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诸葛亮死后二十年姜维才北伐?(姜维北伐蜀汉为何等了十九年?原因主要是姜维位卑言轻,北伐决策权掌握在他人手中,并且十三年在休养生息,六年谋划东征并应对曹魏兵犯汉中,姜维有两次出兵曹魏的机会均未获胜,导致北伐计划延迟。)

姜维北伐蜀汉为何等了十九年?原因主要是姜维位卑言轻,北伐决策权掌握在他人手中,并且十三年在休养生息,六年谋划东征并应对曹魏兵犯汉中,姜维有两次出兵曹魏的机会均未获胜,导致北伐计划延迟。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死五丈原后,立志“继承武侯遗愿,复兴蜀汉”的姜维,究竟为何,等了足足十九年(不是二十年,准确的是十九年)才开始北伐呢?

一、位卑言轻,北伐的决策权掌握在他人手中

蒋琬当政十三年,历任职位: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后,蒋琬接任,被刘禅任命为尚书令,不久又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

延熙元年(238年),刘禅下诏蒋琬:“贼寇反乱未除,曹睿又凶狠骄横,辽东三郡人民难于忍受暴虐,于是相互连结,与魏分离。曹睿又大举兴兵征夫,与其相互攻打。往者秦朝灭亡,陈胜、吴广首先发难,如今有此变故,这是天赐良机。您应严整治军,总率各军屯扎汉中,一待东吴举兵北进,两国构成东西犄角之势,伺机进击。”于是命蒋琬开府治事,加大司马。

费祎当政六年,历任职位:

延熙六年(243年)十一月,费祎迁大将军,录尚书事。

延熙七年(244年),蒋琬因病临终前,将益州刺史之职让与费祎。待蒋琬病故后,刘禅又升任费祎为益州刺史。

姜维在这十九中,历任职位: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姜维回到成都后,被任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封平襄侯。

延熙元年(238年),姜维随大将军蒋琬驻军汉中,蒋琬以姜维为营司马,率领偏军,多次西入羌中作战。

延熙六年(243年),姜维迁升为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

延熙十年(247年),姜维迁升为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同年,汶山郡平康县的夷族起事,姜维率兵讨平。不久,雍州、凉州等地区的羌胡族人背魏降蜀。姜维率兵出陇右接应,与魏雍州刺史郭淮、讨蜀护军夏侯霸战于洮西。胡族首领白虎文、治无戴等率部降蜀,姜维将其迁至蜀境。

由此可见,期间的十四年,姜维的职位相较当权蒋琬、费祎相差较大,只是在后面的几场战争中,才有机会得以提升。

正如孙子所讲:“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所以,以姜维当时之职位和威望,根本不足以统领全军,反之易生祸患。

二、十九年中,十三年都在休养生息,六年谋划东征并应对曹魏兵犯汉中

诸葛亮死后,蒋琬接任后,便推行了全民休养生息的国策。

延熙元年(238年),当蜀汉得知辽东公孙渊造反,司马懿前去平定叛乱。因此,刘禅在朝臣们的鼓动下,认为征伐曹魏的好机会已经来临。遂下诏蒋琬,令其领兵征伐曹魏。

这时,蒋琬针对诸葛六次北伐,皆是领兵北出。孙子云: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因此,蒋琬认为秦岭祁山一线,曹魏守军警惕心较高,难以攻克。但是,如果从水路东征,突袭曹魏的魏兴、上庸二郡,极易成攻。同时,又打算联合东吴,一同共伐曹魏。

但是,朝中之人讨论后,认为蒋琬此计太过凶险,容易被曹魏和东吴堵在上庸,全军失陷。对此,蒋琬又同费祎思得一个万全之计。一是,任命姜维为凉州刺史,出兵陇右之地,联合羌族骚扰曹魏的雍凉一线,牵制曹魏西北一线兵力;二是费祎领援军驻扎涪县(今四川绵阳),万一曹魏想要切断蒋琬东征大军之路,也好迅速出兵增援,可保万无一失。

之后,此提议得到朝廷认可,蜀国便开始大造战船,准备水路东征。然而,盟友东吴却迟迟不见出军。因此,蒋琬在汉中一等就是六年,不但因此失去了东征之机,最终于延熙九年(公元246年)不幸病故。

期间,延熙七年(244年)闰月,曹爽领军出征汉中,汉中守将王平与之相持。这时,费祎率军绕至曹爽军后,曹爽担心后路被断,遂无奈退军。

三、姜维有两次出兵曹魏的机会,但均未获胜,因此更无北伐之机

嘉平元年(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政变,诛杀大将军曹爽,夺取曹魏大权。而此时,担心受司马懿加害的夏侯霸,又正好弃魏投蜀。因此,姜维认为,待敌有变的机会来临,遂上书朝廷,欲领军北伐,但是,费祎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又不想逆了姜维之意,随准其领军1万,征讨曹魏。

