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心理咨询督导中:好像什么都是来访者或者潜意识引起的?

观点一

关于心理学有三个基本观点,第一种叫做精神分析。

一般来说,我们的思想主要由意识和潜意识组成,当然也有其他说法,这是最大众的一种,意识是人们能自己控制的思想,比如你在思考明天吃啥,潜意识是无法控制的思想,比如做梦,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我们的一切行为都是意识与潜意识相互作用的结果。

为了听起来更简单明了,我们将意识分为三个不同的自己,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就是一个人最原始的欲望,想干嘛就干嘛,它来自于人的潜意识。超我相当于圣人,与本我进行对抗,意识与潜意识他都有。自我就是本我与超我斗争后的结果,负责处理现实中的事情,大部分来自意识。

举个栗子。你看到一个葡萄园,葡萄熟透了,本我会告诉你,快去摘,我要吃葡萄,超我会告诉你,这是别人家的东西,不能碰。自我便会权衡利弊,如果自我选择了超我便不会去吃,如果自我选择了本我便会去偷吃。

不管自我最终选择了本我还是超我,说明这个人都是正常的,但是有些人会因为本我和超我斗争太过激烈导致自我无法选从而择陷入焦虑,那就是有心理问题了。

那么要解决来访者的焦虑便需要了解让他陷入焦虑的原因,而这个原因正是因为潜意识的想法,所以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们的所有心理问题都是潜意识造成的,最根本的就是解决潜意识的问题。咨询师要做的便是通过各种方法引导来访者发现以及解决潜意识的问题。

第二种叫做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的最大特点在于,我不想知道你在想什么,我只知道你在做什么,我只要将你的行为从错误的方式回归到正常的,那么就算成功了。这种案例特别多,比如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巴甫洛夫每次给狗狗喂食的时候都会摇晃铃铛,反复多次之后,狗狗听到铃铛便会流口水,这就改变了狗狗的行为,那对于狗狗当时在想什么就无所谓了,因为目的已经达到。

一般来说,行为疗法有两种常用的治疗方式。

第三种叫做来访者中心疗法。

不管是精神分析还是行为疗法,都太过极端了,一个认为所有的问题都来自于潜意识,一个认为只要我改变了你的行为就算大功告成,在一定的场合下确实有效果,但是很多情形也不适用,为此,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也是目前最常用的,叫做来访者中心疗法。

罗杰斯认为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是自我概念与真实的自己差异过大的原因。

这里有两个概念需要解释一下,什么是自我概念与真实的自己。

真实的自己就是你本来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而自我概念指的是一个人受到环境以及周围人的评价得出的自己。

举个例子,你本来想做一个性格开朗,乐于助人的人,这是你真实的自己。

不过你所在公司的文化是阶级崇拜,这时候别人便会将你的乐于助人说成阿谀奉承,说得多了,你便会真的认为自己是那种人,这是就自我概念。

又比如我长得很一般,这是真实的自己,但是因为别人有求于我,便会夸我长得帅,久而久之,我也认为自己长得帅,这就是自我概念。

如果自我概念和真实的自己一致,这就是最理想的状态,如果差异过大就会导致心理问题。

对于各类心理问题,罗杰斯认为人自身是可以解决的,这是因为人天生就有成长的天赋,就如同我们的身体出了问题,也会自我治愈一样,之所以不能解决,只不过被外界的环境和别人的评价影响了而已。

当然,没有完美的方法,只有合适的方法,就算是来访者中心疗法也一样,根据不同的情形选择不同的方法甚至组合才是最合理的。

观点二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接受督导是必不可少的。而督导一般分为个人督导和团体督导。

我自己所经历的督导中,团体督导由于除了督导师和被督导的咨询师外,还有旁听的其他咨询师,有时小规模的团体督导,旁听的咨询师大概10人,而稍大一些的旁听的咨询师有二三十人,同时最近业内还有超大的学习型团体督导,一次参与的人数过百。因此此类团体督导中,由于督导师也需要遵守督导伦理,所以督导多以来访者的一些信息或问题作为切入点,督导师结合实际案例会更偏重理论结合实操的讲授。

而一对一的督导,则更多的会关注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在咨访关系中的表现,督导师一般在呈现ta所看到的来访者身上的信息时,也会对咨询师的移情、反移情或是做的可改善的点进行督导。因为整个督导过程中只有督导师和被督导的咨询师,因此督导师会更能与咨询师探讨咨询师本身存在的问题。

当然不同流派的督导师所督导的内容也会有区别。需要具体情况具体看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