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到底是怎样的刑罚?(古代流放:一种身心双重折磨)

古代流放:一种身心双重折磨

流放是什么刑罚从字面就很好理解,就是让犯人离开家乡发配到别的地方去。既然是一种刑罚,那犯人的去处必定不会是什么好地方,通常都气候恶劣,条件艰苦的蛮夷之地。

像作为达官显贵流放之地的房陵、普通官员流放的海上孤岛海南、全是崇山峻岭的云贵川等地都是当时比较知名的流放地。

当然最被大众熟知的流放地就是宁古塔了。在与清朝有关的影视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皇帝将某些人流放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据《研堂见闻杂记》写道,当时的宁古塔,几乎不是人间的世界,流放者去了,往往半道上被虎狼恶兽吃掉,甚至被饿昏了的当地人分而食之,能活下来的不多。

其实流放的可怕也无非就是两点

一个身体上的痛苦

流放之地都是偏远地区,条件恶劣。很多犯人都还没走到流放地就死了,即使活着到了流放地也不是完全自由了。要作为奴隶般的来从事高强度的体力活,往往能扛得住活下来的不多。

二是精神上的痛苦

古代人对于乡土的观念更浓厚,不是迫不得已没人愿意离开家乡。即使是入朝做官,在晚年时也通常会辞官回乡,在家乡颐养天年落叶归根。所以将犯人流放蛮夷之地对犯人来说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折磨。

所以,流放对于古人来说,无论是精神上还是身体上,都是一种残酷折磨。所承受的苦痛一点也不比死刑来的少

“古代流放刑的残酷之处:荒无人烟的边疆、劳作与重镣、中途死亡的惨状”

这是个有趣而且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知道,在古代,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把一些重罪之人发配边疆,而发配边疆也是一个比较重的刑罚,而这一切在我们今天看来似乎有点不可思议,那就是流放到底有多惨?

在古代一般流放的地方都是一些荒无人烟,尚未开发的地区,那些地方不是极寒就是极热,让人十分难受。就像苏东坡就曾经被贬海南。而且在流放地内,犯人们还不好受,他们通常承担着当地的一些劳作或者建设,十分辛劳。

上面提到的情况是他们去到了发配地的待遇,但是有更多的人却死在了中途。在古代,犯人发配并不是有车坐的,而是要走过去。前往流放地的距离十分遥远,并且他们通常还会佩戴重达数十斤的脚镣,加之他们在狱中大多受过酷刑,所以很多人在路上已经死去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