出征的姜维,首战便对上了魏末名将郭淮、陈泰以及邓艾,只能败退而回。

嘉平二年(公元250年),姜维再次领兵1万出征曹魏,虽然无攻而返,却擒获敌军中郎将郭循。但是,斐松之在《三国志》的注解中说明:郭循就是一个普通老百九。

嘉平五年(公元253年)二月,费祎便被这个郭循刺杀身亡。因而,后世许多人猜测,费祎之死的元凶就是姜维。

两个月后,姜维便率领大军正式开启了北伐大业。

正如马云所言:就算你有管理一个大集团公司的能力,关键是你要有这个机会。所以,机会对于姜维非常重要,从意气风发的青壮年,也已踏进了老年人的门槛,人生的理想也在慢慢消耗。同样,机会对于我们任何人,都非常重要,得之也许会一展宏图,失之可能会碌碌一生。

图片来源网络

蜀汉北伐:从消极到积极

蜀汉的北伐是诸葛亮时代就定下来的国策,并且得到皇帝刘禅的支持,事实上,除了诸葛亮和姜维外,蜀汉一直支持北伐的人就是皇帝刘禅。

诸葛亮234年去世后,向刘禅推荐的第一接班人是蒋琬,第二接班人是费祎,刘禅接收了诸葛亮的意见并照办。

蒋琬和费祎虽然是诸葛亮钦定的接班人,但是对于北伐并没有太多兴趣,从诸葛亮要求蜀汉大军撤退回成都来看,诸葛亮的遗命应该是不要北伐,或者不要常年北伐,因为诸葛亮明白,蒋琬和费祎再能干,与自已比起来还是有差距的。

当时的姜维官至右监军辅汉将军,汉中太守是吴懿,蒋琬是尚书令领益州刺史,姜维在蜀汉军中的地位并不高,甚至不如王平,王平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监军、镇北大将军,并在吴懿去世后接替吴懿为汉中太守。

更何况姜维六年前还是魏国天水郡参军,是个降将,姜维能够得到重用,一是自身的才能,二是诸葛亮的重用,不过即使诸葛亮去世,姜维在蜀汉军中也谈不上多重要,这个时候的蜀汉,还算人才济济。

诸葛亮去世后的12年间,是蒋琬执政的12年,这12年中,是否北伐?一是看刘禅的态度,二是看蒋琬的目的。毕竟皇帝的决定最重要,执政的蒋琬也有较大的决策权。

但事实上蒋琬是个消极的北伐者,要不是皇帝刘禅的诏书,估计蒋琬根本就不愿意北伐,公元238年,刘禅给蒋琬下了一道诏书,诏书的内容是:

意思就是:贼寇反乱未除,曹睿又凶狠骄横,辽东三郡人民难于忍受暴虐,于是相互连结,与魏分离。曹睿又大举兴兵征夫,与其相互攻打。以前秦朝灭亡,陈胜、吴广首先发难,如今有此变故,这是天赐良机。您应严整治军,总率各军屯扎汉中,一待东吴举兵北进,两国构成东西犄角之势,伺机进击。

正是因为刘禅的命令,蒋琬才在这一年开始北伐,同时刘禅命令蒋琬开府治事,方便北伐,也同样是这一年,姜维随大将军蒋琬从成都率军进驻汉中,准备伺机北伐,蒋琬任命姜维为营司马,率领偏师进入羌中作战,这也是姜维第一次北伐,这一年是公元238年,离诸葛亮去世已经4年了。

这可以算是姜维的第一次北伐,不过这个时候的姜维只是跟随蒋琬北伐,只是听从命令而已。

公元244年,魏国大将军曹爽因为想要建立军功,树威于天下,以谋取更多政治权益,贸然率领十余万魏军攻蜀,这也就是有名的“兴势之战”。

当时镇守汉中是王平,王平迅速作出反应,派遣护军刘敏在兴势(今陕西洋县北)拒敌,然后亲率军在后防备魏军,与此同时,蒋琬、费祎、姜维从成都率军迅速赶往汉中,之后不久 ,魏军大败,死伤惨重,不过这一次只能算蜀汉应对魏国侵略的反击而已。

公元246年,蒋琬去世,费祎执政,费祎同样是一个不太愿意北伐的人,要不是皇帝刘禅压着,估计姜维连出战的机会也不会有。

费祎执政期间,姜维一共有3次北伐机会,由于费祎的压制,姜维每次出兵都不足万人,而姜维之所以能北伐,那是因为皇帝刘禅的命令。

姜维分别在公元247年、249年、250年三次出兵北伐,第一次是洮西之战,与魏将郭淮、夏侯霸交战;第二次是洮城之战,姜维与魏国多员将领交战,互有胜负;第三次还是洮西之战,与魏将郭淮打成平手。

费祎执政期间,同时也是蜀汉人才断档的时期,老一辈的人才纷纷去世,比如吴懿、王平、马忠等将领去世,蜀中军事人才越来越少,而姜维基本上成了蜀汉军事上的一枝独秀,从公元247年姜维升任卫将军开始,到公元253年费祎被刺身亡后,姜维成了蜀汉独挡一面的军事人才。

费祎去世后,再也没有人可以在北伐上压制姜维了,姜维开始了真正的北伐,完全自主的北伐,这一年是公元253年,离诸葛亮去世已经19年了。

诸葛亮去世后,并不是姜维不愿意北伐,是当时蜀汉执政的蒋琬、费祎等人对北伐持消极态度,还是靠刘禅的支持,姜维才有机会北伐,在那个时候,姜维在蜀汉还排不上号,他说了不算,一直到蒋琬和费祎全部去世后,姜维才真正开始北伐,这是一个过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