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大的谜案,刘备与诸葛亮真的非杀关羽不可吗(三国历史的谜案:谁在抹黑刘备和诸葛亮,关羽之死的责任又该由谁背负?)

三国历史的谜案:谁在抹黑刘备和诸葛亮,关羽之死的责任又该由谁背负?

一、三国最大谜案溯源——谁在抹黑刘备和诸葛亮

刘备和诸葛亮真的非杀关羽不可吗?这种耸人听闻的观点,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著名学者章炳麟所作的著作中。

1904年,章炳麟(即章太炎)35岁,他在自己重刊的著作中收录了一篇文章《正葛篇》,意思是修正人们对诸葛亮的错误印象,他认为,诸葛亮不是传统意义上修身治国的儒家典范,而是一个搬弄权术的法家。“葛氏亦法家也”。

章炳麟认为,诸葛亮作为一名具有丰富经验的政治家,不可能不会预料到关羽守荆州面临的风险,诸葛亮只是觉得关羽功高难以驾驭,于是故意借刀杀人、消除蜀国内部的权力隐患。

这明显是毫无根据的诛心之论,章炳麟显然也认识到自己观点的偏激,在11年后,即1915年修订的著作中,将原书作了较大的增删,删去《正葛篇》,收录了《思葛篇》,即反思的意思。在这篇著作里,章炳麟一开篇就说“少时所称云尔,晚涉季世,益窥古人用心”。认为自己年轻的时候涉世未深,对诸葛亮的评价不免有些失当,人生阅历丰富后,使章炳麟认识到,诸葛亮借刀杀关羽,是站不住脚的结论。那关羽是怎么死的呢?

虽然章炳麟认为,关羽之死的主要责任在刘备,但也没说刘备是故意的,只是说刘备“褊迫疏慢”,对吴蜀联盟关系的战略维护不够给力,导致吴国在关键时刻插上一刀,害死关羽。

“诸葛亮害死关羽”“刘备害死关羽”这种结论太过吸引眼球,虽然章炳麟在晚年修订了自己的观点,但由于他在学术圈的强大影响力。后世就有很多人为了搏眼球,继续引用这类观点,而且大多都会忽略章炳麟晚年的修订,说“这可不是我瞎掰的,是民国著名学者章炳麟提出来的。”经过一百多年的持续发酵,“刘备和诸葛亮真的非杀关羽不可吗?”就成了“三国最大的谜案”。

二、三国最大谜案之还原——关羽之死的锅要谁背?

建安二十四年八月,关羽北伐襄樊,水淹七军,生擒于禁,威震华夏,在此时,孙权在一切突袭准备完全就绪的情况下,也“遣使上书,以讨关羽自效”,麻痹关羽的戒备心,让关羽放心地将荆州的兵力一批批补充到樊城。同时,让资历很浅的陆逊替代吕蒙守陆口,陆逊到任后写信给关羽,姿态极低,阿谀奉承,让关羽彻底丧失警惕。然后,就是吕蒙白衣渡江,伪装商船,偷袭荆州,夺取南郡,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荆州全部拿下,杀掉了关羽。

那刘备诸葛亮为什么不派援兵救关羽呢?很明显是东吴的偷袭太过突然,相距太远,来不及救。荆州跟成都隔了千山万水,道路崎岖,江河密布,而且关羽北伐樊城后,传来的都是捷报,战争的转向太过迅猛,连曹操都始料不及,也出乎孙权的意料。孙权发动偷袭战后,远在成都的刘备和诸葛亮真的是无计可施、鞭长莫及。

那刘备就应该像章炳麟一样,背上维护吴蜀联盟不力的锅吗?我看也未必,“刘备借荆州,一借不还。”只是谚语,在东吴发动偷袭前,刘备还是还了一部分荆州的,以湘水为界,江夏桂阳长沙三郡还给东吴,武陵、南郡、零陵还是蜀国的,相当于平分荆州。东吴相当于用一个原有的南郡换来了三个郡,看上去是相当合算的。刘备、诸葛亮也认为,这样东吴应该满意了吧,所以也没有过多防备。但有句话叫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平分荆州后,刘备还占据着江陵天险,威胁极大,东吴并不满足,想把刘备踢出整个荆州。于是趁关羽北伐之际,背后插上一刀,打蒙了关羽,也大大出乎刘备和诸葛亮的意料。

