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3000元人民币,在越南当地是怎样的生活?(越南的生活费用和物价比中国低。)

越南的生活费用和物价比中国低。

如果说到越南这个国家,在众人的印象中就是一个相对贫困而且落后的国度,其实大家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一个认知,很容易被国际上所公布的人均收入这个数字所迷惑。

2018年越南人的人均收入大概是1.2万元人民币,中国人的人均收入大概是6万元人民币,收入相差了5倍之多,因此大家就觉着中国肯定要比越南富裕。

但是大家必须要明白一点,这个平均数是没办法说的,就比如你和马云的平均数可以在你们省当个首富。不过实际的情况却是,马云依然很富。

因此也不能够说越南只是一个非常穷困的国家,只能说贫富差距可能有点大。

3000块钱的工资在中国是属于一般企业的普通工人的中下等收入,因为现在随便去南方找个工厂人均工资都可以在4500甚至以上,技术工可以达到7000 、8000甚至更高的水平。

不过在越南能够拿到3000元人民币的工资,已经算是相当高的工资了。那对于整个越南来说,老百姓的人均工资也就900块钱,3000块钱已经凌驾于900块钱的三倍之上,已经算是一个较高的经济水平了。

如果生活在越南一些相对穷困的城镇,三千块钱完全可以过上一个“半土豪的生活”。

将越南的物价折合成人民币的话,在一个普通的城镇一碗面条的价格大概是3~5块钱,早餐和晚餐更是相对便宜一点,只是吃普通的生存饭菜,一个月的生活费不会超过450块钱,与之相对,在中国随便找个小县城,每天低于30块钱生活费是活不下去的。

就算在一些县级城市,随便吃碗面条就是10块钱起步。一般情况下作为一个劳力工人的话,根本吃不饱,需要再买一点其他的辅助性食物,一个月下来的生活费一般都是维持在1000元左右。

倘若在越南一般的城市,每个月花1000块钱去吃饭,可以保证顿顿有肉。

不过要是到达稍微富裕一点的城市就不同了,越南的二三线城市,一碗牛肉面的价格起步是10块钱,其消费标准已经达到了我国平均小县城的水平,若是稍微再配点菜或者要瓶啤酒,那么一顿饭下来可能也就要四五十块,如此的一个消费水平完全可以与河南的省会郑州持平的。

倘若租房居住的话,1室1卫1厨月租每个月800块钱起步,在郑州的郊区租一个同样条件的房子,大概在1200块钱,如果去越南的商场消费的话,其实和中国的一些普通县城价格差不多的,少则几十元,多则上百元。对于一些国际名牌的店铺,可能每件衣服的起价就是几千几万起步了。

所以拿3000块钱去越南的话,要看在什么地方生活了,如果在穷困的地方生活,每个月吃喝享受之外还能再存上2000块钱,如果想要去过城市人的生活,这点钱其实还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不要总看一个数据就觉着一个国家很穷困,只是没有到地方真实的去感受罢了。

别说是越南了,3000块钱生活在中国农村其实也是挺滋润的。

越南经济崛起:人均收入较低但积极工作的越南年轻人遭到美国抱怨

按照越南人均月收入水平900元人民币来看,月薪3000元人民币是人均的三倍以上,显然是中高收入阶层的生活。2018年,越南经济总量GDP约为2425亿美元,人均GDP2540美元(我们则是9800美元)。

越南临近我国的广西及云南省,是东盟成员国之一,2018年,越南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实际增速达7.08%,经济总量GDP达到了55352670亿越南盾,相当于人民币约1.6万亿元;而我国去年全年的实际增速为6.6%,经济总量GDP首次突破90万亿元大关。

按照越南经济总量排名来看,位居亚洲第17,其人均GDP2540美元的水平,也只有亚洲人均GDP的三分之一,以世界银行的标准划分,越南仍属于“中等偏下收入国家”。

在这样一个中等收入偏下的国家,月薪达3000元人民币确实是不错了,毕竟绝大多数越南普通工薪阶层的收入都不足1000元人民币。越南总人口已经超过9600万,仅次于东南亚的印尼及菲律宾,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人口约7000万,这是目前它能成为潜在“世界工厂的”优势之一。关键是这些劳动力不仅丰富,还愿意加班工作。

但越南目前主要还是承接来自于中日韩等国家的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尽管促进了当地的制造业快速发展,但科技水平较低,基本都是处于代加工的末端。从1986年学习我们之后,紧跟着实施了自己的“革新开放”政策,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展,2018年,越南经济实际增速排在亚洲第二,高于印度和我国。去年全年的进出口贸易总额4820亿美元,约相当于广东去年进出口贸易额的50%。

总的来说,越南经济正处于崛起状态,它的这种开放型经济形态已经在对外贸易方面体现的淋漓尽致,就拿与美国贸易来说,去年越南对美国双边贸易额约为900亿美元,但顺差高达360亿美元。因此被美国总统特朗普视为“最会占美国便宜”的。而越南正因为人均收入水平还较低,因此他们对于普遍加班加点工作毫无怨言且积极主动,目的就是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相比之下,国内的部分年轻人不再适应“996工作制”,甚至颇为反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