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是不是三国之中的:搅屎棍?(孙权: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家与搅屎棍)

观点一

孙权: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家与搅屎棍

孙权绝对是三国历史上,第一搅屎棍。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哥们没有他哥哥孙策的雄心壮志,没想着一统江山,却也足够贪心,非要夺取荆州。

他这辈子就打下了一块地盘,那就是荆州。可是他打下荆州以后,却没想着北伐,反而是把荆州守得固若金汤。

用句俗话说,这就是占着茅坑不拉屎。人家刘备辛辛苦苦,按照隆中对的规划,拿下了荆州和益州,有了两个可以北伐的地盘,孙权非要来搅和一下,抢走一个。

孙权就是不希望看到刘备做大,但是也不希望看到刘备消失。按理说,促成三足鼎立局面的人,其实就是孙权。

曹操要南下,攻打南郡是最方便的,所以孙权可以高枕无忧很长一段时间。可是呢,如果刘备的实力过于强大了,孙权心里又不高兴了。

为什么?因为孙权担心刘备这个时候成为第二个曹操,原来的盟友一夜之间,成为了对手,这是一件要命的事情。

即使要命,孙权也得下手。因为孙权不能让刘备太强大,刘备拿下了荆州、益州还有汉中,显然实力要比曹操强了,所以孙权只能下黑手把荆州抢过来。

魏帝问曰“吴王何等主也”咨对曰“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也”帝问其状,咨曰“纳鲁肃於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於行陈,是其明也。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荆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据三州虎视於天下,是其雄也。屈身於陛下,是其略也”---《三国志》

这样一来,孙权的实力增强,而刘备的实力削弱,三足鼎立的局面再次被维持住了。孙权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你问他要不要天下?他连连摇头。

荆州是四战之地,这地方很不好防守。但是危机危机,有危就有机。占据荆州虽说不太好防守,但是也比较适合北伐。

从荆州出发,渡过汉水,过了樊城就是一马平川的中原地区。当年诸葛亮之所以希望在这里北伐,就是看中了这里的地形。

这里比益州和汉中要舒服太多了,至少运送军粮的路途要轻松很多。后来诸葛亮和姜维多次北伐,都是因为粮草的问题,北伐才以失败而告终。

陆逊别取宜都,获秭归、枝江、夷道,还屯夷陵,守峡口以备蜀。关羽还当阳,西保麦城。权使诱之。羽伪降,立幡旗为象人於城上,因遁走,兵皆解散,尚十馀骑。权先使朱然、潘璋断其径路。十二月,璋司马马忠获羽及其子平、都督赵累等於章乡,遂定荆州。---《三国志》

如果他们有了荆州,那么他们就可以从荆州北伐,这顺当得多。那么孙权夺取了荆州以后,他是什么态度呢?他连连摇头。

他认为,荆州这地方不适合北伐,只适合在原地固守。为此孙权加重了该地区的防守工作,一边是要防守北方的曹魏,一边则是要防守西边的蜀汉。

如此重要的战略要地,他不想着从里面找获利的方法,却想着把自己的生财之道给一点点堵死,这就是孙权对自己未来的构想。

他觉得自己有了江东和荆州这两块地盘,就已经非常不错了,他没有一统天下的志向,也就只能这么瞎过过了。

孙权所统领的江东,并不是他打下来的江山,而是他哥哥孙策打下来的。所以说军中很多将领,对孙权其实没什么感情,他们都忠于孙策,这才顺便忠于孙权的。

所以年幼的孙权上位的时候,这帮人宁可跟随程普和周瑜,也不会愿意跟着孙权。好在程普和周瑜都是支持孙权的,孙权的位置这才保住了。

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句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然性多嫌忌,果於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至于谗说殄行,胤嗣废毙,岂所谓贻厥孙谋以燕翼子者哉。其后叶陵迟,遂致覆国,未必不由此也。---《三国志》

所以说,他在军中没有一定的威信,他自己后来也不带兵,虽然带兵出征过几次,可是全部都是以失败而告终,最惨的一次他带领10万大军,被张辽800人打得面目全非。

从那时候开始,孙权就失去了自己带兵的想法,这在乱世是非常要命的,因为手下人一旦不忠诚,那孙权的位置可就危险了,但是这又有什么办法呢?

