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上讲,为什么让别人受委屈,可以排解自己痛苦?(心理学方法解读:为什么我们会通过比较来提高自尊心?)

心理学方法解读:为什么我们会通过比较来提高自尊心?

你好,感谢您的提问邀请。下面我就用两种心理学方法(理论法和生活法),来帮助您解决提问。

首先,理论层面来说,有许多心理学原理可以运用到该场景下。这里,简单的用三个理论来帮助您理解:社会类比理论、个人评价的稳定模型和社会认同理论。

1954 Festinger 的社会类比理论(Social Comparison Theory)提出来,我们老是把自己和别人比较的原因在于:生活中的很多方面,并没有一个完美固定的标准能让我们去比较。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与他人比较,就可以找到个人与大众相比的优势和劣势。比如说,你不能通过照镜子知道自己是不是符合当代大众审美的标准,但是通过与大家熟悉的俊男靓女来比较,你就比较简单的得出答案。

从Festinger的社会类比理论,后来又发展出两个新的心理学理论模型:个人评价的稳定模型(the self-evaluation maintenance model) 和社会认同理论(social identity theory)。这两个模型从不同的方面描述了为什么个人要在不同情况下进行于他人的比较。

“个人评价的稳定模型”觉得,一个人如果要保持对自己对积极看法,就会亲近那些不如我们的人,而疏远那些比我们好的人。通过这样做,人们总能发现自己的优点,而且保持自尊心。这点和您说的,看别人受委屈,自己反而会感觉不错一致。

“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体通过把自己归入一定的社会群体,产生、实现并维持认同感,从而提高积极自尊。这点和您说的,找到和自己委屈一致的群体,进而对于该群体的体验产生认同,这点是一致的。

其次,生活经验法。在生活中,人们擅长通过于别人进行比较,获得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这就是自尊心的评价。比如,孩子之间常常比较成绩、长相、体育,而成人之间,则常常比较资产、地位、财富、名誉等。在您的例子中,通过与他人的痛苦相比较,个体会获得一定的安慰和疏解,可以提高自尊的水平。这个在心理学界,也是有经典研究的。比如,从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来看,人们的自尊水平来自于对于生活事件的反馈。比如,当生活中发生事情让我们达到目标时,我们的自尊水平就会增加。(Sedikides, Wildschut, Arndt, Routledge, 2008研究发现)。相似的,如果认为自己是失败的,就会挫伤我们的自尊心。((Eisenstadt Leippe, 1994研究发现)。

第三,同意您的观点,心理能量具有传递和延展性。无论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都可以在人群中传递。众所周知,正能量对人的身心有积极影响,负能量反之。而人的行为普遍具有趋利避害的趋势,所以,正能量得以传播的更快、更广、更久。

最后,感谢您的提问,也期待您更多的了解生活、心理学,更加愉快幸福的生活。

这里向您送上一句美好的祝福:“快乐分享,幸福加倍;痛苦分担,负担减半”。

人的攻击性与关系需求:深入解读人性与心理管理能力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攻击性是与生俱来的,如果给不能向外就只能转向自身,持续的攻击转向自身,就会抑郁,于是人本能的会寻求对外攻击。这是人性。

客体心理学认为,人活着就是要寻求和人的链接,人一定要活在关系里,如果没有好关系,糟糕的关系也比没关系好。

有个心理学的小测试,如果你被逼着流放一个无人小岛二十年,你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自己去,一个是带一个仇人去,你会做哪种选择?

百分之99的人,都是选择带仇人一起去。

这个测试的结果就说明了,对关系的需求是本能的。

愉快让人愉快,

伤害带来伤害,

当负面情绪来了,

你是加工后再传递出去,还是自己默默消化,就看的你的修为和情绪管理能力了。

#心理咨询师说# #心理师赋能行动# #自我探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