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诸葛亮死了李严哭了(诸葛亮病逝,为何李严哭得最伤心,也跟着“激愤而死”)

李严:由寄望之人到绝望之死

李严“少为郡职吏,以才干称。”年轻时在地方政府里做科员,虽然只是普通科员,但都知道他很有能力。刘表发现他是个人才,提拔他做县令。曹操占来荆州,李严西去成都,投奔了刘璋。刘璋重用他为成都令,建安十八年任命他为护军将军,派到绵竹与刘备作战。李严没有做出拼死抵抗,而是举起白旗投降了刘备。加入到刘备集团后,李严表现十分抢眼,为刘备屡立战功。他曾以五千人马,大破盗贼马秦、高胜数万人。他还曾驰援被土著首领高定率部围困的新道县,“贼皆破走”。鉴于以上表现,刘备升李严为尚书令。

最能体现出刘备对李严信的任和重用,是在白帝城托孤这件大事上。刘备临终,“托孤于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诸葛亮为了不负先帝重托,十分注意与副手李严的关系,处处维护李严,甚至对李严的一些错误做法尽量忍让。诸葛亮出征北伐时,就让李严把丞相府的事也都管理起来,并还上书提拔李严的儿子李丰为江州都督、督军,主持李严后方之事。

李严却一直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他给诸葛亮写信,别有用心地劝诸葛亮称王,无非借机给自己加官进爵。诸葛亮好言回绝说,如果消灭了曹魏,杀了曹叡,和诸位一起受封,即便十锡我也敢接受,何况九锡呢。

诸葛亮为北伐要李严出兵进驻汉中,百般不愿意。后来,李严为了扩大自己的权力,竟然讨价还价,提出要把蜀国分成两部分,划出五个州,成立一个新的行政区划巴州,由他来出任这个州的刺史。这可是赤裸裸的要官,这脸皮实在有点那个了。诸葛亮拒绝了李严成立巴州的要求,却又不得不给他儿子升官,来安抚李严那颗不安分的心。

李严欲壑难平,走得越来越远了。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情,终于让诸葛亮忍无可忍,“乃废平为民,徙梓潼郡。”事情是由运送军粮引起的,建兴九年(公元231年),诸葛亮出兵伐魏,李严负责督运粮草。正赶上天气不好,连降大雨,道路泥泞,粮食无法按期到达。李严派人告诉诸葛亮当前的情况,请诸葛亮撤军回来。诸葛亮军中缺粮,后续又跟不上,就听从李严的话撤军回来了。可是,等到诸葛亮回来,李严却装出很吃惊的样子说,“军粮饶足,何以便归!”军粮很充足,为什么要撤回来?他又上书给后主,编造谎言说诸葛亮是假撤军,目的是为了诱敌深入。在连降大雨的季节诱敌深入,这谎编得也太低级了。

为了不引起后主和朝臣的猜疑,诸葛亮被逼无奈,只好把李严前后的信件都拿出来,在证据面前,李严无话可说,只有“辞穷情竭,首谢罪负。”坦白交代自己的罪行。于是,诸葛亮上书弹劾李严,并得到了众臣的支持,签名的高级官员达二十多人,其中包括魏延、杨仪、邓芝、刘巴、费祎、姜维等,“解平任,免官禄、节传、印绶、符策、削其爵土。”将李严废黜为平民,流放到梓潼。

诸葛亮对待李严并没有赶尽杀绝,李严在流放期间生活上还是说得过去的。诸葛亮给李严的儿子写了一封信,体现出诸葛亮作为一个政治家,既有大是大非面前严肃法纪的一面,又有通达人情治病救人的一面。诸葛亮语重心长地对李丰说:你要多多宽慰你父亲,深刻检讨自己的过失。现在虽然解除了职务,家产气派不如过去;奴婢宾客仍有百数十人,你又以中郎参军的身份住在府中,跟同等人士相比,仍然是豪门大家。如果你父亲能明白自己的某些过错,你和蒋琬又实心实意地帮助扶持着,那么,坏运气可以变成好运气,失去的可以追回来。希望你认真考虑我的上述劝告,理解我的一番诚心。写这封信时我止不住涕泣流泪,长叹不已。李严应该看到了这封信,他是什么感觉,会不会无地自容呢?