豪族们认为守住基业就很不错了,没有人会愿意为孙权的帝王大业买单。既然人心不齐,北伐大业自然是要被搁置了。

在军事上,孙权的确没什么本事。赤壁之战是周瑜和刘备指挥的,夷陵之战是陆逊指挥的,这都没孙权什么事儿,可是他的政治才能相当高。

孙权能够在19岁的时候坐稳大位,随后让张昭、周瑜这帮老臣,对他服服帖帖。此后更是不断提拔自己的心腹到军中,比如吕蒙、朱然等人,以此稳住军中的权力。

等到他称帝以后,开始搞权谋之术,通过鲁王和太子之间的斗争,除掉了四大家族中的大一批掌权者,使得东吴的皇权前所未有地提高。

他这一生最恨的事情,那就是他哥哥没多活几年,给他把天下全都打下来多好啊?他就可以在一统天下的江山里搞政治权谋了。慢着,真的打下了天下,孙策还会把大位让给孙权么?想都不要想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

刘备或许是三国时期的真正搅屎棍

或许刘备才是真正的搅屎棍

公元219年,关羽让南郡太守糜芳坐镇江夏,将军傅士仁坐镇公安,他认为后方已无大碍,于是率领坐镇荆州的大军围攻襄樊两城。虽然曹操让于禁带领七路大军前来救援,但由于于禁让大军驻扎在低洼处,以至于关羽通过水淹七军,逼降于禁,斩杀庞德,一时间,关羽的声势威震华夏。曹操为了解樊城之围,于是他写信给孙权,劝孙权奇袭荆州。而孙权早有此意,他当即命吕蒙为大都督,总领江东军马,点兵三万,快船八十于艘,率韩当、周泰和潘璋等大将藏于船中,同时选一些精兵扮作商人,穿着白衣西上,当时吕蒙直接来到蜀军的烽火台江边,蜀军一时间没看出破绽,就此让化妆的吴船泊岸避风,在此之后,吴军齐出,将蜀汉的守军尽擒,随后吴军长驱直入,悄然到达荆州,里应外合袭取了荆州。

由于糜芳与傅士仁闻风而降,以至于后方沦陷,当时关羽得知消息后十分惊慌,他当即派人到成都求救,同时他自己带着关平等人回荆州。然而在回军途中,蜀军斗志皆失,就此四散而去,再加上上庸守将刘封与孟达拒绝发兵援救关羽,关羽只能假借投降之名寻找时机突围,然而关羽的计策被吕蒙识破,吕蒙早早在关羽逃亡的路上埋下重兵,就此,关羽在临沮山路中伏被擒,由于关羽拒不降吴,因此他们父子两人双双遇难,而孙权也尽收荆襄之地。正因为在蜀汉即将攻破樊城,就此可以按照《隆中对》中的政策两路北伐时,孙权的行动彻底地破坏了《隆中对》,因此有人认为孙权所在的东吴就是三国之中的搅屎棍,事实真是如此吗?

事实上,三国时期一般从曹丕称帝时开始算起,以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进入晋朝时期为终结,因此三国时期原则上指的是公元220年到公元280年这六十年间。不过很多人一般会将赤壁之战作为一个时间的分水岭,当时东吴在赤壁之战时的策略是二分天下,无论是周瑜、甘宁还是鲁肃提出的战略方针,都是建立在夺取荆州,全据长江,就此二分天下的基础上。

也就是说,当时孙权根本就没有把刘备放在眼里,毕竟刘备当时的能力不济,此前刘备寄居刘表麾下,而三分天下和刘备也没有什么关系,当初提及的不过是曹操、孙权与刘表,正因为刘表死后,才有了二分天下之说。也就是说,刘备才是后来居上的人,如果说谁是搅屎棍,那也应该是后来从客将转变为诸侯的刘备。

不过孙权二分天下的策略随着周瑜的去世而化为泡影。在赤壁之战后,荆州被三家瓜分,由于刘备屯兵于公安,不利于他向西边发展,因此他两次向孙权提出,要换取孙权占据的南郡,后来在鲁肃的劝说下,孙权将南郡还给了刘备,刘备就此有了荆州五郡,并以此为根基,得到了刘璋的邀请入川,最后夺得了蜀川。而在刘备夺得蜀川后,孙权向刘备讨要南郡,但刘备却称他要夺下凉州之后才肯将荆州交还给孙权。要知道刘备之所以能起势,也是因为他与孙权之间的同盟,但在此之后,刘备并没有顾及孙权的发展,而是在孙权充当炮灰的时候,自己默默发展,正因如此,刘备才算是当时情况下的搅屎棍。

