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雉干政能强国,武则天干政能建国,为何慈禧干政却是亡国?(武则天、吕雉和慈禧的持政能力与女性社会地位有关)

武则天、吕雉和慈禧的持政能力与女性社会地位有关

中国古代三个揽着政权的女人,武则天、吕雉和慈禧,一样有过垂帘听政,但却被后人评述前者能建国、中者强国、后者亡国,真正的原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我们就从当时她们所处女人社会地位、干政时大环境及自身能力方面分析分析。

武则天所处的唐朝,那时的唐朝胡汉融合,社会风气与文化是相对比较开放。尤其是女性,甚至可以穿袒胸露臂装。而且唐朝女性的地位相对于中国各个朝代是比较高的,哪怕出嫁之后,成为家庭主妇也拥有较高的地位与发言权,而且社会各阶层的妇女在夫死之后改嫁也是家常便饭,二嫁、三嫁都不稀奇,甚至可以主动跟丈夫离婚,连唐朝公主改嫁的也不少,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下,给武则天执政提供当然是非常公平,甚至是有利的条件。

吕雉所处的秦末汉初,汉代女性相对还是比较开放的。因为儒家礼教的对女性的禁锢教条尚在初级阶段,汉代女人可以协议离婚,寡妇可以再嫁、情侣可以私奔。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什么的,算是给女性崛起提供了不错的初始条件。

慈禧所处的清代,自然是女性地位低下,这毋庸置疑的。慈禧所处的中国的女性群体,自宋朝以来就生活在三从四德的压迫之下,成为了大多家庭的附属品,甚至历史记录中都很少有记录女子的全名,由此可见女性的地位低下,不同前面二位一样自由和富有进取空间。

说到干涉政权,这三位都有自己的一套,也就是同样具有野心,但她们面对的大环境又是不一样的。

武则天算是机会给到面前,自己也乐意接受,同时也不缺助力自己的人。对于武则天来说,唐高宗可是直接把锻炼机会送到她面前,在唐高宗在世期间,她对政治的能力,高宗本人欣赏不已,甚至直接让武则天掺一脚,武则天在某方面而言简直是高宗的参谋。

高宗后期,体弱不管事,政务就直接交给武则天直接打理,这个直接的机会让武则天从高宗的皇后,由幕后走到台前,机会是给得足足的,直接与高宗并称二圣,哪怕是高宗上朝时,武则天也直接在大殿上垂帘听政。

吕雉算不上拥有特别好机会,但还是有尝到权力的甜头,还是有一些可以把握的便利条件在手中。汉朝创建之后,吕后是原配妻子,虽然刘邦此时对吕雉已经忘了爱,有了戚夫人,可是对于刘邦手下的一帮文臣武将来说,吕雉的主母身份,还是给了吕雉很大的便利,能够真正和这些文臣武将打成一片。

也正是这段时期,让吕雉体会到权力的滋味,虽然失去了爱,但她却找到了另一件东西权力来替代,换成这样,其实也还不错,起码当时给了她极大的安全感。

慈禧却没什么先天条件,得到权力也是算是她给自己一步步争取来的,并没有前面两位那么顺。慈禧在的的清代,满清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属品,地位很低,她如果过早称帝的话,很多人都会反对她。所以她也只能垂帘听政控制她的儿子,借她的儿子之手发号施令,至少是靠这样掌权。但连她的儿子也不甘心受她摆布,想谋求自己发展,慈禧也只能靠囚禁自己的亲儿子,才算把权力一步步慢慢拿到手。

武则天有能力有手段,她就像个有女性外表的男人。武则天之所以能够登位成为女皇帝,靠的可是日积月累的长年树立威信和锻炼管理能力,在她还是皇后的时候,就已经让朝臣集天下人见识到她的政治手腕与能力。

高宗之后登基的两个皇帝(中宗和睿宗),其实不过是活在武则天的光环下,相比之下,两个皇帝体现的就是能力不足,大臣们其实一直愿意信任武则天能更好治理国事,所以后来称帝也就水到渠成了,要说创建自己时代,建国的能力当然是杠杠的。

吕雉有想法有谋略,叫女中豪杰也不为过。她以女性的身份登上高位,游走于文臣武将之间,不上战场,但大后方的一切都被她管在手中。

“临朝称制”这可是由太后吕雉而来的,指女性掌控朝政,吕雉虽未称帝,可手中掌握权力已与帝王无二。掌权后的吕雉,处理事情起来果断残忍老练。

任用亲族稳权力,吕雉为了巩固权力还大肆清算刘氏子弟,不断扩大自己权力任用自己的亲族,这也是历史上外戚的由来。

拉拢人心搞联姻,拉拢刘邦身边大将,吕雉想到将自己的妹妹嫁给刘邦的贴身爱将樊哙,看重樊哙如日中天的地位和影响力;杀人立威严斩韩信,她趁刘邦在外征战之际,与萧何用计杀掉了韩信,从而成功震慑了其他功臣;不择手段清门户,吕后命人将戚夫人斩去手脚,薰聋双耳,挖掉双目,又以哑药将她毒哑,这才抛入茅厕之中成为“人彘”,这样残忍的手段就是通过雷霆方式让人人心惊,从此让吕雉彻底掌握大权,强巩固自身国家政权,自然不在话下。

