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亡后为啥关羽满门被杀而张飞一家无人敢动

关羽是被灭族还是被灭嫡传一脉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关羽应该是无后留存的:首先,关羽兵败麦城后,“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这是关于的嫡长子,且是亲儿子,不是演义里说的义子。所以关羽的爵位由嫡二子关兴继承,关兴病死后,其长子关统继承爵位,“官至虎贲中郎将。卒,无子,以兴庶子彝续封”。注意一点,在整部《三国志》里都很少提及庶出子女,除后妃传外,女儿一般不会写进人物传里,关羽的女儿也只是在孙权为儿子求亲时提过一嘴,也就是说关羽到底有多少庶出的儿子、以及多少女儿,并没有详细的记载。

“庞德子会,随钟、邓伐蜀,蜀破,尽灭关氏家。”——《蜀记》

当年襄樊之战中,关羽活捉庞德后,劝降不成将其处斩,所以在蜀亡之后,庞德儿子庞会替父报仇,灭了关氏一家,这里说的家,而不是门。家与门是有区别的,汉代的史料里,说家一般指宗法规则里的宗庙继承的家庭单位,正所谓“凡古曰家者,犹今曰人家也”。这里也有两种情况,一是分家前,几个儿子围绕着老人的大家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汉高祖刘邦在娶吕雉前,与哥哥嫂嫂共同生活在父亲的大家庭中。

另一种是分家之后,由一个儿子继承父亲传承的宗庙排位,如果老人尚在,则继续与继承人生活在一起,另外的儿子则组建自己的小家庭。所以上面说的,关羽的爵位都继承到孙子辈儿的关彝了,其后人应该早就建立了诸多小家庭。关羽被灭家的记载,应当是关彝的这一个小家庭,若是整个家门,则不分男女,不分婚嫁与否。有人会说史料记载的“关氏”就代表整个家族,这也是可能的,但并不绝对,因为古代也有以氏称家的例子,如《左传·成公十七年》记载的晋文公“游于匠丽氏,栾书、中行偃遂执公焉。”这里的氏就是指匠丽家。

而且若是灭门、灭族,来看看庞会有没有这个权力。在邓艾兵临成都城下时,刘禅几乎没有抵抗就投降了,这说明刘禅与邓艾达成了投降协议,其中一定包括善待官员百姓。而且邓艾伐蜀必然要收拢人性,姜维尚且在驰援成都的南线,如果邓艾擅杀,不排除蜀中百姓官员愤然抵抗,等待姜维的可能,这种局面必然不是邓艾想要的,又何必招惹蜀国武将功勋之首的关羽后人呢?

后来邓艾受构陷,被押解回洛阳,随即钟会试图叛变自立,但兵败被杀,卫瓘又派遣田续等人追上邓艾,将他一并杀死。这个时候魏军群龙无首,烧杀劫掠成为可能,这才是庞会为父报仇的机会,否则邓艾、钟会没有理由任凭他谋害关羽这样重量级人物的后代。要说趁乱杀人,庞会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找到关羽的后人,汉寿亭侯的府邸必然好找,杀了关羽嫡传一脉不是难题,那么关羽庶出子女在乱兵之中如何寻找?而且庶子所官职定然不高,又如何统一集中进行受降,这里都存疑点。关羽的女儿若嫁给了鲁王刘永、梁王刘理,那又如何敢杀,误了司马昭的大事他也担待不起。所以我更相信庞会是杀了关彝一家。

张飞子孙为何受到善待

张飞在演义中是个粗鲁的形象,但近些年也有唱反调的,说张飞书法造诣很高,不管其真实形象如何,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与魏国没有结下什么愁怨,不像关羽斩过庞德。按照这种推理的话,估计黄忠后人也难逃被诛的命运,毕竟他斩了夏侯渊。说到夏侯渊,当年死于定军山后,还是张飞的老婆帮着置办的丧事儿,因为张飞的这个老婆就是夏侯渊的侄女。

据说当年夏侯渊的这个侄女,在谯县出城拾柴的时候被张飞所得,娶为妻子后还生个女儿,并成为刘禅的皇后。换句话说,张飞娶了个老婆,生了个闺女,把自己从功勋大臣变成了“外戚”。所以张飞的后人也都是皇亲国戚,魏国伐蜀之后需要治理巴蜀地区,此时善待皇亲国戚就是给蜀人展现仁治的形象,所以张飞的后代并未遭到杀戮,其次子张绍还被封为列候。

另外有一个人值得一提,那就是从魏国叛投蜀国的夏侯霸,他是夏侯渊次子,当然心向曹魏宗亲,所以在曹睿以后,与托孤重臣曹爽的关系很亲。嘉平元年(249年),司马懿发动政变,诛杀了曹爽,随即将征西将军夏侯玄调入朝内,以郭淮接任,瓦解了夏侯家族兵权,这便使夏侯霸心生顾及,逃离了魏国。

到了蜀国后,他被任命为车骑将军,还参与了姜维的北伐。即使夏侯家族的影响力再大,蜀汉灭亡之后,夏侯霸于公叛国投敌,于私曾与司马家族对抗,仿佛他的后人应该难逃一死。但他有一个女儿,被迁至洛阳后,还嫁给了名臣羊祜,这就说明司马家族并没有杀戮的意愿,这一点很有可能是做给东吴官僚或是门阀看的,政治用意较大。

关羽后人仍然存在吗

上面说到《三国志》记载的“关氏家”并不代表关羽所有后人皆受诛杀,那么关羽到底有没有后人呢?在不少文学作品里,关羽后人不仅存在,而且还挺多,比如关羽第三子关索,甚至在四川还有“发现”关索墓的。这个当然有些滑稽,要说《水浒传》里的关胜,历史上确有此人,还值得相信,但关索二字实打实的出自文学作品,实难受到广泛认可。

在上海图书馆里,收藏有五种关姓家谱,分别来自浙江杭州、广东南海、番禺、新会,其中有四部家谱中都以“汉寿亭侯”为始祖。山东省兖州县档案馆的《武圣府分支关氏宗谱》,由关金标编修,也称是关羽后裔,一时间也是真假难辨。有学者曾提出,南北朝时期的关康和后魏学者关朗属于关羽后裔,理由是这两位都出身于山西解县,这个解释就更难以恭维。再如一些县志、族谱等“资料”,都在抢注关羽后裔,其实这些资料都是不同历史时期编撰而成的,水份太大,没有说服力。

著名的三国史学者沈伯俊先生说过,关羽之所以平添这么多“后代”,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关羽后人确实有逃出的可能,这是根正苗红的关羽后代,由于缺乏文献,难以确认身份罢了;其次,关平被杀前可能已有后代,这些人在荆州逃过一劫,也属于根正苗红的关羽后裔,但若未顺利逃回蜀国,则只能隐姓埋名,或许都已经不姓关了; 最后,关羽老家的叔父未记载于史料的,算是其亲属,他们的后人繁衍生息传承下来,并将关羽写进族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