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很富裕,为什么老百姓帮助八国联军攻打清政府呢?(清朝百姓帮助八国联军的原因分析)

清朝百姓帮助八国联军的原因分析

引言

有这样一句话,叫做“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这句话说的其实就是清朝。其出处来源是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所要表达的意思其实就是官员贪污现象之严重。

但即便如此,怎么清朝的百姓就没有民族情怀,而帮助异族,攻打本国政府呢?咱们慢慢的说。

一谈:百姓帮助侵略者

有关这个事情,我有一些话要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的时候,的确出现了百姓帮助八国联军的事。但这件事我们应该客观的去看待。

1、帮助八国联军的人,无论是处于何种原因,他们都是在帮助侵略者。有些人是有意为之,有些人是被人唆使,但不管初衷是什么,他们的行为都构成了汉奸的行为。

可事实上,任何一个年代,总有那么一些人没有家国情怀,或是为了一己私利,或是为了苟且偷生,总要去做汉奸,去做人们所不齿的事情。

这些帮助八国联军的老百姓中,绝对不缺乏这类人,里面有大量的汉奸。这是人性,是一种悲哀,这些人在任何时候,不管政府是什么政府,他们都会有此类行为。

2、有帮助八国联军的,那也就存在着反抗八国联军的。其实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对侵略者的反抗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老百姓里面有被侵略者蒙蔽双眼的,有麻木不仁听之任之的。但并不缺乏敢于去反抗侵略者的人。

我们不去讨论太平天国和义和团的负面内容,单单看他们反抗侵略者这件事上,还是很积极的。他们自然有其局限性,但当面对侵略者时,他们也表现出了一些民族情怀,还是值得称赞的。

二谈:民族之别,蛮夷之论

虽然八国联军入侵的时候,满清政府已经入主中原两百年之久。按理说应该完全被中原百姓所接受,但事实上并没有。

在部分民众的眼中,满清政府与八国联军是一样的。他们不是华夏儿女,不属于炎黄子孙,他们同样是侵略者。

我们的国父孙中山先生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简单点说就是民族、民权、民生,三个问题。

而这里的驱除鞑虏所指代的就是满清政府。作为先行者的孙中山先生,此时尚有民族蛮夷之分,依旧把满清称之为鞑虏,可想一般百姓对满清的态度。

同样都是侵略者,在百姓看来,八国联军无非是逞一时之勇,而满清政府已经占领中华上百年。很多人觉得满清才是他们真正的敌人,而八国联军则是满清的敌人。

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恐怕有很多帮助八国联军的人,并没有意识到八国联军的危害性,反而觉得他们的行为是在为推翻清政府做贡献,觉得是英雄的行为。

三谈:富裕与生存的关系

清朝的确很富有,如果不富有也不会让人盯上,如果不富有也不会在内忧外患之时去修建圆明园。这一系列的行为都证明了他们富有,但这是真相么?

1、清政府富有,不等于百姓富有

要知道,清朝的富有,是体现在政府层面上的,而并非体现于所有民众中。

我必须要承认,清朝自从雍正年间引进了大量农作物后,百姓有一段时间,不会再常常为吃的问题而发愁。

但自从道光年间开始,英国政府先是用鸦片,后再用枪炮,以经济、军事两个方面打开中国大门后,百姓的生活又出现了困难。

一方面清政府的官员贪污不断。而另一方面,为了交付赔款,发展军队,给慈禧庆生,清政府以各样的由头盘剥百姓。富有?那不过是个美丽的童话。

2、清政府真的富有么?恐怕并不。

我们印象中的富有,不过是清政府辉煌的时候。事实上,每个朝代辉煌的时候都很富有。但到了清政府晚期还富有么?

事实上,还真不富有。乾隆皇帝好大喜功,把雍正给他攒的家底差不多花光了。嘉庆时期,查抄了和珅家,缓解了政府经济问题。

可是好景不长,清政府的经济还是出现了问题。道光年间清查国库,户部亏空9252762.44两白银。

即便是以“抠门”著称的道光皇帝,此时也是无能为力。他在位期间努力改进清政府的经济状况,可最终的结果又如何呢?