对于孙权来说,他一直都是二分天下的战略,只不过在刘备到来之后,这份战略方针才会一下子实现不了,因此如果说三国之中谁是搅屎棍,那非刘备莫属了。

观点二

公元219年,关羽让南郡太守糜芳坐镇江夏,将军傅士仁坐镇公安,他认为后方已无大碍,于是率领坐镇荆州的大军围攻襄樊两城。虽然曹操让于禁带领七路大军前来救援,但由于于禁让大军驻扎在低洼处,以至于关羽通过水淹七军,逼降于禁,斩杀庞德,一时间,关羽的声势威震华夏。曹操为了解樊城之围,于是他写信给孙权,劝孙权奇袭荆州。而孙权早有此意,他当即命吕蒙为大都督,总领江东军马,点兵三万,快船八十于艘,率韩当、周泰和潘璋等大将藏于船中,同时选一些精兵扮作商人,穿着白衣西上,当时吕蒙直接来到蜀军的烽火台江边,蜀军一时间没看出破绽,就此让化妆的吴船泊岸避风,在此之后,吴军齐出,将蜀汉的守军尽擒,随后吴军长驱直入,悄然到达荆州,里应外合袭取了荆州。

由于糜芳与傅士仁闻风而降,以至于后方沦陷,当时关羽得知消息后十分惊慌,他当即派人到成都求救,同时他自己带着关平等人回荆州。然而在回军途中,蜀军斗志皆失,就此四散而去,再加上上庸守将刘封与孟达拒绝发兵援救关羽,关羽只能假借投降之名寻找时机突围,然而关羽的计策被吕蒙识破,吕蒙早早在关羽逃亡的路上埋下重兵,就此,关羽在临沮山路中伏被擒,由于关羽拒不降吴,因此他们父子两人双双遇难,而孙权也尽收荆襄之地。正因为在蜀汉即将攻破樊城,就此可以按照《隆中对》中的政策两路北伐时,孙权的行动彻底地破坏了《隆中对》,因此有人认为孙权所在的东吴就是三国之中的搅屎棍,事实真是如此吗?

事实上,三国时期一般从曹丕称帝时开始算起,以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进入晋朝时期为终结,因此三国时期原则上指的是公元220年到公元280年这六十年间。不过很多人一般会将赤壁之战作为一个时间的分水岭,当时东吴在赤壁之战时的策略是二分天下,无论是周瑜、甘宁还是鲁肃提出的战略方针,都是建立在夺取荆州,全据长江,就此二分天下的基础上。

也就是说,当时孙权根本就没有把刘备放在眼里,毕竟刘备当时的能力不济,此前刘备寄居刘表麾下,而三分天下和刘备也没有什么关系,当初提及的不过是曹操、孙权与刘表,正因为刘表死后,才有了二分天下之说。也就是说,刘备才是后来居上的人,如果说谁是搅屎棍,那也应该是后来从客将转变为诸侯的刘备。

不过孙权二分天下的策略随着周瑜的去世而化为泡影。在赤壁之战后,荆州被三家瓜分,由于刘备屯兵于公安,不利于他向西边发展,因此他两次向孙权提出,要换取孙权占据的南郡,后来在鲁肃的劝说下,孙权将南郡还给了刘备,刘备就此有了荆州五郡,并以此为根基,得到了刘璋的邀请入川,最后夺得了蜀川。而在刘备夺得蜀川后,孙权向刘备讨要南郡,但刘备却称他要夺下凉州之后才肯将荆州交还给孙权。要知道刘备之所以能起势,也是因为他与孙权之间的同盟,但在此之后,刘备并没有顾及孙权的发展,而是在孙权充当炮灰的时候,自己默默发展,正因如此,刘备才算是当时情况下的搅屎棍。

笔者认为,对于孙权来说,他一直都是二分天下的战略,只不过在刘备到来之后,这份战略方针才会一下子实现不了,因此如果说三国之中谁是搅屎棍,那非刘备莫属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