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人规定一斤为十六两?

观点一

简单来说,为了方便。

我们都知道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衡”指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一斤十六两就跟“衡”有关。

度量衡都跟单位有关,单位就要考虑进制。现在我们最常见到的是十进制,也就是满十进一位,这跟人有十个手指有关。除了十进制外,还有二进制、十二进制、十六进制等等,斤两的换算就是十六进制。

斤两换算可以说是人们生活在最常用到的重量单位换算,既然最常用,其使用规则也应该是怎么方便怎么来。

先秦时期不论科技还是生产力都远远不如今天,就是杆秤也不普及,老百姓更多地使用简易的天平来称量。

只要有一个一斤重的砝码(即“权”),运用天平原理,跟砝码一样重的物体就是一斤;如果物体比较轻,把砝码对半分,正好就是半斤;如果物体还是轻,继续平分,就是四分之一斤。如此步步逼近。

如果采用十进制的话,到四分之一斤这里就不是整数了,确定临时砝码的难度上升。所以斤两换算的进制采用二的次方数最为方便。

那为什么不能是八进制呢?主要是因为人们的使用习惯,一斤十六两恰恰就是人们生活中用的最多的。比如两跟次级单位的铢的换算就是一两二十四铢,而不是一两十六铢,也是因为使用更方便。

不同地区的货物流通并不相同,人们的使用习惯多少也会有不同,再加上先秦时期列国纷争,各地的度量衡是不统一的,到秦统一六国,秦始皇发布诏命统一了度量衡,至于他采取的是哪地的使用习惯,就不得而知了。

观点二

古代杆秤一斤为什么用16两呢?

其实每一颗秤星代表一颗星宿。他们分别南斗6颗星,北斗是7颗星,南斗代表“天”,北斗代表“地”; 6和7加在一起是13颗星,外加“福禄寿”三星。

南斗六星分别名为:天府星、天梁星、天机星、天同星、天相星、七杀星。南斗六星是人马座的一部分恒星,图中六颗绿色的在南天排列成斗(或勺)形即为南斗六星。

北斗七星分别名为:天枢星、天璇星、天玑星、天权星、玉衡星、开阳星、瑶光星。北斗七星为大熊星座的一部分,七星连起来就像古代舀酒的斗形。

另外三星便是福禄寿,在中国民间信仰中这三位神仙,象征幸福、吉利、长寿。

杆秤十六颗星的来历有两个传说: 其一,传说木杆秤是鲁班发明的,根据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在杆秤上刻制13颗星花,定为13两一斤。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添加“福禄寿”三星,正好十六星,改为16两一斤。

其二,传说由“财神爷”范蠡看到天上的星斗突发奇想,便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做标记,一颗星一两重,十三颗星是一斤。后来发现有些商人心术不正,卖东西时缺斤少两,坑害百姓。冥思苦想后想出了改白木刻黑星为红木嵌金星,在十三星基础上再加福、禄、寿三星。

南北斗共十三颗星,加福禄寿三星,又分别代表着天、地、良心。所以称作“天地良心十六两”。告诫做买卖的人要诚实信用,不欺不瞒,否则,短一两无福,少二两少禄,缺三两折寿。

另外成语“权衡轻重”“权衡再三”也与杆秤有关。秤砣也叫“权”,它是按轩辕星座表意制作,属星宿,是主雷雨的神。秤杆称作“衡”,象征紫薇星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