几次不平等条约,清政府赔付了大量的白银。这对于本就亏空的清政府,那就是雪上加霜。我们可以反向推论一下,如果清政府真的有钱,那慈禧庆生的银子为何要从海军衙门里往出扣。

事实上,清政府并没有什么钱。而百姓在清政府的盘剥之下,更是连活着都成了问题。

3、而八国联军虽然和清政府是敌对的,但他们却对百姓能表现出一些伪善。

他们为了利用当时百姓的愚昧无知,给了百姓们一部分好处。

给他们工作,还支付他们工钱,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而当时的中国,老百姓们没有认清这些侵略者的真实面目。

只是觉得他们相比清政府而言要仁慈、善良一些。所以,就有一部分受蒙蔽的百姓去帮助八国联军攻打清政府了。

有时候,我们只是被一些假象所迷惑。人们把目光盯向了清政府经济辉煌的时候,而忽略了八国联军到来时的社会现状。

此时的清政府早已是腐败透顶,经济问题困扰他们已经很久了。根本没有所谓的富有,有的只有国库空虚,层层盘剥,百姓日子一天比一天苦难。

百姓们之所以会帮八国联军,也不仅仅是因为生活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百姓们对满清还没有足够的认同感。

虽然已经统治两百多年,可依然有很多人把满清看做是和八国联军一样的侵略者。这是历史文化认知所导致的,在当时的背景下,这种历史局限性很难被打破。

清朝底层奶妈王连寿:一生苦难,由奴隶变成了皇帝的亲人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我们来看看很富裕的清朝。

溥仪有个奶妈叫做王连寿,从小就给溥仪喂奶。

溥仪3岁入宫时,根据规矩不能有亲人跟随,但是奶妈可以。

所以,王连寿一直带着溥仪到9岁,形同亲生母亲。

溥仪由于刚记事就同亲生母亲分别,实际上是由王连寿抚养长大的,两人感情极其深刻。

溥仪成为伪满洲国皇帝时,一次被日本关东军司令逼迫签订条约。

溥仪惊恐的签订后,回到房间,抱着王连寿嚎啕大哭,就像儿子对母亲一样。

最初也是一样:小溥仪被带到慈禧卧室,屋里幽暗沉闷,当他被簇拥到一张大床前,看到阴森森的帏帐里露出一张丑得要命的干黄瘦脸———生命垂危的慈禧时,立即吓得嚎啕大哭起来。只见他一对惊恐的泪眼到处张望,声嘶力竭地喊:“我要嬷嬷!我要嬷嬷!”慈禧生气地说:“这孩子真别扭,抱他到哪儿玩去吧!”小溥仪一出屋,看见恭立在外的乳母时,就一下扑了过去,抱住乳母又委屈地哭了起来。在这陌生的地方,嬷嬷是他惟一的亲人

那么,这个王连寿的遭遇如何?

王连寿本来不叫这个名字,后来当了溥仪的奶妈,溥仪懂事后赐给了他这个名字。她的娘家姓焦,因为当时女人毫无地位,所以她根本没有名字。

王连寿是河北乡下农民,因大水灾跟着父母兄弟逃亡。

母亲和弟弟死在逃难路上,只剩父亲带着他逃到北平,投奔一个亲戚。

但她们是赤贫人家,亲戚又是卖苦力的底层市民,无法在北平立足,就将女儿形同贩卖一样,嫁人了。

当时王连寿年仅16岁,就送给一个年过半百的王姓衙役做老婆。

这个王老头身体不好,王连寿结婚才2年,生了1个女儿后,丈夫就病死了。

当时王家只剩下公婆,也陷入绝境,很快揭不开锅。

无奈之下,只能让王连寿去应聘醇王府的奶妈。

奶妈说起来是保姆,其实等同人形牲口,没有任何地位可言。

她以体貌端正和奶汁稠厚而被醇王府雇佣了。醇王府对她十分苛刻:不许回家,不许看望自己的女儿。特别是在哺乳期间,她吃的东西一概不准放盐和酱油,更不准蘸调味的东西,据说这是为了使奶汁稠厚。把一个活生生的人变成了一头奶牛。

王连寿不知道的是,自己进入王府没有多久,亲生女儿就因为营养不良(吃不到足够的奶)而饿死。

更夸张的是,醇王府明明知道这件事,却怕王连寿伤心会影响乳汁,封锁了这个消息。

直到6年后,王连寿被皇太妃赶出紫禁城回家,才知道自己的女儿早就死了多年。

王连寿真的是精光来精光去,这一辈子丈夫、女儿都死了,一辈子都是孤单一个人,只有溥仪这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

可以说,当时底层平民像王连寿这样,哪里过的是人的日子?

洋鬼子打来的时候,谁愿意为满清去拼命。你见过奴隶 主动去为奴隶主拼命的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