李严之死与名利之梦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七月,在距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为了夺回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失去的荆州,为关羽报仇,亲率数万蜀汉军队,对东吴发起东征。结果刘备在与陆逊相持数月后,在夷陵一带被陆逊火烧连营,一路溃逃到永安城。此后,刘备再也没有回到京城成都,直到章武三年(公元223年)病死永安。

刘备在临终前,将蜀汉江山与后主刘禅托付于诸葛亮与李严。但由于在建兴九年(公元231年)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中,李严以粮草不济为由,通知诸葛亮撤军,致使诸葛亮在北伐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被迫撤军。诸葛亮班师后,李严被废入庶民,流放至梓潼郡。

按理说,诸葛亮废李严,李严与诸葛亮之间应该是有个人恩怨的,可为何诸葛亮在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病逝于五丈原时,李严却又激愤致病发而亡呢?

李严本是益州牧刘璋手下的成都令。建安十八年(213年),时任刘璋护军的李严归降了刘备,被任命为裨将军。刘备占据成都后,李严又进位为犍为太守、兴业将军。李严在军事上很有才干,又擅长治理地方,所以倍受刘备欣赏。

刘备入主益州后,益州当地人士就经常与刘备的“荆州派”发生利益冲突。所以为了拉拢刘璋旧部,除诸葛亮外,刘备又安排了李严托孤。

但是李严这个人性格非常高傲自负。他在任犍为太守时,就因迁移官邸一事与郡功曹杨洪闹得不可开交,气得杨洪干脆辞职。

李严心术阴险,他的属下牙门将王冲与他不和,怕被他诬告陷害,因此直接叛逃去了魏国。连他的同乡卫尉陈震都向诸葛亮告状,说李严“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所以李严不但没有起到安抚益州人士的作用,反而把这些人搞得更怨气冲天。

李严最大的缺点就是把个人利益看得太重,罔顾国家大义。

刘备死后,李严一直镇守永安。建兴四年(公元226年),诸葛亮欲发兵伐魏,因此调李严移防汉中。但李严为了保住自己的封疆大吏地位,拒绝了诸葛亮的调遣,并且又提出从益州划出巴郡等五郡,设置巴州,由他担任巴州刺史。诸葛亮当然拒绝了他公然要权的要求。随后,李严被调往江州。

李严为了自己上位,一直苦劝诸葛亮受九锡、进爵称王。诸葛亮升格了,他李严的级别自然也会跟着进位的。他的提议遭到了诸葛亮的拒绝,诸葛亮对他也斥责了一番。两人的关系渐行渐远。

建兴八年(公元230年),曹魏大司马曹真率兵攻打汉川。诸葛亮调遣李严增兵汉中。李严趁机散布曹魏以高官厚禄诱降他。诸葛亮不得已,只得表其为骠骑将军。又让李严的儿子李丰接管了江州防务。李严满足了要求后,这才来到汉中。

对于李严的争权夺利,诸葛亮考虑到蜀汉正是用人之际,与李严相忍为国。但在建兴九年,李严置军国大义于不顾,致使诸葛亮北伐功败垂成,终于令诸葛亮对其不能相忍。

建兴九年,李严为北伐的诸葛亮负责督运粮草。因为天气阴雨,粮草供应会不及时,诸葛亮曾给李严订立上、中、下三计。上计是李严在汉中切断魏军粮道;中计为牵扯魏军,与其相持;下计才是撤军。

李严害怕担责,直接采用了下计,通知诸葛亮引军撤退。诸葛亮回师后,李严出尔反尔,还反问诸葛亮粮草非常充足,为何要撤军呢?直到诸葛亮拿出李严的信件,李严这才理屈词穷。于是,李严在诸葛亮的弹劾下,被废为民,流放到了梓潼郡。

李严这个人虽然热衷于争名夺利,但他确实非常有才干。他在任犍为太守期间,就曾与诸葛亮、法正等人制定《蜀科》,为蜀汉奠定了法律基础。他在建安二十三年,以少胜多,平定了马秦、高胜之乱。所以他在流放期间,始终坚信诸葛亮不会弃用自己。再加上李严被废后,他的儿子李丰并没有受到牵连,诸葛亮反而重用李丰表其为江州都督,勉励其与蒋琬团结协作。这一切,更使李严相信,诸葛亮会再度起用他。

所以当李严得知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时,他心心念念的复出之梦终成泡影。他也因此倍受打击,情怀不畅,最终激愤而亡。所以说李严的激愤并不是伤怀诸葛亮的逝去,他还是死于自己的名利大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