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收拾了年羹尧和隆科多,为何没有除掉张廷玉?(雍正之所以被妖魔化,是因为他的统治方式激怒了读书人,而不是因为他是杀人狂魔。)

雍正之所以被妖魔化,是因为他的统治方式激怒了读书人,而不是因为他是杀人狂魔。

雍正其实并不是个杀人狂魔,他统治时期强制执行的官绅一体化,让官员、士绅们也要纳税赋服徭役,这得罪了许多读书人,因而被这些读书写文章的群体妖魔化,以致留给后世人的形像并不是太好。

雍正虽被称为冷面君王,却是个容易真情流露的人,他对待年羹尧、张廷玉的一些行为,是历代君王所没有过的。他的真情流露出来实在容易让人肉麻。

年羹尧和隆科多从宠臣红人最终祸至而身死,更多原因还是他们自身出现的原因而导致的。

年羹尧是镶白旗人,在康熙朝时就被康熙赏识,并被纳兰明珠拉拢,成为明珠的孙女婿,几乎成为八爷党。在康熙后期,年羹尧率军平定西藏和青海的叛乱,成为手握重兵的封疆重臣。。

年羹尧逐渐成为四爷党是在康熙四十八年,这一年,康熙把镶白旗划归雍正下属,并在康熙五十年时,把年羹尧的妹妹嫁与雍正为侧福晋,有了这双重关系,年羹尧才正式成为四爷党。

由于有了年羹尧这样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支持,雍正在九子夺嫡的激烈竞争中也是有了底气,在登上大位时,也才能从容的瓦解异己力量。雍正对年羹尧也是宠幸有加,圣眷不断,先是任川陕甘陕总督,又是封抚远大将军,一等公爵,太子太保,年家一大家子都被封了爵位,而年羹尧也是成了西北名符其实的土皇帝。

雍正大小事都要和年商议,西北地区上至总督下至知县的官员任免都是征询年的意见。年有个头疼脑热,雍正不惜千里之外,都时常下谕派人去问候赏赐医药,有了好吃的,像荔枝,为了让年吃到新鲜的,都命快马运送到西北给年羹尧品尝。甚至不怕肉麻的说道,“要我如何来疼你”,还感叹没能拥有十个像年羹尧这样的人来帮自己治理天下,雍正甚至还在谕中说,“希望能和年做个君臣相互知遇的千古楷模,”

在雍正几乎没有下限的恩宠下,年羹尧却是越加的狂妄而不知收敛,在西安行辕的时候,年羹尧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竟然大搞排场,吃饭的时候称“用膳”, 给人东西叫“赏赐”,而且辕门和鼓厅居然还画上了龙的图样,连总督、巡抚迎送他都要跪拜。

在他回京述职时,雍正用高规格来迎接他,文武百官不仅出城郊迎,而且王侯以下官员都要跪迎。年羹尧骑在马上对百官是眼睛都没扫一眼,只是对向他行礼的王公们微微点了点头。见了雍正也是大马金刀的坐下,毫无君臣之礼。

雍正对年羹尧的狂妄是一再容忍,也在给年羹尧的谕旨中不断提醒和警示,年羹尧对雍正的警示视若无睹,仍然我行我素,不守人臣之礼,最终雍正忍无可忍,抓住年在上表中颠倒成语“朝乾夕惕”写成了“夕惕朝乾”,以藐视君上为由开始惩治年,最后调凭为杭州将军,最后下狱赐自缢而死。年的死更多的是自己在作死。

隆科多,一等公佟国维第三子,孝懿仁皇后的弟弟。从给康熙当侍卫起家,先是被授为一等侍卫,又被提拔为銮仪使,兼正蓝旗蒙古副都统,在康熙五十年时,被任为步军统领,掌握北京的警卫力量。

隆科多并不像年羹尧那样早早的就是四爷党成员,反之,他一直是游离于四爷党之外,直至康熙去世前一刻才成为雍正的支持者。隆科多由于掌握的是京师的兵权,也一直成为各争嫡派系争取拉拢的对象,而隆科多也一直是持璧而估的态度。

这是雍正即位之初写给年羹尧的朱批,由此言语可见,连雍正自己都不知之前隆科多会拥立自己。

在康熙死后,隆科多宣布的康熙遗诏,由雍正继承大统,这才结束了夺嫡大剧。外有年羹尧,内有隆科多,都是手握重兵之人,才让雍正得以压服诸派不服的势力,得以坐稳皇位。

隆科多拥立雍正登位后,雍正也是投桃报李,封他一等公爵,加太子太保,总理事务大臣。赏赐双眼花翎、四团龙补服。还在对他的诏书中,亲切的称呼其为舅舅,这也是开了诸朝皇帝对外戚之先河,可见隆科多之受宠幸,成为和年羹尧一样炙手可热的宠臣。

但一切在雍正三年风云突变,隆科多开始失宠,先是罢免了他的步军统领,接着又是削去太保及一等阿达哈哈番世职,到雍正五年时,最终被幽禁于畅春园旁,一年隆科多便幽愤而死。

