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留住问题,课时、食宿、交通、待遇等综合因素分析(你觉得怎样才能留住大学生在乡村学校任教?)
乡村教师留住问题:课时、食宿、交通、待遇等综合因素分析
乡间石子路,2栋矮教学楼。前面是教室,后面拉个帘子就是教师宿舍,坐车需要步行1公里,这是当下大部分乡村教师的现状!
说到怎样才能留住大学生,不如先说说为什么都不愿意去乡村任教!
在乡村小学里,一个学校里5,6个教师,几百个学生,所以正常的情况就是每个教师都是包班。也就是所谓的一个教师带一个班级,语数外体音美全部由一位老师来完成,课时量是相当大的!
在乡村小学里,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吃住,好一点的地方可以给你配备一间单独的教师宿舍,而差一点的环境就和教室共用一间,用一条帘子来隔开!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乡村里,空荡荡的校园里,一个人住着,首先不谈教师的胆量,就是安全也是一大问题!
吃饭的话,如果教师会做几道小菜还好一点,学校周围都会有种菜的学生家长,可以给你提供一些蔬菜,不会做饭的教师,吃饭就成了问题,因为乡村小学里是不提供食堂的!
在乡村小学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交通问题。有的乡村离城镇很远,而且在乡村到城镇坐车这段距离里是没有直达的汽车的,如果自己准备的有电动车还好,大部分没有电动车的教师,坐车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在乡村小学里,教育局和领导们不会经常光顾,所以对教学和检查相对比较松懈。这也就造成了另一个问题,消息闭塞,不能做到上通下达,很多教学活动比赛,荣誉证书等奖励性证书证件失之交臂,连参加的机会都少。想要评职称真是难上加难!
我只是罗列了几个最基本的共例现象,还有一些难以解决的个例问题我们想象不到。如果想留住乡村教师,这些问题肯定要解决!
对于留住乡村教师,我有几个小愚见,仅供楼主参考。
一个好的事情能不能得到发展,就需要一个强硬的后台,而这个后台就是国家的支持!
近几年,国家也出台了很多有关乡村教师的好的政策。比如,乡村补贴,乡村教师住房,津贴,还有在乡村从教满30年可以申请绿色通道评高级职称等。
国家没有让我们失望,给了我们乡村教师很多的福利,也给了乡村留住教师的底气!
我们这里是教师先去所在的城镇,接着城镇的中心校负责分配教师下乡。
在中心校分配上,建议实行根据自身条件来分配调整,比如有些教师家就在附近,可以就近教学。
看能不能留住乡村教师,除了国家的政策和中心校的管理体制,最重要依靠的是本校校长的做法!如果想要长久留住教师,一定要解决好教师的食宿问题和交通问题,因为这些都是最基本的生存问题!
比如,配一辆电动车,提供厨具,解决伙食问题等!为教师谋取一些教师福利!我相信这些基本的问题解决了,能够大大增加留住教师的可能性!
发展乡村教育,稳定教师队伍至关重要
李克强总理曾说过,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不是楼房,不是课桌,而是教师。要发展和改变乡村教育,必须要下大力气稳定乡村教师队伍,让他们真正“留得住”,乐于扎根山区,默默坚守和无私奉献。想要留住乡村教师队伍需考虑以下几点:
一:乡村教师本土化是保持乡村教师队伍稳定的有效办法。因为本土教师在地域架构、文化背景、血缘关系、生活习惯、情感态度等方面皆根植于当地,更有可能心无旁骛而扎根家乡服务教育。回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乡、村两级都有学校,无论是公办教师,还是民办教师,差不多都做到了本土化,每年的师范毕业生几乎都回到了原籍教书,源源不断地为乡村教育注入活力,也为那时的乡村带来了梦想和希望。
二: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改善乡村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让乡村教师真正享受到职业的尊严与幸福,是留住乡村教师的必然选择。乡村教师“招不来、留不住”,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乡村一般地处偏远,信息闭塞,条件艰苦,生活单调乏味,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是因为乡村教师待遇过低,微薄的收入不足以回报艰辛的付出。教师也是人,养家糊口理所当然,“人往高处走”乃人之常情,没有一定的经济保障与物质条件让老师们居有定所、病有所医、衣食无忧,所有空洞的说教都无济于事。
三:全面提高乡村教师的师德水平,增强他们扎根乡村、终身从教的使命感以及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是留住乡村教师的治本之策。留人留心,只有让乡村教师真正对乡村教育有了感情,对乡村的孩子有了情感,对养育我们的乡村有了情感,他们才会心甘情愿地长久服务于乡村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待遇留人之外,还应该做到事业留人,这当然要靠教育理想的引领,职业精神的塑造,榜样标杆的示范,情感价值的熏陶,人生境界的提升,家国情怀的担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