而慈禧,总体来说还是能力不足,成天也就知道东躲西藏的。面对清朝当时的内忧外患,咸丰皇帝没有能力解决,慈禧本人同样没有,而且清朝国力不振,人民对于政府的信任度很低,加上洋人入侵这些外忧内患都夹杂在一起,但反观慈禧本人不仅找不出出良策来改善政局跟人民的生活,遇事也只能赔偿或各种逃跑,这样不亡国才怪。

本文作者:真相只有2222个

"对比吕雉、武则天和慈禧的历史背景,理解个人能力与大势之间的关系"

题主把这三个人从历史背景中摘出来做对比,完全就是在耍流氓啊。

抛开了现实背景,一个人的作为就无从谈起,比如把如今一个理工科科学家放到理学思想主导的明清时代,你觉得他又能有什么大的作为?

吕雉、武则天、慈禧这三个人也是一样的道理,忽略了她们原本的历史时空背景,客观现实的推动,来讨论她们的自身能力,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吕雉是开国皇后,所处的社会背景是秦末大乱,汉兴的一段社会秩序刚刚恢复的时间段,在历史的推动下,那个时代最能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已经形成,政治制度也趋于构建这种生产关系。

汉朝刚刚草创,一切制度是在不秦乱的基础上重新构建,其难度要小得很多,因为天下乱了很久,民心思定,继续恢复社会秩序,这是大势所然,吕雉的干政成果正是建立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的。

当时汉朝,虽然有强敌匈奴,但匈奴的社会组织形式远远落后于汉王朝,对汉朝的掠夺方式还处于野蛮的武力入侵,也就是抢劫,但受制于本身综合国力不强,他们掠夺的利益远远不能动摇汉王朝恶统治,所以这种外部威胁并不足以使帝国进入动乱之中。

而在反观吕雉的临朝称制,站在汉室刘性的角度,吕雉当然是要被定死在耻辱柱上的人,但从整个汉朝的稳固上而言,吕雉对政局的把控,以及后来“文景之治”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这是汉初政治思想的延续,也就是所谓的“黄老之学”,秉承休养生息的政策,恢复社会生产,发展经济。而这样的政策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是因为大乱之后必有大治,战祸对社会产生的巨大破坏,使得国家经济跌入了谷底,当社会秩序恢复以后,生产就能够很快地追赶上来,从而形成一种“强国”的效果。

武则天的称帝,是偶然的,但其实也有迹可循,唐王朝自玄武门之变以后,一直存在一个潜在的问题,那就是帝国继承人受到这种“非法夺位”行为的鼓励,导致了唐廷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动辄政变,所以整个唐朝都处于一种无法正常完成政权过渡的状态。

同时,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社会风气最开放的一个时代,女性地位相对提高,女性参与政治在那个时期,也并不会受到舆论的攻击,这些都是武则天能够称帝成功的潜在原因。

接下来再分析一下,为什么武则天主导下的唐王朝继续走向强盛。贞观之治为唐王朝打造了前所未有的尊严和自信,在这种强势文化背景下,唐王朝走向了一条霸气不已的扩张强盛之路。

但贞观的二十三年并没有将唐王朝的潜力完全发挥出来,帝国依然在蓬勃发展,只需要延续贞观的政治理念,加强中央集权,打击豪门大族,完善科举制度,帝国的强盛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这里面有武则天个人的政治能力,当然也有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是在种种社会现象的推动下的结果,这个舞台,属于武则天,是历史选择了她,当然也可能不选择她唐王朝依然可走向强盛。

最后来说一说慈禧。慈禧垂帘听政的时代,清王朝被太平天国打得只剩下半条命,首充满洲制度趋于崩溃,汉人地主精英逐渐在地方上掌握实权,与清廷满洲集团形成中央地方的既联合,却又防备的二元政治。

而外部环境也相当恶劣,殖民贸易的兴起,使得欧洲列强走向了新的的时代,而还处于农业社会的清王朝,在被动挨打的情况下,进入了一个进退失据的局面。进一步走向西方体制的怀抱,那么满洲集团的利益就会损失殆尽,也是极大一部分汉族地主所不愿意见到的,而退的话,只能步步挨打,最后落得灭亡的局面。

慈禧执掌清王朝最后的这五十年里,帝国风雨飘摇,变与不变,都宣告者一个时代的终结,处于旧的社会结构下的王朝体制,必然走向崩溃,这是民族国家兴起之后的必然结果,人性解放思想的蓬勃发展,不断冲击着旧制度的统治根基,继续维护旧制度,帝国大厦崩塌得更快,如果在旧根基之下,搭建新大厦,那么也会倒塌。

清朝灭亡时历史使然,不是个人意志,个人能力所能扭转的,将这个锅完全甩给慈禧,不仅忽略了历史规律,而且也有失公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