另一方面,荆州之败,主要责任不在关羽。但关羽之死,就跟他自己的心有不甘有直接关系。关羽在失去荆州前,打仗打得太过顺利,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所以当他得知荆州已失的消息后,竟然会犹豫不决,不肯退兵。后来不得已退兵,也不是朝着最近捷、最安全的房陵、上庸方向退兵,而仍想回南郡,找机会翻盘。最后导致被东吴包围致死。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荆州之败,败在东吴的背信弃义,关羽之死,死在自己心有不甘、还想寻机翻盘、丧失了退兵的良机。

三、三国最大谜案探究——为什么章炳麟要写《正葛篇》

章炳麟对诸葛亮的评价变化,实际上反映了清末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的巨大波动有着直接的关系,《正葛篇》在日本出版时,章炳麟身受迫害,身陷牢笼,但他仍对革命保持了积极的态度,设想社会改良的蓝图,“吾言变革,布新法,皆为后王立制” ,《正葛篇》以古讽今,就是在探索社会进步的办法。

《正葛》写作时,正是清朝末年清政府腐朽不堪,新生政权蓬勃生长的时代,章炳麟通过文章来诠释集权的办法、传递集权的理念,武昌起义后,社会动荡,章炳麟也经历了自己人生的起起伏伏,一生多次坐牢和流亡,他还曾批评孙中山和黄兴的革命策略,依附袁世凯,后来识破袁世凯的面目后,又毅然跟袁世凯决裂。

人生命运的起伏,也让他反思早年的学术作品,让他认识到自己在《正葛篇》对诸葛亮评价的偏颇,于是写出了《思葛篇》,纠正自己早年的观点。由此可见,“三国最大的谜案”并不是三国历史的谜案,而是清朝末年民国时期,有志之士对社会改进方向各种探究路径的折射和产物。

刘备和诸葛亮不可能合谋杀关羽的原因及证据

刘备与诸葛亮合谋要杀关羽,这根本就不是谜案,因为这根本就是不太可能发生的事情。这么确定的论断,有什么依据呢?我们来了解一下当时的情况就明白了。

一、诸葛亮的隆中对,并非是天下三分之策,而是一统天下的大策,上将关羽是其中的一个关键。

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一篇隆中对,为刘备定下了发展战略。孔明当时就告诉刘备,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势力强大,不可与之争锋。而孙权拒有江东,可以作为盟友。荆州和益州是夺取天下的基础,在夺取两州之后,“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则刘备一统天下的条件就具备了,剩下的就是等待时机了。

等到天下有变之时,“则命一上将(就是关羽)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就是刘备)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天下的百姓自然会争相拥护响应,此时,“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宛就是现在的南阳,洛就是洛阳,关羽出荆州,可以直接夺取中原,而刘备则可以出蜀川,夺取陕西关中之地。同时,还可以请孙权发兵进攻合肥。历史上仅关羽一人,在襄樊大战中,已经吓坏了曹操,如果三路大军齐出,曹操危矣。

从诸葛亮统一天下的策略来看,驻扎荆州的关羽是统一大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诸葛亮没有害关羽的理由。而在统一天下之前,刘备更不会排挤关羽了。

二、刘备和诸葛亮并非不救关羽。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刘备称汉中王,拜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都督荆州。关羽假节钺,有了自行调拨荆州军马的权力,在战时也不用再汇报、请示,就可以斩杀将领、士卒。

关羽受封,立刻率兵从江陵北上,进攻曹仁把守的襄樊两城。当年八月,关羽水淹七军,降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达到了人生巅峰。甚至曹操指派的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在关羽神威之下竟然主动投降了关羽,曹操治地的盗贼军也纷纷响应。曹操被吓得直喊迁都。

