强汉、盛唐、富宋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当中,宋朝的经济文化算是最为发达的。

根据史书记载,自宋太祖时代开始铸币的数目到了每年500万的数量,其两年的铸币数目就要超过400年后,明朝276年所筑造的总和。

另外,中国的四大发明有三项,在宋朝唐宋八大家也有六位在宋朝,

那么为什么这么一个经济发达的王朝,却总是被外族所欺凌呢?

第一个方面宋朝的国策

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的方式,建立了宋朝,由于唐末的藩镇割据导致了盛汤的灭亡唐宋期间的五代十国短短几十年却换了十几个皇帝,平均每四年一个皇帝,

所以赵匡胤为了防止武将擅权建立重文轻武的国策

赵匡胤自己黄袍加身他很清楚自己的地位是如何得到的,所以建国之后将军事高度中央化,也就是强干弱枝的政策。

但是我们在看看宋朝周边的环境,契丹、女真、党项西夏、蒙古这些少数民族先后崛起,他们虎视眈眈的盯着中原王朝。而宋朝的重文轻武基本国策在这种环境之下注定是失败的。

第二 科举制度的盛行

由于武将地位的下降那么必然文官的地位提高。

科举制始于隋朝,隋炀帝认为出人头地需要公平竞争,于是他开始实行科举制,但是这个短命的王朝没有来得及将这个制度发扬光大,虽然唐朝也实行科举制,但是状元郎大多出自官宦世家,出人头地的梦想,距离平民还是很遥远的,到了宋朝,这个从前也是老百姓的皇帝决定改变历史,他不许任何皇族,官宦之后参加考试,废除了公荐制度,杜绝了官员联合舞弊的可能。

随着文人地位的提高武将的地位进一步下降。

科举制度的盛行在大宋王朝刮起了一阵读书风。

唐宋八大家六位出自宋朝就是这个原因。

第三 宋朝先天不足的地盘。

燕云十六州一直是宋朝的痛处。

公元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

当然契丹也不会白白出兵的。

石敬瑭以割让燕云十六州和与辽太宗约为父子为代价才换来的契丹出兵。

石敬瑭也就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儿皇帝。

公元938年,石敬塘把燕云16州之地贡献出来,使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一线。燕云十六州为中原地区天然屏障相当于国门。

宋朝的统治者多次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但是几次准备或攻打未果后,不得不放弃。

致使少数民族的铁骑可以长驱直入直接威胁中原地区。

虽然说中国每个朝代都难免受到少数民族的骚扰

从秦汉时的匈奴到唐代的突厥,但这些少数民族大多都被中原王朝抵御在外,即便遇到再强大的少数民族,中原王朝也能保证在防守的状态下不失时机的进行反击,例如汉武帝时期。特别是唐朝全盛时期,曾一度令周边各少数民族向其俯首称臣,称其李世民为天可汗,然而,宋朝虽然富有,可偏偏总是被少数民族政权逼的走投无路,割地赔款。

以上几种原因导致宋朝对外战争败多胜少直至灭国。

那么为什么宋朝这么富有呢?

这就跟前朝有关。

隋炀帝开凿的大运河连接了南北交通,提供了便利,这是一个原因。

唐朝安史之乱后北方战乱,为躲避战乱人口迁移到南方大大刺激了南方经济,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