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兵马俑中间的墙不能挖,里面有什么宝贝?(兵马俑中间土墙的作用揭秘:支撑、分类保存、保护)

兵马俑中间土墙的作用揭秘:支撑、分类保存、保护

看到这个问题,真的好巧,我这个月初刚刚到西安的西北大学参加培训,培训结束后,利用周末时间,顺便到了大名鼎鼎的华清池和兵马俑博物馆参观了一下。

去之前特意了解了一下兵马俑,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参观期间刻意请教了一下我们的导游,没想到,兵马俑之间的土墙作用还真不小。

那天虽然是周末,但是人并不是太多,买票进入后,导游嘱咐不要把票丢掉,因为景区还要验票。

走过一片草地和树林就到了兵马俑所在地,我们首先跟着导游参观了展览馆,大概了解下兵马俑的历史和发掘过程,然后就到三个馆参观,由于四号坑还没有发掘,可能是技术原因,目前处于保护状态,所以,我们就参观了三个坑。

这是一号馆,基本已经全部发掘完成了,里面真的好大,非常震撼,在这张图片的另一头有很多的兵马俑摆放在上面,有很多工作人员的电脑和各种工具,在那个位置可以近距离的看到兵马俑。

这是二号馆,感觉大小和一号馆差不多,二号馆绝大部门都没有发掘,兵马俑都埋藏在下面,第一张图片大家可以清晰的看到有一层比较薄的土层盖在兵马俑上,听导游说,这些兵马俑建好后,上面铺着厚厚的席子,然后往席子上撒土,现在席子已经腐烂消失了,但是这些封土上仍然留着席子清晰的印迹。

这是三号坑,这个坑比起一号和二号来说就小太多了,大概有一号坑的二十分之一大小把,三号坑也全部发掘完成了,这个坑里面有马和车辆,但是损坏也是比较严重的,很多兵马俑都没有头颅。

大家可以看到,大约四路兵马俑之间就有一道土墙把这些兵马俑隔开,很多人不由得联想到,这些土墙里面是不是藏着什么宝贝儿,或者是更加珍稀的兵马俑在里面没有发掘?

其实,真是想多了,里面什么都没有,他就是土墙,只不过又宽又大而已,这些土墙经过当时人工的处理,非常的坚硬。

究竟有什么用呢?

第一,支撑作用。因为这么大规模的坑道,没有支撑物的话,这些兵马俑就很难保存的这么完整,古人没有我们现在的技术,不可能造一个非常大的盖子把兵马俑军团一次性掩盖起来,所以,就只能采用隔段掩盖的方法了。你想一想,如果没有这些夯土墙的存在,一个大坑里数百个兵马俑,一旦一个倒下了,其他的会不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接着一个倒下,这样的损失将是巨大的,所以,古人就利用这些土墙,把兵马俑各自保存到不同的区域。

第二,分类保存。我们知道,这些兵马俑都有不同的级别,古人非常注重身份,不同级别的兵马俑会放到不同的区域,通过这些夯土墙把他们区分开来,这样就不会混淆了。

上面的三张图就是三个不同身份的兵马俑,他们身上的盔甲都有细微大差别,第一个兵马俑右下角的介绍中写得很清楚“高级军吏俑”。

第三,保护作用。之所以用土墙把兵马俑划分为不同的区域,除了怕兵马俑倒塌引起连锁反应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分区保护,可以有效的防止水淹、火烧等灾害,如果发生水淹的情况,这些土墙就会通过隔离作用,将损失降到最低。

据介绍,当初,考古学家发掘的时候可是费了很大的功夫的,一般情况下都是使用手铲刷子,等接近陶俑的时候就用手术刀片和小竹签等小工具清理,几千年过去了,任何的疏忽都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

所以不要小看这些看似简单的夯土墙,它早就和这些兵马俑一起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里面蕴藏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有了这些聪明和智慧,我们才能够建造出一个又一个的世界奇迹。

兵马俑坑中的土墙:一道古代文物见证秦朝工艺和建筑管理体系

从1974年开始,考古工作者对兵马俑开展的发掘研究,至今已有近半个世纪。铁血厮杀统一六国的秦军虎狼之师,时隔近2000年,再次展现在世人眼前。

参观兵马俑坑,我们发现在由武士俑排列而成的军阵之间,都隔着一道道土墙,看起来似乎没什么作用,而且还影响着兵马俑方阵的整体美观。

是不是里面有什么文物,但目前由于技术或者别的难题没有条件进行挖掘呢?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土墙为何没有被清理掉呢?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这些墙是怎么来的。

从发掘兵马俑的相关纪录片里可知,几乎所有的兵马俑挖掘出土的时候,都是东倒西歪地埋在土里的状态,其中不乏有破碎解体的陶俑。

可见,即便是陶制烧结得硬邦邦的兵马俑,也需要外部的防护。

况且从发掘情况来看,许多兵马俑出土的时候,身上都带有精美的各色表层描绘。工匠们费时分工制成的彩色兵马俑,自然不可能马马虎虎地直接与脏兮兮的泥巴接触。

承重墙上安放一根根柱子,再在柱子上建梁铺设木板,这就等于给兵马俑造出了“房子”,来遮挡外面的泥土,从而保证兵马俑保存得更加完好。

只不过木制的顶棚,终究抵不过泥土和岁月的侵蚀。等到顶梁和柱子朽烂,坍塌下来的泥土和梁柱砸在兵马俑上,原先工匠们费尽心思维护的兵马俑,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埋在土里东倒西歪、色彩斑驳,甚至裂成好多块的样子。

考古工作者保留墙体的出发点,是为了遵循考古研究“修旧如旧”的原则,尽可能地展示兵马俑坑初建时的原貌。

这些土墙除承重外,还有一点作用就是对兵马俑方阵进行隔离。

秦始皇建造兵马俑,目的是希望自己死后,依旧有威武的军队为他守护地下世界。为了展示军威,兵马俑的排列布置,几乎是按照当时秦帝国的精锐部队1:1的复制。

从史料来看,秦军是一支编制复杂的多兵种混合部队,车兵、骑兵、步兵、水兵,以及将军、校尉、屯长、什长、伍长等各级军官,均有所区别,而且各军配制的铠甲、兵器也各不相同。

兵马俑作为秦帝国的国家级工程,那就必须得按照正规排兵布阵的方式进行摆放,不可能将所有种类的兵马俑都放在一个大坑之中。这么一来,这些墙就起到了很好的兵种划分作用。

此外,从建造工艺的角度来说,这些土墙本身就是一件“文物”。

古代没有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秦朝当时最高级别的建筑工程,如城墙、秦直道、万里长城(现在看到的砖结构长城,是明朝时期的建筑),均是就地取材,以泥土夯筑而成。

可别小看这些夯土建筑,以秦直道为例,有些路段至今保存完好,路面上连杂草都生长不了,相比于现在动不动就开裂,陷进去一个大坑的水泥、柏油马路,当真是值得键盘侠们点赞的良心工程了。

兵马俑坑里的土墙,也是秦朝工匠们的劳动成果,其稳固性能之好,即便过去了2000年的大自然侵蚀,也依然保存完好,可见其中工艺水平的高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