雍正处置隆科多,在于隆科多和年一样,得宠后也开始恃宠而骄,专横妄为起来,吏部司官对他“莫敢仰视”,唯命是从,以至于时人称由他主持的铨选为“佟选”。 在清算“八爷党”的问题上,隆科多为与他交好的人开脱,这让雍正极为不满。在年羹尧获罪被调任杭州将军时,隆科多又与年有暗地勾连的举动,这让雍正更是大怒。

隆科多甚至有参与弘时与弘历的太子之位之争,这是触了雍正的大禁。这也是隆科多从宠臣一举成为弃臣的原因。

张廷玉的父亲张英是雍正的老师,这也让他们的关系更为亲近,张廷玉是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的进士,在康熙朝时就受到赏识。雍正继位后,对这位能臣也是宠幸有加。先是提拢为礼部尚书,又调任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拜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

雍正帝在临终时,任命张廷玉与庄亲王允禄、大学士鄂尔泰等同为顾命大臣,还遗诏,让张廷玉有配享太庙,这可是终清一朝,唯一享此殊荣的汉臣。

张廷玉与年羹尧、隆科多同为雍正时的宠臣,不但完满度过雍正一朝,在雍正临终时还受重托,享受到更隆重的恩赐,这是因为他懂得收敛知道为臣之道,知道如何回避君王的猜忌。

首先,张廷玉能够完满的配合雍正的工作,雍正为政时细致繁琐,对文字工作也要求极高,张廷玉又是个出色的文秘高手。由于工作配合融洽,君臣感情关系也好,一次张廷玉生病,休息了两时,病好后进宫,雍正对近侍说,“你们知道朕连日臂痛吗?”近侍一脸懵逼,雍正解释道,“大学士张廷玉患病,此人如朕手臂,这不就是我臂痛吗?”。雍正这种真情流露,对年羹尧、隆科多、张廷玉都有过。这也说明,雍正对身边的近臣还是很交心的。这就要看这些得宠的近臣会不会处理好这种关系了。

在雍正十一年时,张廷玉回家省亲,走了几天后,雍正就开始想念张廷玉,写信给他说:“朕即位十一年来,朝廷之上近亲大臣中,只和你一天没有分离,我和你本是君臣,但情同密友。”

雍正和张廷玉的关系确实是超超了一般的君臣关系。

而张廷玉也很是知道进退,做人是一向谨小慎微,不事张扬,他这种性格也很合雍正之意。他的大儿子张若霭考取了一甲三名探花,张廷玉却请求雍正降低其儿子榜上名次。他的理由是“天下人才众多,三年大比莫不望鼎甲,官宦之子不应占天下寒士之先。”雍正闻后自是龙心大悦,赞赏张廷玉的高风亮节。

一次,雍正突然要赏给张廷玉两万两银子,张廷玉连忙跪倒谢恩辞谢,雍正却颇动感情地说:“汝非大臣中第一宣力者乎!领赐勿谦。”在拉帮结派走门串亲混杂的朝廷关系中,对张廷玉的评价是,在朝中多年“无一字与督抚外吏接”。

这样的张廷玉,对自己毫无妨害,又怎会让雍正去处置他呢?

年羹尧、隆科多与张廷玉:雍正眼中的棋子与榜样

在雍正眼里,年羹尧、隆科多与张廷玉是不同作用的棋子,有些棋子用完必须得弃,否则,留在棋盘上会碍手碍脚;有些棋子用起来顺手,而且没有副作用,所以可以继续留在棋盘。

年羹尧很早就是胤禛的门人,他年纪轻轻就能成为四川巡抚,很大程度上这得益于胤禛的运作。然而,年羹尧这位年轻的巡抚却不是很安分,对胤禛这位主子也没有做到忠心不二。

他在四川期间,时刻关注着夺嫡之事,可能是对胤禛继位没有信心,于是开始多方下注,居然与三爷的门人孟光祖搅和到一起。没有哪个领导希望看到自己的属下与其竞争对手通“关节”,事发后,胤禛大怒,但鉴于时局,在敲打后还是原谅了他,但这次事件也成了君臣不合的预演。

在雍正继位时,年羹尧功不可没,成功牵制了胤禵。

青海之战后,年羹尧成了朝廷炙手可热的明星。雍正多次强调年羹尧是“朕的恩人”,并相约永不负,还希望能树立一个千古君臣知遇的榜样。

言犹在耳,两人的关系却急转直下,翻脸起来比翻书还快。这场君臣冲突,由三个原因酿成:

第一,许多朝廷大员,皆出自年羹尧门下。

雍正继位之初,曾对封疆大吏进行大规模洗牌,而年羹尧在其中发挥很大的作用。换言之,他干涉了雍正的人事权。

陕西的范时捷、直隶的李维均、江苏的何天培都由年羹尧举荐,四川、甘肃的人事也是他主导的。封疆大吏的人事任免权,向来都是皇帝专属。年羹尧强势介入,必会引起冲突。

二,西北之王,割据一方。

青海之战,年羹尧已经成了西北的“土皇帝”。他是抚远大将军,统领十几万士兵。同时,他还兼任着川陕总督,其权势甚至可以媲美吴三桂等藩王。

为了让年羹尧安心打仗,雍正还将西北的人事权也下方给他,因而出现“年选”。

在打仗时,雍正可以迁就。仗打完了,年羹尧如果继续独霸一方,就会与朝廷相冲突。

三,过多地参与机密。

秘密工作干多了,很容易引起领导猜忌,甚至因此而消失。

雍正上位的前两年,年羹尧参与许多重大机密,尤其是对雍正对手的处理、重大案件。

年羹尧还有一张很大的私人“情报网”,特别关注京城的消息,在写给雍正的信里面,都会提到雍正的安全。这会让雍正感觉自己就在年羹尧的眼皮底下,也会对他感到可怕。

此外,年羹尧敢担当,个性强烈,雍正多疑又喜怒无常,君臣的性格特点也形成强烈反差。雍正是一个刻薄寡恩的直男,觉得年羹尧没利用价值,又令人讨厌时,就会让他成为一颗弃子。

隆科多是康熙遗诏的唯一“见证人”,也是雍正顺利上位的得力助手,因而获得丰厚酬劳,又是袭爵,又是加官。这种康熙传位遗诏,是一个天大的秘密,涉及到雍正的合法性问题,只要隆科多变脸,雍正对天下都没有一个交代。

在雍正继位之初,隆科多参与机密,与雍正关系铁要不得了,还经常陪他喝酒。大红之日,往往就是大悲之时。

雍正二年,隆科多步军统领的职务由他的对手接管,这是一个不友好的信号。隆科多也觉察到,雍正不会永远信任他,君臣更像是临时性质的合作,因此,他很快连财产也转移出去。

在年羹尧被清理后,隆科多也就顺势成为雍正要打击的“第一号”权臣。雍正先给他安排一个差事,派他去阿尔泰岭,用意非常明显:一是先把他挂起来,要下手时再让他回来;二是远离京城,割断与朝廷的联系,为打倒他造势。

隆科多刚刚离京,胤祥就开始弹劾他。胤祥是雍正的铁杆兄弟,由他出面,说明隆科多影响力不一般,别人不敢轻易弹劾。这也给了外界一个信号,隆科多倒台已经成了定局。

后来,隆科多被人举报,又牵涉到“玉牒案”。玉牒是皇家档案,事关重大,隆科多居然敢私自收藏。雍正在打击兄弟的时候,对玉牒进行过篡改,是不能见光的。隆科多的行为,给雍正的感觉是要挟。

最后,雍正定了隆科多“四十一款大罪”,将其囚禁于畅春园。

张廷玉和年羹尧是康熙三十九年的“同榜进士”,不同点在于,他比年羹尧更低调,更会做人。两人同进翰林院后,张廷玉的父亲张英就提醒张廷玉,年羹尧个性强,将来必会出事,劝及时远离。后来,年羹尧被雍正清理时,张廷玉能够置身事外。

张廷玉最大的特点就是这个人深谙“人臣之道”,几乎就是臣子的楷模。年羹尧仕途升迁速度很快,其实张廷玉也不差,只用了十二年,就从七品做到了正二品的礼部侍郎。

雍正继位后,对张廷玉特别欣赏,说他“气度端凝,应对明晰”,很快就将其提拔为礼部尚书。

张廷玉能够让雍正离不开他,几乎所有的朝廷政务,雍正都会找张廷玉商量;张廷玉生病了,雍正会说自己“胳臂疼”,以表示他是自己的股肱之臣;张廷玉回老家探亲,雍正都会在其奏折上表达思念。

张廷玉在朝廷发挥的才能,不同于隆科多与年羹尧功高盖主,他虽然位置也很高,但主要是充当雍正的秘书。雍正发布圣旨,都是口述,张廷玉就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其转化为正式文案。此外,张廷玉的满语水平也特别高超,这一点对于他进入决策层极其重要。对于一个贴心秘书,雍正没理由拿下。

张廷玉处理事情没有明显表现出私心,在功名利禄面前也低调。既有过人的才能,让别人无法替代,也能谦让,为皇帝着想。雍正十一年,张廷玉的儿子本来被点为探花,他知道后,立刻进宫向雍正谦让,说要让给普通人。雍正听后,大为感动,于是将其子降为二甲头名。然后,又专门发布谕旨,表扬张廷玉公忠体国。

张廷玉为官异常谨慎,周密小心,不图虚名。他有一句名言“万言万当,不如一默”,这句话堪称是做人做官的精华,少说话,就能少犯错。他为雍正工作了十三年,几乎每一项重大决策都有他的参与,但整部《清史稿》却又没有关于他特别大的功绩。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他将所有的功劳都记在了雍正名下,而不提自己的付出。

秋媚说:年羹尧与隆科多的悲剧,是两人个性与行事作风的问题激化了君臣矛盾,让雍正不得不下手。张廷玉是朝堂的“老江湖”,将为臣之道领悟透了,多放照顾雍正的面子和立场,自己甘心当绿叶。他没有侵犯雍正的“领地”,所以能够躲过雍正的猜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