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明朝是一个三无朝代,无明君、无名士、无名将,也是中国开始走下坡路的时代」的说法?(明朝明君、名士和名将,浅议个人认可)

明朝明君、名士和名将,浅议个人认可

高晓松解说明朝“三无”的说法不敢苟同,一个延续276年的中国政权,传十六帝而治理天下,明君、名士、名将都是有的,就看大家以什么标准来评判了。

以个人角度分享一下自己认可的明君、名士和名将的看法,浅见请见谅!

明朝历十六代皇帝,从开国太祖朱元璋开始,到最后的明思宗崇桢皇帝朱由检止,有勤政为民的明君有五位:

推翻元朝统治解救民族于危难之中,建立大明帝国,勤于政事懂民间疾苦,对贪官污吏进行严酷镇压,虽有“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之举,为了稳固统治而为,其对人民确实不错。

虽得位有瑕疵,但在位期间郑和下西洋传播威严和贸易往来为民丰富物产,迁都北京镇守北方,开始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为民安居乐业以一国之主镇守国门,编著《永乐大典》的国学典籍传承中华文化,最后死在为国征战的路途,虽有点“穷兵黩武”的意思,但不掩其明君的风采。

朱棣的大儿子,为太子时就为朱棣的长期征战提供后勤保障,为人宽厚仁德、大智若愚,一直推行与民休养生息的主张,虽在位八个月时间,但一直代朱棣行抚民之事,从死后谥号为仁就看看出是一位明君,只可惜身体不好,被胖拖累而已。

朱瞻基是朱高炽的儿子,与他老爹共建大明帝国历史的“仁宣之治”,继承仁宗皇帝未完事宜,继续与民生息,同时解除这种内忧外患,为国家稳定和人民安乐奠定了基础,就是后来有点小爱好,喜欢玩蛐蛐!

朱祐樘童年悲惨不幸,但也坚强的活了下来,在位期间提倡直言进谏,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等等,是明朝历史上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和平时期,被历史学家称为“弘治中兴”,其一生只有一个老婆,皇帝中真正的一夫一妻的代表。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兼军事家、教育家,开创儒系“心学”,完善了从春秋时期开始儒学正哲思方面的不足,至此儒学体系从理论到思想都完备,为后世指明了修心的主要道路。

徐渭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和戏曲家,被人称为“有明一代才人”,“青藤画派”之鼻祖,同时开创“泼墨大写意画派”,画技出神入化而神形具备,引领艺术潮流,同时在戏剧方面贡献比较大,著有《四声猿》《歌代啸》等等戏剧,丰富了人民的业余生活,同时引领画派艺术的发展。

海瑞应该大家都熟悉,是中国历史上除宋代包青天外的明代海青天,做人正直而为民,当官期间勤政爱民,为民鞠躬尽瘁,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也看算得上一代名士。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一带以戚家军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害沿海的倭患,保护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来又去北方抗击外族侵犯十余年,保障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戚继光还是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和民族英雄。

徐达跟随朱元璋推翻元朝打败陈友谅、张士诚等等,为明朝的建立贡献了赫赫战功,为人民和平稳定付出了一位军人应有本分,是名建无疑。

常遇春和徐达一样,跟随朱元璋进元都败陈友谅拿张士诚,推翻元朝粗暴统治建立大明王朝,一生为将未曾败北,自言能将十万军横行天下,在军中有“常十万”之称,勇武、常胜、为民付出等等,也是名将无疑。

李如松是当时辽东总兵李成梁的儿子,和父亲一直坚守辽东抵御外侵的威胁,在万历期间平定宁夏哮拜叛乱和指挥壬辰抗倭援朝战争的胜利,以其抗倭成就而名垂千古。

于谦跟随明宣宗镇压了汉王朱高煦叛乱,同时在明英宗的“土木堡之变”时,皇帝被俘虏而立排南迁众议,组织北京保卫战,打败少数民族瓦剌的围困,解救英宗而保存大明立足北方,以儒生行军事,儒将风范一时名臣。

明代名将和明士还有很多,见人见智各人认同,上面是个人觉得的明代为国为民比较出名,还有很多的人没有他们贡献这么大,但只要是为国为民而胜都可算明君、名士和名将智列。

明朝的历史并非只有"无明君、无名士、无名将",存在明君、名士、名将的例子也不少

这个说法是高晓松说的,我认为他说的并不全面,或许他对明史了解的不多!

明朝的历史是清朝人写的,清朝是不自信的,文字狱就是证明。所以,读明史感觉就是各种资料的堆砌。

如果,读明史只是拘泥于文字之间,很自然的就会得到“题主”所说的“无明君、无名士、无名将”这样的结论。这是真的吗?一个“三无”的朝代能存活276年吗?

比如:

没有明君,哪来的盛世?所以,明朝有明君。

所以,明朝有明君、有名士、有名将。不能因为明末的失败,而否定整个明朝。这是以偏概全,僵化教条的思维,应该引以为戒。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