这么好的形势,给刘备和诸葛亮的印象就是,关羽一个人足以拿下襄樊两城了。结果,让人没想到的是,关羽将襄樊两城围困了两个多月,并没有能够攻下两城。而曹魏援军徐晃、张辽等人纷纷发兵支援被困的曹仁。

到了十一月,徐晃凑足了兵马,使用声东击西,围点打援的计策,扬言攻打围头,实则攻打兵少的四冢,迫使关羽亲自带五千骑兵支援,成功击败关羽,突破了关羽对襄樊两城的包围。关羽无奈,只能带兵退走,被吴军围困于麦城。当年十二月,关羽突围时被杀。

关羽从十一月兵败,到十二月被杀,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从襄阳到成都的直线距离将近800公里,加上翻山越岭,还有古代交通不便,战败的消息要送到成都,快马加鞭,也要半个月。刘备接到消息,再备兵救援,从准备到发兵,再加上路上的时间,无论如何,也是赶不到的。而且,吴军是倾巢而出,刘备当时汉中初平,刘封驻扎的上庸也是刚刚平定,从哪调兵,要调多少兵支援才能救出关羽呢?这些都不是一拍脑袋就可以决定的。然后,关羽死了。

三、关羽之死主要是关羽自己的原因。

江陵、公安等城被吴军顺利占领,是因为关羽中了吕蒙的诈病之计,以及孙权的主动示弱,诱使关羽调走了原本用来防御东吴的守军,去了襄樊前线。

关羽在急需粮草和用人之际,不应该恐吓糜芳、士仁二将,应该先安抚,等战后再依规赏罚。毕竟,要确保后方无忧,需要两人的坚守。只要关羽对两人好,糜芳、士仁不会那么快被孙权招降,只要两人送信统治关羽,关羽可以及时退兵,救援两人,至少关羽保命没有问题。

最主要的,诸葛亮的策略是联合孙权,而关羽不但不答应孙权的和亲请求,还骂了孙权,同时,还不打招呼抢了孙权存储的粮食。孙权可是被曹操感叹为“生子当如孙仲谋”呀,岂会善罢甘休。

哪怕是关羽上面的错误都没能避免,如果他的情报及时,考虑周全,在退兵时,没有屡次跟吕蒙通书信,天真想让吕蒙还江陵、公安给他,也不至于大败。正是由于屡次和吕蒙通信,让吕蒙借助关羽将士的家人家书,成功彻底瓦解了关羽的大军,关羽只有死路一条了。

关羽即不懂外交,谋略上也远弱于徐晃、吕蒙等人,再加上骄矜的性格,他的败亡已经注定了,跟刘备和诸葛亮实在是关系不大呀。

四、荆州对于刘备意义重大,因为关羽失了荆州,才导致了天下三分。

从诸葛亮的隆中对中,我们已经知道了荆州的关键地位,关羽守荆州,那关羽就是隆中对中的上将。可是因为关羽的过早北伐,以及关羽的骄矜大意,致使兵败身死,荆州丢失,这完全破坏了诸葛亮给刘备所定下的统一大略。

刘备发动东征,其中有为关羽复仇的因素,但最主要的还是刘备要重新取得统一天下的战略布局。话说天时、地利、人和,关羽不看天时,盲目北伐,又丢了地利,刘备只剩下了汉室宗亲的人和。如果刘备可以预料到关羽的失败,必然会及早做好准备,力保荆州不失,只要荆州不失,关羽也自然不会死。

所以,刘备和诸葛亮真要除掉关羽,没必要搭上荆州。如果刘备、诸葛亮做好了搭上荆州也要除掉关羽的准备,那刘备就更不会发动夷陵之战,非要夺回荆州了。

如果非要阴谋论一下,刘备应该完全没有除掉关羽的动机,而诸葛亮么,倒是有可能已经猜到了关羽北伐的结局。因为诸葛亮非常了解关羽,当关羽威震华夏之时,诸葛亮应该可以猜到关羽的败亡不远了,但是,他就是不说。这样子,在刘备去世后,为他全面掌管蜀汉,扫除了一个障碍。可是,诸葛亮为了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生以克复中原,光复汉室为己任,应该不至于如此自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